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剑华 《齐鲁学刊》2024,(1):139-150
小说《在医院中》是丁玲中期创作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令她在政治上饱受磨难的一部作品。她一生中很少就这篇作品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说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小说《在医院中》如此敏感呢?通过对作品中的“XX医院”“人物事件”“创作动因”以及延安文艺整风与丁玲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详细考证,可以深入探讨丁玲在1940年的情绪低沉、思想困顿、情感纠葛和自我救赎。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献的重新梳理,可以揭开丁玲创作《在医院中》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2.
<正>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丁玲早期创作中最具特色、最有风采的代表作,在新文学史上也是很负盛名、颇有影响的作品之一。《日记》于一九二八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以后,立即以它新颖独特的题材,深切忧愤的基调、缠绵感伤的风格,引起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关于〈在医院中〉》是一篇写于延安文艺整风时期,未发表的检讨稿。作为一篇检讨,它从内容到形式都不符合"检讨"这一思想改造方式的要求。其内容主要是对《在医院中》"错误"的自白,其修辞则以双重否定句或让步假设复句等句式来肯定"错误事实"出现的合理性。与《关于〈在医院中〉》同时出现的《关于立场问题我见》、《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两文也都显示出1942年丁玲在整风运动的双重身份,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后两篇文章看作是丁玲转变的标志。丁玲真正的转变发生在1943年7月进入中央党校一部审干、抢救之后,这才是她真正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密执安大学文学讲师梅仪慈,最近在上海与上海研究现代文学的数十位同志座谈。她在会上介绍了自己研究丁玲作品的情况和这次来华跟丁玲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的印象和体会。 梅仪慈认为丁玲从《沙菲女士的日记》到《杜晚香》长达五十年的创作历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霞 《齐鲁学刊》2000,(5):38-41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墨礼赞爱情。但 丁玲毕竟是忠实于自我的作家,到延安后,1942年3月8日前写下的《“三八节”有感》标志 着丁玲对女性解放的探寻已经超越了革命的现实功利层面,又回到人性解放的大主题上来。 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之后,丁玲的女性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她的创作向往 在“人”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7.
丁玲晚年创作中的自我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是一个有着独立特行的思想风格和创作个性的作家。她追随中国革命数十年然而遭遇坎坷。晚年复出后的丁玲依然以一颗赤子之心、忠诚之情写出了《杜晚香》等几十万字的优秀作品以讴歌党和祖国的千秋大业 ,抨击长期残存于社会主义肌体中的旧思想、恶势力。但有人却认为丁玲晚年的作品艺术性不高 ,其创作的真正目的是想以“左”的作品为砝码与对手进行政治斗法云云 ,因而受到了许多人的误解乃至曲解。事实上 ,丁玲晚年的作品是一个饱经世事沉浮的舟子唱出的沧桑之歌 ,也是丁玲对于自身所处的时代与人生作深层挖掘后获取的审美结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文化心理为视角,论述了丁玲的意识构成、人格构建、审美选择及其对创伤的影响。文章认为:自我意识、群体意识、阶级意识是丁玲的主要意识,多种意识的消长形成丁玲创作的景观;丁玲既有女性的阴柔气质,又有男性的阳刚之气,形成其创作的刚柔并济的特色;现代性、主体性、开放性是丁玲的审美选择。诸种文化心理,构成丁玲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创作肇始于1927年。她以女性特有的感触,在作品中表现了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独立人格、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得的悲惨境遇。她的早期(1927—1929年)作品《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十多篇短篇小说(后来分别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10.
在1917年—1949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者中活跃着一群女性诗人,她们是:冰心体小诗的创始人冰心,以悲动情的石评梅、白该,学者陈衡哲、沈祖芬,新月派女才子林徽因、方令孺,以歌当哭,呼唤自由的关露、杨刚,九叶派的郑敏、陈敬容等。除了她们,还有以创作小说散文而闻名的丁玲、萧红、陆品清、庐隐等女作家也涉足过中国的现代诗坛。这些女诗人凭着她们敏捷的才思,细腻的感受和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为诗坛留下了《繁星》、《春水》、《太平洋上的歌声》、《诗集1942-1947》、《盈盈集》、《交响集》等韵味深长的诗集和《鸟》、《你来…  相似文献   

11.
《莎菲女士的日记》蕴含很多具有现代内涵的思想、意识,丁玲对女性的心理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念。她敢于揭露女性内在的、隐蔽的欲望和期盼,同时,又不遗余力地深入探讨这种女性心理的病因,旨在找到良方解救女性的悲剧命运。《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反对旧社会、追求自我个性和纯真爱情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文学走向关注女性、追求科学民主和自由解放道路的里程碑,更是其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所包含的思想价值对今天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思想和创作“向左转”后,她曾有的女性话语立场并未被革命话语立场所遮断,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仍有延续,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这时的女性话语已不同于“莎菲时期”的女性话语,它以潜在的、变形的方式存在;丁玲塑造李子俊女人形象的过程就是在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之间摇摆的过程,两种话语交错出现使得李子俊女人形象更真实传神;丁玲此时的女性话语立场虽较“莎菲时期”逊色,却仍显其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两部描写早期共产党人爱情生活的小说──《韦护》与《象牙戒指》比较邹午蓉二三十年代之交,丁玲和庐隐相继创作了描写早期共产党人爱情生活的长篇小说《韦护》与《象牙戒指》。两部作品题材相同,人物相类,情节相似,最初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比较研究一下这两部出...  相似文献   

14.
石潇纯 《云梦学刊》2004,25(1):63-65
《红黑》、《人间》是丁玲、胡也频、沈从文三人与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上海商业化的出版界较量的产物,其停刊的原因,除力量的悬殊外,也因丁玲、胡也频与沈从文之间存在政治观点上的分歧。丁玲在这一早期的办刊实践中体现了充分的编辑自觉。  相似文献   

15.
孤独:丁玲早期小说中知识女性的文化心态徐顽强丁玲是带着她的梦珂(《梦珂》)、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伊萨(《自杀日记》)等一大批知识女性走进现代文坛从而引起人们重视的。她“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夭才所震惊了”①。...  相似文献   

16.
一丁玲走上中国文坛,是以她具有独创性的短篇小说打动读者的;丁玲获得世界声誉,是以她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赢得更广泛的国内外读者的。由于她在小说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使得国内外的丁玲研究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她的小说的研究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切不可忘记,丁玲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写的许多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散文,以其真挚的深情、浓郁的诗意深深地感动着读者。她的散文,不但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应有足够的评价;就是对当前的散文创作,也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提出毛泽东诗词创作史“长征诗词创作”命题,其开始于1934年,结束于1936年,开篇之作是《清平乐·会昌》,终局之篇是《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共创作词9首、诗3首。分析长征诗词创作与红军长征相辅相成的4步路程;论述长征诗词诗意创新:描绘中华山河新画,塑造中华巨人和民族群英形象,筑建长征精神;评价长征诗词创作文学史意义:使杰出革命诗人毛泽东成为中华民族一代诗魂  相似文献   

1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行列里,丁玲是站在浪头上的弄潮儿。她像一株饱经风霜的松树,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她给人力量,催人自新,使人奋发。研究这位贯串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长河中的女作家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有人这样评论:丁玲所走过的曲折的创作道路是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所走过的创作道路的缩影。这是颇有见地的。而探讨丁玲早期创作的特色应该是研究整个丁玲创作的起点,客观地评价其得失对于社会主义文艺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女作家中,丁玲可说是女性意识非常强烈的一位。她自觉地把抒写女性形象当作创作的第一要事。她从不忘摹画时代风云,但常常将它推至背景,而女性的情感、命运,女性的生存方式,女性的话语表达才始终是她最为关心的。在这方面,也许只有萧红与之相似,不同的是,萧红的笔凄美而忧伤,以女性的同情目光审视着呼兰河沿岸象牛马一样生活的女同胞们;而前期的丁玲(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则刚劲而执着的关注着妇女解放这一迟迟未得到解决的社会话题。时至今日,在梦珂(《梦珂》)、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阿英(《庆云里…  相似文献   

20.
晚年丁玲肯定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启蒙价值,鼓吹文学的"真实性"和"批判性"原则,导致了对杂文创作的重视.在内容层面上,其杂文创作以"反封建"为其思想线索,以社会问题和文艺界问题为言说重点,大胆揭发问题、针砭时弊;在形式层面上,则通过采用"谈话"式的自然语调和"谈话"式的直白语言,自觉追求"劲捷直白"的风格,较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晚年丁玲的杂文创作继承"五四"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传统,表现出了直面现实、干预现实的"韦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