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应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3-37
以重庆山区农村小康建设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重庆山区农村小康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基础上 ,设计了重庆山区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任务 ,提出了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税收和投融资政策、鼓励和扩大消费政策、社会事业扶持政策等相关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张应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
以重庆山区农村小康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重庆山区农村小康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基础上,设计了重庆山区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税收和投融资政策、鼓励和扩大消费政策、社会事业扶持政策等相关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意义重大,但其难度较大、难点较多:农村小康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特别薄弱;建设进程较慢;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农业问题矛盾突出,核心是农民增收难;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搞好城镇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底 ,河北省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小康核心指标的差距较大 ;全省农村各地区小康建设进程不平衡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但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农村小康的含金量较低 ;社会保障程度有较大提高 ,但标准低 ,保障能力弱。河北省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难点在于农业问题矛盾突出 ,农民收入增速减缓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付出相当艰巨的努力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一个浩大工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不懈奋斗的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淑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26-28
根据对福建省沿海与山区农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剖析制约山区农民收入的深层次因素,提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对山区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就促进山区农民全面实现小康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山海协作、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自然保护与山区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为指导,在对山区进行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上,采取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以经济杠杆为主、行政政策为辅的战略,吸收福建外部的优势经验,推进福建山区内部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作为一个多山区的省份,农村比例较高,山区村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事关“贵州崛起”的大局.在科学发展语境下,在“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导引下,贵州山区村寨如何在保“乡土”的基础上谋发展值得进一步深思.贵州山区村寨有着自身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在“后发效应”中将山区村寨的生态性、乡土性、民族性等元素结合起来,并进一步适当在农耕社会事实中融入现代市场意识,从而建构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何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04-107
我国丘陵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9%,人口占39%.根据山区资源丰富,生物具有多样性,山是宝库,是中华之水塔的特点,明确了新纪世山区产业化建设将会有跨越式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提出了山区建设总的基本思路、山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山区产业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傅乐园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3):72-75
本文以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为研究视角,以翔实的史料对清代湘南山区的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清代湘南山区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所带来的农垦、山林砍伐和矿产开发的加剧是导致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余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6):5-7
发展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发展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必须立足于创新;认清优、劣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加大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开放程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处理好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湖北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也有其不利的制约因素。从湖北民族地区现实来看在总体上实现了脱贫,但与全国、全省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滞后10~15年。湖北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果抓住了重点、攻破了难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不遇到异常因素的干扰,社会有可能在未来近30年以内实现全面小康,50年以内达到与全国同步的水平,消除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广大乡村,特别是山区,林业对于乡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林业发展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针对贫困山区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林业发展必须与山村经济发展要相互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比较,探讨了武陵山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低实现程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54-56
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在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小康社会的构建需要一种特殊的理念来指导;具有既和谐又竞争的调节功能的契约理念,恰好可以承载这一重任.培育人们的契约理念,充分发挥契约的调节功能,无疑成为我国构建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赵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78-80
我国西部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存在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落后,交通不便、封闭严重、商品经济不发达,人口整体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因此,应在全面规划基础上,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增加西部农业补贴支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全面地建设人自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动力源泉和终极目的。人的现代化需要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伦理道德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现代化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学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70-74
由于不同地区包括经济基础、小康条件、人文素质等在内的实际情况有别,各地区在全面小康建设的进度上会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各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必然呈现多样性。准确定位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当前所处的小康建设阶段,科学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全面小康建设战略对于小康基础薄弱、小康实现程度较低的武陵山全面小康建设尤为重要。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选择包括三个层次:宏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导向;中观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动力;微观战略--特色式发展战略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白佩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99-102
西部开发,建设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生态保护与环境立法要先行。面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有针对性地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规定具体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对于处理好西部地区公民的环境权、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之间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西京族三岛小康建设的现实说明,"家庭自主"建设模式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这种模式存在不少缺陷,未能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进程,边境民族地区应选择"适时转换模式"的模式,即由"家庭自主"模式转换为"集体联动"模式;再转换为区域互动模式.小康建设要以推进城镇化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要为小康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李忠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66-68
文章分析了科技进步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科技进步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