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天謦 《科学咨询》2003,(14):45-46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没有更多考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是消极的,学生欲望是朦胧的,学生激情是压抑的.而教学手段的滞后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某一学科或知识技能具有一定趋向并保持兴奋喜欢的心理活动.而学生对一个学科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面对一群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且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农村初中学生,该怎么办呢?并且他们注意力难稳定,持续时间短,听课注意力稍纵即逝;加之历史学科在初中属于"边缘学科"地位,家长们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对此,我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以饱满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很大程度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在今天的历史课堂仍然扮演着主要角色.要想让历史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必须紧紧围绕“活”字做文章,把教材用活,不断创新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物理是一门有趣又有一定难度的学科,不少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学。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物理知识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注意的几个问题,情感教育,角色互换等几个方面来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世界观未成熟,学习意志差,阅读"跟着兴趣走".大凡他们感兴趣的就喜欢,就爱读;凡是没有兴趣的就不喜欢,不爱读.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采用打"广告"、作解说、谈趣闻、写启事、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兴趣吸引下,开始阅读课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没有更多考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是消极的,学生欲望是朦胧的,学生激情是压抑的。而教学手段的滞后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我在参加重庆市骨干教师培训时,重庆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项军老师在讲到教学手段时,给我们公布了一组数据: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但现实是由于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思想定位不准确,校本教研形同虚设,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了该学科的正常发展.只有摆正学科位置,科学配置教师资源,转变观念,重视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搭建教研平台,才能加强和改进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实现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汪建德 《科学咨询》2009,(12):37-38
如何才能真正的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呢?实践证明,下面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情感激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记>认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茸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皋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前提.那么,如何增进师生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体会是:(1)合作诱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是合作中的首席.学生不会学习,我们老师来教;学生不愿意学习,我们老师来引导."引导",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语言是历史思维的主要载体,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在历史教师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启迪学生智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袁腾飞老师的教学实录出发,结合历史学科的相关特点,探讨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的现象,怎样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中职学校教师可从学习目的教育,灵活运用教材,采用赏识法教学,创设多样化的情景,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中,主体性是指学生在自我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教育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在教学中时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才能使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传统历史教学,教师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式的学,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应是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并重视个性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重中之重。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张贵江 《科学咨询》2008,(10):88-88
根据<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近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学科当侧重以下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新课改提倡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历史学科进行主题活动提供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涉资源、师生互动、在教师启发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来完成历史学科中的"政治任务",我们作了如下尝试.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面"历史教学旗帜"下包含了众多的具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方法中,学生体验历史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世界观未成熟,学习意志差,阅读“跟着兴趣走”。大凡他们感兴趣的就喜欢,就爱读;凡是没有兴趣的就不喜欢,不爱读。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 采用打“广告”、作解说、谈趣闻、写启事、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兴趣吸引下, 开始阅读课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钟召辉 《科学咨询》2008,(18):47-47
重庆市中招考试,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形式,满分为50分.如此做法,意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件好事.但近来,常有初中的历史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没兴趣,都去搞语、数、外去了……我们不去分析存在的原因,但就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广大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生命科学本来就是一门尖端科学,然而在初中阶段,人们认为生物是一门豆芽学科,学生往往不重视.在此情况下,教师如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并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蕈的作用.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于教师.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根据<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近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学科当侧重以下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新课改提倡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历史学科进行主题活动提供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涉资源、师生互动、在教师启发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来完成历史学科中的"政治任务",我们作了如下尝试.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面"历史教学旗帜"下包含了众多的具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方法中,学生体验历史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