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隋书·倭国传》所载叙述7世纪初倭国情况的记事中,有倭国使者说明倭王王权及倭王执务情况的生动描述。针对其中有关“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的记载,学界通说认为使者说明的内容是倭王的兄长为“天”,倭王的弟弟为“日”,倭王在夜间执务,日出前和“日”交换;这种执务方式是基于倭国未开化思想而出现的。但此记事可以理解为:倭王即“天”、弟为“日”这一说法是学习中国天文知识和阴阳思想的倭人自己构思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始于绳纹时代后期。《后汉书》载公元57年已有“光武赐以印绶”;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魏志·倭人传》载,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求诣天子朝献”;《东夷传》载,240年“奉诏书印绶,诣魏国”,两国...  相似文献   

3.
公元413年,倭王讚在相隔了一个半世纪后,第一次向中国东晋王朝“献方物”。从此以后,倭五王展开了频繁的对宋外交。据《晋书》、《宋书》、《南齐书》和《梁书》的记载,倭五王遣使除授的情况见表一。如表一所示,从413年到502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倭五王向中国南朝各王朝遣使计达13次。其中,因倭王新立或中国王朝新建而遣使朝贡占九次,倭王遣使表求  相似文献   

4.
“倭国乱”时间考索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李纯蛟中国汉朝时,在日本列岛上,有分立的“百余国”。到了公元2世纪,其中的倭国发生了内乱,从而开始了女王统治的时代。关于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载,海内外迄今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西晋人陈寿撰写的《三国志·魏...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小林正,退休职员,1909年8月生人,现住静冈市。作者自五十年代起,从事《后汉书·倭传》、《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关古代中日关系研究,对邪马台国持九州说,曾先后用一百二十余天赴现场考察。最近,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倭国王帅升等”研究——“倭国王帅升等”乃熊本县球磨郡免田町》和《<汉书>如淳注“如墨委面”之研究》等论文寄给本刊,希望与有志于斯的中国学者共同探讨。今将其中一篇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论严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嵩身为辅政大臣 ,在他执政的 2 0多年中 ,把主要精力都用于赞玄媚上以固宠。他树贪风 ,坏吏治 ,弛武备 ,竭库藏 ,于是加派不已 ,民变纷起。面对“北虏”“南倭”的猖狂进犯 ,不仅束手无策 ,而且提出“佳兵不祥”的“理论” ,反对用兵 ,使防“虏”御“倭”之战受到很大阻难和挫折 ,国家和百姓皆饱受兵火之苦。因此 ,说严嵩是误国害民之相 ,似乎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7.
唐初贞观时期(六二七——六四九年)在法制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唐太宗贞观时期为我国封建史上的黄金时代,向有“贞观之治”之称。但在唐太宗即位初年,国库空虚,灾害不断,民生困苦,边防不宁,政权很不稳固。当时,“太子(李建成)派”的余党还“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河北州县素事隐(建成)、巢(李元吉)者,……曹伏思乱”。就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十天,北方的突厥骑兵四十万人,竟打到了长安城郊的渭水便桥,形势十分严峻。怎样收拾这副烂摊子,复兴被破坏了的经济文化,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成为贞观朝廷的头等大事。唐太宗在短短的时间里,调动了整个统治集团的积极因素,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佚名 《东西南北》2010,(8):21-21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诏命房玄龄留守长安,把朝政大权全部委托给他,让他“得以便宜从事,不复奏请”。  相似文献   

9.
燕乐有广义、狭义之分。此处所谓《燕乐》是指狭义的燕乐,即十部乐、坐部伎中的《燕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有景云见,河水清”。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祥瑞的征兆。于是,协律郎张文收乃“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配上音乐伴奏,成为诸乐之首的《燕乐》。到了一百多年以后的唐玄宗时,在贞观十部乐的基础上形成了坐部位和立部伎,《燕乐》仍被列入坐部位中,并有所发展扩大,除《景云乐》外,还增加了《庆善乐》、《破阵乐》和《承天乐》,共计四部。其后,《燕乐》中的其他三个节…  相似文献   

10.
论武则天当政时期的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唐代前期的经济形势呈“U”字形,即贞观、开元时期是高峰,武则天当政时期是低谷。这种观点颇为流行,成为某些学者否定武则天的根据。事实上,唐代经济在“贞观”之后并未跌入低谷。武则天当政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正因为如此,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才能迅速出现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相似文献   

11.
“李世民纵囚”是千百年来烩炙人口的故事;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资治通鉴》194卷唐纪十记载:“(太宗贞观六年)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李世民此举,曾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奇迹,宣扬他一夜之间,把罪大恶极的“小人”变成知礼守法的“君子”。这种神奇的教化之功,成了“贞观之治”的一种点缀。但宋代著名的政论家欧阳修却对这个“贞观奇闻”持反对态度,还为  相似文献   

12.
从1592年到1945年,日本在东亚地区先后发动了“壬辰倭乱”、“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等大规模兵燹。这一系列剑指东亚的侵略行动,定凋于丰成秀吉,承绍于明治天皇,膨胀于昭和时代,已形成隐秘于事实背后的一以贯之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惯性。“二战”后主张切断战争『日J关联的意见,并不符合历史上日本人的自身说法和做法,却符合现代日本学界的个别表述。因此,钩沉每场战争之间的事实和逻辑隐情,还区域战事以本来属性.或许能对东亚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现实关照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史书上的“倭”与“倭奴”中国的古老史书,是研究日本及中日交往的珍贵财富。中国的日本语言文字翻译,也是始于这些史书的,主要是从《魏志·倭人传》发源的。当日本尚处于文明的萌动期,中日交流尚受海洋所阻的时代,史书的记录周详而确凿,起到考古器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隋书·倭国传>所载叙述7世纪初倭国情况的记事中,有倭国使者说明倭王王权及倭王执务情况的生动描述.针对其中有关"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的记载,学界通说认为使者说明的内容是倭王的兄长为"天",倭王的弟弟为"日",倭王在夜间执务,日出前和"日"交换;这种执务方式是基于倭国未开化思想而出现的.但此记事可以理解为:倭王即"天"、弟为"日"这一说法是学习中国天文知识和阴阳思想的倭人自己构思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唐代河北道     
唐代河北道劳允兴唐代河北道,古为幽、冀二州地方,地域辽阔,“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①燕山围绕西北;黄河、海河、滦河自南而北向东南流,冲积出平原,其余有二百多条河流在境内交织成网,中间多洼地湖泊。贞观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②,...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的二十三年(公元627—649年)政绩卓著,历来为史学家所称顷,被誉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之一。唐人吴竞编著的《贞观政要》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争议和大臣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等。它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更为详细,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关唐太宗和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我们认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干部来说,这是部很值得一读的史书,是可以从中受到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颜师古《汉书注》喉音反切声类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师古,名簿,字师古,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隋文帝牙皇元年(公元581),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是确定《切韵》编写原则的主要人物之一。颜之推对儿孙辈的语音教育训练十分严格:“香家儿女,虽在孩推,便渐督正之。一言批替,以为己罪矣。”(‘颜氏家圳))所以,幼师古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颜氏曾与孔颖达、司马才辛等人共同编撰《五经正义》,著有《五礼》、《匡谬正俗》、《急就章》等书。他奉太子承韩之命,为一百卷《汉书》作注,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成《汉书注》一百二十卷…  相似文献   

18.
云南——倭族之源?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嵇立群日本和中国的云南,两地相隔遥远,说它们二者之间在民族学与文化上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似乎难以想象。但是,前些年,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的一本著作《倭族之源:云南》将日本和中国的云南联系到了一起,在书中,他从语言学、人...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1,(4):69-73
在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舞台上,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留下了活跃的身影。他们利用自身在生产技术与文字文化上的优势,为倭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倭王统治的确立与巩固以及倭国融入古代东亚国际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古代东亚国际社会人员交流以及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607年,倭国遣小野妹子率使团抵达隋朝并向隋炀帝递交了国书。国书的称谓导致隋炀帝不悦,由此引发了"国书"事件。从"国书"事件的发展过程看,隋炀帝对国书的态度表明其维护朝贡体系的决心,小野妹子回国时携带隋朝"国书"说应该存疑,裴世清滞留难波50天是因倭王在寻求应对之计,倭王于608年再遣小野妹子使隋是以学习为主,同时借机继续试探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