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怀珠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3):36-38
《玩偶之家》巧妙地运用了“前情回顾”法艺术结构。“前情回顾”绝不是“倒叙”,而是一种“补叙性”方法,或称之日“补叙性的戏”。作者将这一结构法交给剧中人物林丹夫人去编织。她和剧中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瓜葛,引出了几条矛盾线索,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完成了“前情回顾”,进而揭示了作品的妇女解放主题。“前情回顾”法使《玩偶之家》的情节结构极为紧凑而经济,使这部剧作产生了永恒的魁力。 相似文献
2.
彭光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
<正> 《玩偶之家》是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里克·易卜生的四大名剧之一。这一成功创作,使易卜生跨入了世界文坛,获得了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称誉。这出撼动人心的戏剧,象一颗投入资产阶级中心堡垒的炸弹,轰动了整个欧洲。剧本深刻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玩偶式的从属地位。毫无疑问,这在戏剧题材上是一大革新。然而,好的主题并不等于就是好的作品,只有把好的主题通过完美的或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形成好的作品。《玩偶之家》结尾对情节(当然包括人物性格的发展)的艺术处理,使作品主题的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深化和 相似文献
3.
《坚实的曼荼罗》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力作。"曼荼罗"之舞是该小说的核心意象,主人公亚瑟正是通过跳"曼荼罗"之舞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文章从"曼荼罗"意象和亚瑟"曼荼罗"之舞的象征意蕴入手,分析亚瑟与其他小说人物如达尔西、波尔特太太和瓦尔多等人的关系,揭示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4.
钱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27-41
《墨经》之“侔”,其得以成立之前提应为《墨经》之基本范畴“同”,而《墨经》所言之“同”凡十种,又可细分为“名”层面之“同”、“实”层面之“同”与“合”层面之“同”。墨“侔”正是基于上述三类“同”之前提得以建构,进而实现其“比辞而俱行”的内涵的,由此墨“侔”基于三类“同”之前提形成“侔”之三款,即“名”之“侔”、“实”之“侔”与“合”之“侔”;还可依据三种形式形成“加”之“侔”、“减”之“侔”与“换”之“侔”三款。此外,《墨经》中对“侔”之表述多为举例式,属经验性陈述,故墨“侔”成立之有效式只可经验归纳而得,先验演绎难以得之。基于上述认识,对以往学界所持之墨“侔”属西洋形式逻辑“附性法”、墨“侔”应包含“不是而不然”之“否定式”有效式及“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部分否定”有效式、墨“侔”之“减词”与“减辞”说、墨“侔”属“复杂概念推理”或“关系推理”、墨“侔”即“辟辞”属类比推理、墨“侔”属直接演绎推理等诸代表性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杨灿灿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45-47
本文将对两部戏剧在写作背景、取材内容、题材意义和人物描写等方面进行对比,着重比较两部戏剧中安提戈涅和娜拉这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点和差异:她们都是反抗男权社会的女英雄,虽然她们反抗的方式、过程和结果都有所不同,但是她们的反抗性格都体现了“女性准则”中“爱的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6.
刘静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48-50
《玩偶之家》和《伤逝》有着许多相似和相联的地方。文章通过对两者的主题、题材和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得出,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比前者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5-17
原始宗教与早期自然哲学皆将水视为有生命的实在。在人类文明开启的萌芽时期,信仰与理性皆将水视为自身的运作对象,这使得水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具有了信仰与理性的双重色彩;自然神话将水视为生命之主宰;早期自然哲学将水视为生命本原;终极问题的回答始终离不开对水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李芹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
五四时期,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出现了大量译作,这激发了中国作家的创作冲动,将女性主义之风刮入中国,促使中国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增强了中国女性的参政意识。 相似文献
9.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经典之作.它曾有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的美名.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从权力的场力结构、权力与身体、权力意向性等方面对<玩偶之家>进行全新的阐释,力图开启一种新的文本解读方式,为深入发掘作品的内涵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刘咏梅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本文主要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来论述《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并将这部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作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读,以期真正挖掘出俄狄浦斯特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农业美学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农业活动因 自然之资,通过对对象世界的规律性把握,体现求真之美;二是因时而为,善待自然,以生命的、情感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将其与人自身统一为一体,彰显生命之美;三是因民施政,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秩序之美相统一,引导规范着一种人所应当行走的"善行之道". 相似文献
12.
翟志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28-30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从“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三个概念出发探讨了境界说,其中“境界”是“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诗人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则是就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来说的,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13.
庞学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37-339
德里迭在1999年发表《什么是‘确当的’的翻译?》一文,有论者认为这代表着德里达翻译思想的转变。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对《什么是‘确当的’翻译?》一文的误读,文中所提到翻译标准并不是德里达所主张的。德里达认为这种翻译标准,由于其中包含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很难同时满足其“质”和“量”的要求,必须重新定义确当的翻译。德里达以“慈悲调弃剂法律”为喻来说明他所认为的确当的翻译,也即是译文进入原文、保留原文的同时,提升源文,使原文得到升华。德里迭同时也指出了鲍西娅对“慈悲”的挪用。 相似文献
14.
赵艳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91-92
在生命面前,生命个体的欲望永无极限。阎连科的《朝着东南走》正视欲望本身,在出走—家—出走的历程中,指出了人面对欲望的不断挑战,彰显了独特的自我价值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德勒兹的哲学体系中,“脸”是其成熟的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权力组织形式变化的共同结果,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比阿特丽丝之死是当时麻省医学界两大派别之间争斗的结果。从德勒兹的哲学体系出发,探究比阿特丽丝的死因,能够进一步认识“脸面性”机器的杀人本性。“脸面性”的本质属性就是以利益相诱惑,以抑制主体个性为手段,以无辜者的生命为代价。 相似文献
16.
就周作人的道德理论核心——性道德而言,“生活的艺术”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性欲而进行的种种节制形式。与张竞生一样,周作人也主张“性的解放”,但与张竞生不同的是,他既要求实证的“科学的冷淡”,又要避免“无谓的牺牲和斗争”。“伦理之自然化”是人类在不牺牲自己的动物性的情况下寻求彻底的文明化的运动,“生活的艺术”是“凡人”跟各种领域的最前沿保持实证的关系的同时,以超动物的方式创造“自然”的社会文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话语研究不仅关心人们如何言说,而且更为重视分析决定言说方式的深层动因。“非遗”保护既是一个社会各阶层权力角逐的场域,又是一个可通过不断协商达成共识的平台。人们对于“非遗”保护的认识人言言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各阶层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非遗”保护工作正是在争论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工作目标、指导原则、实施方案,体现了极强的话语建构性。“非遗”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隐形载体,活态传承性是其精髓与灵魂;“非遗”保护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让“非遗”与现实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和耦合,“非遗”保护才可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四种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涛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43-46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28—1906)的《玩偶之家》在现代中国,尤其是五四时期,影响之大,是今日读者难以想象的。易卜生的易卜生主义和社会问题剧,尤其是《娜拉》(现译《玩偶之家》)极大地满足了那个时代的批判现实、追求变革的需要,因而受到热烈的赞赏和追随。一些当事人曾高度评价易卜生造成的这种影响。博斯年这样说:“……据我看来,胡适之先生的《易卜生主义》,周启孟先生的《人的文学》和《文学革命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同是文学革命的宣言书。”1925年,茅盾在《谭谭<玩偶之家>》一文中说:“易卜生和我国 相似文献
19.
陈爱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3)
本文通过冰心对母爱、童贞以及大自然的深挚而又细腻的描述 ,阐述了冰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 ,并对她的“爱心哲学”积极和消极面作出了恰如其分的剖析。她从歌唱童真、描绘绮丽的大自然中体现出了爱的思想 ,抒发了她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 ,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深切激情 ,表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陈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1):70-74
《狼图腾》是一部充满内在矛盾的文本。一方面,它运用了一系列的文学美学策略来建构自身理念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它的立论基础又包含若干具有天然局限性的思维范式。一方面,它巧妙利用了当代人的线性进化论的心理积淀等进行自身的完满运作;但另一方面,它的"输血"论的强权本质等又造成了其理念运作的裂隙。《狼图腾》现象的复杂构成,显示出小说作者的写作宗旨与创作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