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第三代诗人"为参照系,考察80年代中晚期内蒙古青年诗人的"草原之诗",会看到明显的差距,尤其在诗歌观念上更为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诗歌发展趋向。诗潮渐落,今日再思考,更期待内蒙古青年诗人的现代意义的"草原之诗"早日成型。  相似文献   

2.
论"晚唐体"与张籍诗的共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唐体”是唐代诗坛一个比较大的流派。因时代浸染 ,“晚唐体”诗人以“苦吟”为创作手法 ,形成“轻浅纤微”的风格。整体把握唐诗风格流变 ,发现“晚唐体”诗风和中唐张籍诗有共通性。张籍在中唐儒家思想演变中得风气之先 ,其心态与晚唐诗人相似。他以“苦心觅句 ,专意为诗”为近体诗创作方法 ,诗歌风格具有哀婉纤柔色彩。张籍与“晚唐体”诗人“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乃“晚唐体”之始作佣者。这一现象表明 ,我国古典诗歌风格的形成和流变有其内在的承传关系 ,而不是断然孤立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卓绝千古的伟大领袖人物,又是举世称誉的诗人。作为“诗人政治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的领导风格迥异于一般的政治家和领导者。他的诗人气质、他对诗的执着爱好和深厚修养,时时表现在他的领导活动之中。他的领导活动因此而洋溢着诗的激情,渗透着诗的哲理,蕴含着诗的美感和趣味,因而给人以诗意的启迪、诗情的感染和诗美的享受,具有特殊的魅力。这种进入诗的境界的领导艺术,笔者概括为“诗化领导艺术”。在毛泽东半个多世纪的领导活动中,这种“诗化”的领导艺术贯彻始终,表现在诸多方面,形成毛泽东领导艺术的独特风格,闪…  相似文献   

4.
《孤独的割麦女》是华兹华斯的代表诗之一,这首诗语言简单朴实但意境清新优美。从语义和句法角度对该诗进行文体分析,探讨诗人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方法,从而看清诗人在利用语言手段表达诗的内容、增强诗的感染力方面独到的地方,以达到了解这首诗的风格,更好地欣赏这首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施越 《西域研究》2023,(1):57-68+171
本文以沙俄当局于1868年颁布的《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19世纪中后期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统治政策。该条例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台,是这一时期沙俄当局整合新征服中亚边疆的改革措施之一。该条例强化了沙俄在哈萨克草原的军政和司法机构,以税收、土地利用、社会身份和文教等政策引导牧民逐渐转入定居生活。沙俄当局以在草原地区建立“文明秩序”为名,掩盖其侵略和控制的真实目的,在行政和法律体制上推动哈萨克草原融入沙俄版图。  相似文献   

6.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4,25(5):83-87
盛唐诗人贾至贬谪岳州三年,留下来约三十首诗和一篇散文。诗歌可分为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其总体风格是有哀怨而无愤怒,气度不凡。在众多唐代贬谪诗作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迺贤的<上京纪行>诗描绘了奇异的塞外风光,反映了草原民族独特的风俗人情.而少数民族诗人以汉语来写异域风俗人情的诗,在此前的文学史上实不多见.迺贤不仅是元代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葛逻禄氏诗人,他的<上京纪行>诗,就成为文学史上唯一一组葛逻禄氏诗人所写的反映异域风俗人情的诗,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8.
论哈萨克伟大诗人阿拜的社会批判思想卡哈尔曼·穆汗(哈萨克族)阿拜·库南拜也夫(1845-1904年)是哈萨克的伟大诗人,他以批判实现主义的创作开拓了哈萨克文学的新纪元,同时是对哈萨克族的进步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民主主义思想家和启蒙者。阿拜出身于一个世...  相似文献   

9.
哲理诗之“理”莫不出于诗人“自得之趣”,其中蕴含的是诗人的个性气质、学养风度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感悟与艺术把握。哲理诗偏于理,可以不失浪漫;哲理诗是诗,可以有理性的思辨。诗人与自然的亲和,自我人格的表现,确立了其理性精神的人性化。而诗歌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其哲理有时是依附于象征意象,而寓意深刻则以语言精炼为表现形式,这使哲理诗终不失诗性品质。  相似文献   

10.
胡风的文艺论著中包含了不少诗论文字,其中《田间的诗》、《吹芦笛的诗人》、《略观抗战以来的诗》、《关于诗和田间的诗》、《四年读诗小记》、《关于风格》、《关于“诗的形象化”》、《关于人与诗,关于第二义的诗人》、《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接受遗产》、《给为人民而歌的歌手们》等都是很有影响的诗论篇章。它全面地涉及到诗的本质、诗的创作规律以及诗的形象、题材、技巧、风格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诗歌美学系统和诗歌评价系统,在中国诗歌美学史上,占有独特而光辉的地位。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胡风诗歌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说:诗是“具体的生活事象在诗人底感动里面所搅起的波纹,所凝成的晶体”;诗是“用真实的感觉,情绪的语言,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11.
清代沈德潜以风格作为编选诗集的准的之一,对诗人作品的分别去取和品评裁定都产生了直接影响。文章将零星散布于《唐诗别裁集》中的序言、凡例、点评等评论性文字进行细致梳理,综合《唐诗别裁集》前、后两个版本关于代表性诗人诗作的选评情况,并与《唐诗正声》《唐诗品汇》和《古今诗删》等唐诗选本相比对,从而推演出沈德潜的五律风格升降轨迹,并深入探讨沈氏以风格选诗的得失。  相似文献   

12.
论学人之诗     
"学人之诗"有两重意义,本意是指学人所创作的诗歌,派生意是指不是学人所作但具有学人之诗风格和特征的诗歌.学人之诗体现出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在诗歌创作中引进了学术研究的方法,常以专门之学人诗,具有质实沉厚的风格.由于人们在实际使用中的随意或"各取所需",使得"学人之诗"这一概念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学人之诗同诗人之诗的审美特征有较大的不同,诗人之诗多体现出艺术之美,学人之诗多体现出学理之美.囿于成见和偏见,学界对学人之诗的研究出现不应有的缺位.  相似文献   

13.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民族草原文化生活中最简洁明快的文化形式和高度浓缩的生活写照,而这其中 又蕴藏着朴素的哲学思想。阿肯弹唱是最健康的草原文化生活载体,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落伍,这种积极向上的文 化生活形式应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4.
八、王绩王绩的诗,可说是渊源于陶渊明的。陶渊明何以在文学史上有如此大的势力,值得仔细研究。凡是大作家必然有他特殊的风格,这风格正如杨炯所说“不须目击,亦不谬也。”文学风格的形成,在于反映时代和作家个人的生活态度。大家的风格,看似独创,其实是表现了前人未有的生活态度,这并不是创新,而是从遗产中选择合于个性的接受过来,再加入个人的生活经验,便形成所谓特殊风格。陶渊明是门阀中衰时代的诗人,所以他把诗的题材内容由歌舞声色改换为自然景色的歌咏。当时门阀贵族并未全倒,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趣味还支配着那个时代,因之陶诗便不被时人所看重,他走的路跳  相似文献   

15.
《文苑英华》是宋朝时编纂的一部诗文总集,其中十分之九是唐代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及宋人对唐代众多诗人的接受情况。《文苑英华》所录王维诗歌大多为奉和应制诗,而最能代表其诗歌特色的山水田园诗所收甚少,特别是为后世广为称赞的《辋川集》一首未收。王维诗歌不仅影响了中晚唐众多诗人,亦对宋诗风格之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其山水田园诗的冲淡自然之风、浑然天成之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1):56-58
赵剑华是应运而生的时代歌者,他倾情于钢铁,在诗中频繁地书写钢铁,而且贯穿他创作生涯的全过程,“钢铁”成了他诗作的核心意象,写钢铁的诗构成了他诗创作的主调。“钢铁”之为意象,已然不同于物质的、物象的钢铁那般冰冷、僵硬,而注入了诗人饱满的情感,他把钢铁的品格与钢铁工人的品格融合在一起来讴歌。现代工业的壮阔,产业工人的豪迈,诗人赵剑华的男人气概,冶为一炉,铸成其刚健道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正>哈萨克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是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她是由古代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主要活动于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大草原。由于沙皇俄国19世纪侵占了大片领土,使  相似文献   

18.
王晓骊 《晋阳学刊》2014,(1):29-34,75
北宋文人"诗似小词"的评价奠定了秦观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元好问"女郎诗"的说法即源出于此。这一评价的产生一方面固来自于秦观诗歌创作本身存在的清丽风格,另一方面则由于诗人早期投献酬赠诗给以苏门文人为主的读者群留下了豪宕奇峭的第一印象,使得秦诗的清丽风格由于溢出了苏门文人的期待视野而受到批评。此外,随着秦观词的广泛传播,其婉约妩丽词风加深了接受群体对其清丽诗风的印象,从而影响了时人对秦诗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战火纷飞、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年代,中韩两国出现了大量以抗战为主题的诗歌,其中以艾青和李陸史的诗作为代表。艾青与李陸史的抗日诗在意象描述、情感基调、语言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首先,两位诗人的抗日诗中都出现了“雪”“土地”“冬天”“北方”等意象群;其次,两位诗人形成了“忧郁-绝望-希望”的情感基调的同步;最后,他们诗文的语言风格因宣传政治目的和政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各具特色,艾青的抗日诗追求直白的朴素美,而李陸史的抗日诗追求隐晦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20.
建安游仙诗因诗人们的功业思想而充满着“豪气”;抒情主体置于仙界之中;稍有玄学倾向;风格瑰丽雄奇。阮籍《咏怀诗》的游仙描写充满着对痛苦心灵的自慰;抒情主体与仙界截然分开;具有玄学品格;风格清逸玄淡。后世游仙诗基本是在这两种模式风格的交融嬗变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