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广西人口性别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性别结构是人口的基本结构,其状况和变化对人口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广西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问题,对人口安全、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岱云  陈希 《东岳论丛》2023,(9):164-177+19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在不断变动。新中国总人口从1953年人口普查的58132.9448万人,人口性别比107.57到2020年的总人口140977.8724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4.8,总人口性别比降低了2.77个百分点。而反映人口性别比受社会发展影响显著的是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的变动。百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1953年的88.63、1964年的77.15、1982年的41.79、1990年的30.34、2000年的32.55、2010年的32.69、2020年的41.95。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里,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降低幅度最大达65.8%。自1990年至2020年百岁人口性别比变化不大并且稳步缓升。所以人口的性别结构是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影响的结果,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所影响而表现出摇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女性人口受益更大,在新中国成立40年内就已实现使女性人口受益最大的高水平,百岁人口性...  相似文献   

3.
人口死亡表 ,是人口统计部门在特定时刻对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统计加以整理而得到的。对济南市人口死亡表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人口死亡存在一定规律。根据这一规律 ,可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 ,确定人口保健工作的侧重点。当前人口保健工作的侧重点是 :中老年人口是保健工作的重点 ;男性与女性相比 ,男性人口应得到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战国至秦,东北地区华夏人口有几个类型:郡县官吏、驻军、军政长官家属、燕秦长城修建者、移民、退守辽东襄平地区的燕王喜和太子丹之众。还有两支进入朝鲜半岛。大部分是长住人口和准长住人口,人数超过前代。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年龄和性别结构的失调。他们与各少数民族共同开发东北边疆。燕国的努力经略和秦朝各项统一措施,既有力推动各少数民族华夏化进程,又致使汉族的民族意识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贞观年间至玄宗开元年间,西州的老年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6.4%~10.9%,有老人户约占18.7%~33.3%,比例均呈递增趋势;老年负担系数约为10%~19.8%,社会负担系数在56.5%~91.8%之间,社会负担相当沉重.在老年人口中,女性一直多于男性,丧偶率也高于男性,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环境具有破碎化、复杂化的特点.这种状况和西州地处西部边陲、局势经常处于动荡之中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前20年,我国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生育率、人口结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等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并将在未来数十年中成为人口常态。随着人口控制任务基本完成,人口工作的内容也在发生转变,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工作重点。为了做好下一个时期的人口工作,反思在人口预测和人口工作思路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是必要的。做好对人口的科学预测,在人口政策制定上、在工作方法选择上高度注意价值取向的约束,是未来人口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口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自身生产或人口生产的进步状态和积极成果的存在,人口文化事业要求有具体的主要奋斗目标,以及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人口文明"概念的成立的依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人口文明建设的主要的内容.人口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之一,它能起到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在决定某一时期人口总量的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中国从秦汉至明清的人口增长呈三个阶梯.每上一个阶梯都伴随着生产技术、耕作方式的较大改进,尤其是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中国人口规模跃上六千万、一亿、四亿这三个台阶是与冬小麦的推广、占城稻的普及和蕃薯、玉米、土豆等作物的引进分不开的,可以说,人口规模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其主要的支撑.在中国历史上,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决定了或是限制着人口的增殖水平,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总是尽生活资料允许的范围繁殖后代"的中国特色的生育文化.清代前期,人口规模从一亿上升至四亿,对当时和其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清代前期是中国现今人口问题的奠基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 一 人口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面貌的一面镜子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如同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密度一样,人口结构也是人口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就它的性质来说,主要有两种,即人口的自然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此外,还有介乎这二者之间的人口的地理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属于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则表现为:阶级结构、民族结构、宗教结构、文化结构、婚姻家庭结  相似文献   

10.
略论走马楼吴简中的“户下奴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马楼户籍简中的奴婢,其各年龄段之性别结构与在籍总人口之性别结构虽有大体相同的趋势,但性别结构不平衡状况更加明显。当时豪强大族拥有大量奴婢,如果将其与普通编户齐民所拥有的私奴婢合并计算,估计三国时期长沙地区私奴婢约占总人口的5%。  相似文献   

11.
在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脉络下,空间不再是静止不变的容器的概念,而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产物.它意味着人的主体性建构以及人口分布规律都带着深刻的空间痕迹.这种社会空间理论为人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主张城市空间的结构、资本积累、政治权力以及劳动的空间分工都是影响人口在城市中分布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要想达到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对空间以及上述影响因子进行认真分析,加强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我国人口红利达到巅峰,人口总抚养比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11年人口总抚养比开始增加,传统的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然而,在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人口结构整体变化和其内部变化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人口分布上发生了乡城转移.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中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一直高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城镇地区的总抚养比远低于农村地区.导致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和人口红利乡城转移的原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城乡差别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动,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为了获取更有效的人口结构转变收益和城镇化释放的人口结构红利,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参与效率,同时通过资金、机构和服务三重保障,提高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鹏  施美程 《江淮论坛》2021,(6):20-27,82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缓甚至抵消人口负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实现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均衡人口与均衡GDP(即最优人口与最优GDP)互为对方存在的必要条件.两者都由富人、穷人、政府官员三方博弈所收敛到的纳什均衡决定.穷人即使自身直接产值为零,也通过放大乘数和第三产业间接地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穷人通过放大乘数间接带来的收入与穷人耗费的收入恰好相等,这是决定最优人口和最优GDP的基础.我国应放弃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政策,把对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的最优调整作为一种刺激GDP快速增长的高效率产业.  相似文献   

15.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已经陆续公布.从公布数据看,本次人口普查反映出中国人口正呈现若干重要变化:一是人口增长率继续快速下降,且趋于零增长,印度人口将于2030年左右超过中国.二是人口年龄结构已经步入快速老龄化期,但目前出生性别比仍居高不下.三是人口文化素质在迅速提高,文盲率已明显下降.四是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已经接近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流入的热点地区主要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从“六普”数据质量看,由于本次普查改变了登记对象,漏登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数据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健康的劳动人口是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劳动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将有效缓解老龄化难题,帮助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到“健康红利”的转变。分析劳动人口健康水平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劳动人口群体的健康水平演变趋势发现,我国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整体较好,健康优良比例达87%;年龄、受教育程度、锻炼次数、家庭收入、户籍等因素对劳动人口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且在23岁左右达到峰值;但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区域及城乡劳动人口群体的健康水平演化趋势呈现差异性,男性健康水平好于女性,尤其是40岁之后的健康优势更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其他群体,高中阶段教育对劳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问题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新农村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还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新农村的人口流动的年龄、经济特征、居住类型、滞留时间等特征进行了研究,探究了人口转移的策略:包括加强基础教育、创办职业培训、以及加快小城镇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洪 《江淮论坛》2003,(2):34-39
我国人口流动加快,促进了经济发展,催化劳动力市场完善,加速城市化,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实现有效就业,同时也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分析人口流动正负影响基础上,进一步把人口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讨论了人口流动的向度和量度对人口系统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中国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关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政策问题.通过对人口政策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深刻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其成效及不足.要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就必须让人口政策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修正,要寻求合情、合理、合法的人口政策定位,不但要考虑人口的数量问题,也要关注人口的质量问题;不但要考虑老龄化及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也要关注成人问题;同时,还必须实现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统筹考虑,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人口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人口学会服务云南人口工作大局,为省委、政府科学决策及全省人口工作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