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校践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道德和法治领域的认识不足,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重要。初中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极强,一方面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教育教学上正确地引导,快速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将浅析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耿杏 《科学咨询》2023,(10):242-24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一些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使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鉴于此,笔者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开研究,结合三个“融合思想”,进一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和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及案例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过分强调道德对人,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节与控制,使道德成为外在于人的东西.而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真正缺的是对道德主体的塑造、对学生道德理念的培养与道德思维的训练.于是我们提出: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重建新的道德精神,努力生成新的道德主体,这既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校道德教育解决现实道德困惑与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通过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的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思想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养成健康的心理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品德教学中,在学生初步理解道德知识的基础上,要多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回归儿童本真生活、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体验生活,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促进知行的统一,无痕地化道德认知为道德行为,从而培育德性成长。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德育课,虽已有不少改革,仍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缺乏趣味性。如何减少德育课中尤为明显的学生逆反心理,必须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方法,使学生在放松、无对抗的心理状态中学习道德知识,增强道德意识,促进道德认同和内化,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增强其艺术魔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面对21世纪,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偷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人,通过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自律是道德人格完善的内在机制和主观途径。所谓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9.
潘华兴 《科学咨询》2009,(15):74-75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做好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均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想象性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2.
程金光 《科学咨询》2008,(16):29-29
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想象性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学校德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引起价值观的碰撞,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社会道德环境。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与学校道德教育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加强学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建设,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道德行为抉择的信心,消除面对道德冲突的困惑,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4.
道德感悟教育就是建立在以尊重学生生命,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感悟教育中,教育情景的设置,教育过程的感悟,道德价值的构建,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自我感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行为的自觉过程,克服了压制,填鸭式的道德教育.道德感悟教育中,受教育者一旦形成了某种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就会养成道德习惯,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主动接受社会的道德要求,产生内在的道德认知,才能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状况,不能依靠说教式的生硬灌输,也不能通过惩罚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责任感,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班主任要注重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仅仅是学生的服务者、教育者,更是道德形象的引领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职业道德和人的美德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因此,作为精神文明窗口的高校图书馆重塑道德形象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本文就道德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道德形象塑造的支柱,道德形象塑造的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主人应成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人"和"道德人"统一的策略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经济意识、文化意识和健康意识. 1责任意识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作为社会人,必须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9.
王剑  苏妍 《科学咨询》2009,(14):41-42
纵观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其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忧虑.不少学生没有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在道德方面自甘坠落,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许多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这种"忘恩"情结随处可见.感恩意识的缺乏,已造成学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曹向利  孙坤 《决策探索》2007,(16):38-40
德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促使成长中的人人格不断完善,良好的德性不断生成.这是德育的本真存在.德育课程实施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基础,变僵硬的道德教条的"灌输"为美好的道德生活的"体验",变单向的教学流程为师生双方的互动、对话.教师要从既定道德品质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引者,从学生外围走进学生中间.教师应改变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观念,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把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这是"生活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