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某汽车吸能盒的结构特点,采用增开双诱导槽的方式,对吸能盒进行优化设计。以双诱导槽的位置和深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正交实验设计法,以吸能盒的吸能量与载荷峰值为指标,建立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求得模型的最优解,并采用Hypermesh建立优化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明显降低B柱加速度峰值,改善吸能效果,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吸能盒作为防撞系统的主要吸能组件,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部分的能量,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了研究诱导槽的布置位置以及诱导槽深度等参数对吸能盒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无诱导槽以及具有均布诱导槽的两种吸能盒模型。以吸能盒的压缩位移和峰值碰撞力为优化目标,以诱导槽的深度和槽间距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选取样本点,用二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构建其近似代理模型,选用存档微遗传算法对吸能盒诱导槽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吸能盒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后吸能盒的能量吸收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汽车吸能盒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的被动安全性能,建立了某型汽车整车有限元模型,基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对其进行评价。以运行速度为50 km/h的汽车与刚性墙发生正面碰撞为例,应用LS-DYNA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整车变形、车身能量、B柱加速度和前围侵入量等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汽车吸能部件对碰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整车出现回弹现象,前部吸能不够充分;驾驶员侧加速度最大为41.6 g,满足国内碰撞要求;保险杠的最大位移量为490 mm,前纵梁的最大变形量为241.2 mm,从而得出碰撞中主要吸能部位为保险杆和前纵梁。通过正面碰撞仿真分析,得出该车有较好的正面耐撞性,得到的碰撞数值模拟结果可为该车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乘员损伤评价标准下,汽车碰撞安全约束系统优化可能得到不同的匹配参数。基于实验设计的方法选取一定数量的设计点,分别通过Polynomial SVD、Kriging、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约束系统的代理模型,用随机样本验证模型的拟合精度。选取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进行遗传算法优化,发现代理模型在一些接触边界上存在失准的情况,因此采用多刚体MADYMO模型分别以多目标优化、加权综合评价指标WIC和C-NCAP评分3种损伤评价标准,通过MOGA-Ⅱ遗传算法计算得到不同标准下的优化结果。仿真结果对比发现:由于约束系统属于多输入变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有限的计算时间内难以得到具有代表性的Pareto非劣解集,加之高维的解集空间难以直接得出具有工程参考价值的约束系统匹配参数,而采用两种归一化标准则得出了两组不同的匹配参数,体现出WIC以权重为优先级的重要部位重点保护和C-NCAP以各部位伤害值达标为目标的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乘员在侧面碰撞事故中的损伤,提高对侧面乘员的保护效果,运用MADYMO软件建立包含车体、假人、气囊等在内的某车型侧面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PSM子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以已验证的汽车侧面碰撞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装有头胸双气室气囊的侧面碰撞模型。通过模拟安全气囊在侧碰条件下的响应过程,利用正交试验对双气室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质量流率、气囊点火时间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保证头部HIC值满足法规要求下,优化后综合伤害评估值WIC下降了10.32%,进一步提高了约束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电车难题"伦理困境也已经变成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现实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碰撞行人或牺牲乘客必然侵害法益构成刑法违法,而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进入交通系统又使其碰撞程序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借助于行为功利主义理论的规范性、刑法适用性、平等性的优势,通过人数比较将抽象化的"法益"转化成可计算的利益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意象设计的汽车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意象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汽车造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意象的内在涵义和外延涵义,分析了立足意象研究汽车造型的意义,提炼出汽车造型意象的原理。通过把意象理念与汽车造型要素巧妙融合,得出了一系列构成汽车造型设计的方法,希望能激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基于单张2维(2D)正面人脸图像的3维(3D)人脸重构,采用基于形状和纹理映射的3D人脸重构方法。首先通过主动形状模型及显式形状回归等算法提取预处理后2D人脸图像的特征点及其坐标和纹理信息,然后在标准3D人脸模型Candide-3上建立2D人脸图像与3D人脸模型之间稠密对应的映射关系,再利用纹理映射方法对适配后的3D模型进行覆盖,以便得到与真实人脸高度相似的3D人脸模型,最后使用Open GL将2D图像作为纹理映射至目标3D人脸模型上成为一个真实的3D人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3D人脸模型仍然保持着与原始通用人脸模型相似的形状,并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光滑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汽车营销渠道中合作效率不高、合作关系不稳固等问题,采用博弈论最新发展之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影响汽车渠道合作关系演变的关键因素,指出企业可以采取降低合作初始成本、合理分配合作超额利润、增强合作方对未来效益的重视依赖等手段,从而加强和优化汽车营销渠道的合作管理,这对于其他营销渠道企业合作优化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崛起,国内汽车产品升级换代的节奏不断加快,新产品开发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从汽车整车开发角度对现有汽车产品的开发流程进行了分析,结合“门-径”模型对汽车开发流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详细阐述了各阶段需完成的工作内容及评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前纵梁作为汽车正碰的主要吸能部件,其诱导结构对耐撞性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汽车前纵梁正碰过程中的高速压溃塑性变形问题,建立了6种诱导结构周向位置及5种诱导结构组合形式的前纵梁与刚性墙碰撞有限元模型,采用分段线性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和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对其碰撞过程进行动态仿真,获得了前纵梁的变形情况、能量变化情况和碰撞力曲线,分析了诱导结构周向位置及其组合形式对前纵梁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诱导结构的周向位置及组合形式对前纵梁变形的影响较大,添加诱导结构可减小碰撞力峰值和增大载荷比,前纵梁刚度强弱相间分布可提高其碰撞过程的稳定性。仿真变形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通常汽车构造教学实验台是用原车的部件制作的,电子控制单元和线柬价格很贵,随着汽车的不同,控制单元型号各异。教学演示板则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的,活动部件由微型电机驱动,用开关或遥控器控制,不能完整地显示出零件的细节。用PLC代替汽车电子控制单元,采用原车的开关、传感器、执行器,制作汽车构造教学板,具有保证演示功能,保证主要部件的结构运动都显示在面前,减小教学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侧面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减轻侧面碰撞中乘员的损伤,搭建了车辆侧面碰撞PSM子结构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首先建立了驾驶员侧双气室侧气囊模型,验证双气室气囊相对单级气囊的优越性,并进一步研究驾驶员侧和车体侧两个气室的气体发生器质量流率、泄气孔大小对双气室气囊保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气室气囊能有效提高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减少乘员伤亡;气囊泄气孔大小对乘员伤害影响最大。这一研究为侧气囊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汽车制动过程速度控制是安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深入研究制动过程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充分发挥LabVIEW灵活、开放、形象、直观、易操作等特点,设计了一套汽车制动器速度控制仿真系统,为汽车制动器速度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过程能力指数的发展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过程能力指数的优化途径,建立了基于质量损失与过程控制成本之和最小化的过程能力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某款增压中冷天然气发动机为对象,搭建了一维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的空燃比、点火提前角、配气相位以及压缩比对发动机的影响进行分析。使用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抽样,建立了发动机的响应面模型。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空燃比、点火提前角、配气相位以及压缩比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扭矩提高了3. 61%,燃气消耗率降低了1. 90%,NOx排放降低了32. 74%,HC排放降低了21. 17%,CO的浓度略大于NOx的浓度,有利于NOx的进一步后处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启动抖动会严重影响整车NVH性能的问题,研究了某SUV混动车型启动工况下的整车抖动问题,确定了启动抖动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试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LMS测试数据进行时域分析,明确导致整车启动抖动的根本原因是启动电机拖动发动机过程中扭矩波动导致。根据"源-路径-响应"思路制定优化方案,对悬置与电机进行优化。实车测试表明:优化后整车抖动量级明显减小,满足开发目标要求,证实了该优化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启动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喷涂过程中,涂料经过高速旋杯式静电雾化器到达汽车顶盖时,涂层厚度呈现不均匀的状态。为了更大程度上实现喷涂表面涂层厚度的均匀性,改善汽车喷涂质量,建立汽车表面喷涂轨迹的优化模型,并计算相邻喷涂轨迹间的最优重叠距离。将汽车顶盖离散化为多个三角平面,将汽车顶盖的平面投影按照最佳喷涂间距进行网格划分,求解相应三角平面的节点信息和喷涂该点时雾化器的坐标值,并生成汽车顶盖喷涂轨迹。通过对汽车顶盖喷涂轨迹的计算,为进一步实现对复杂曲面的喷涂轨迹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绝对体积法确定了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的立方体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钢纤维对普通混凝土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体积率增大而增大,钢纤维的掺入,有效阻止了在荷载作用下复合材料裂缝的引发与扩展,减小了裂缝宽度,使混凝土的破坏形式由脆性破坏变为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研发阶段电子电气架构的评价是个核心要素,在研发的末期不仅要验证电子电气架构的功能和技术上的正确性,还要实现最优化,而电子电气架构的经济性、量化性和负载性是评价电子电气架构的重要指标。建立了以电子电气架构总线成本、质量和负载的目标函数,建立了电子电气架构优化设计的多目标数学模型,利用精英控制策略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Fast and 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对该架构模型设计求解,得到符合条件的Pareto解集并进行分析,为决策者在工程实际中选择优化方案提供了有效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优化电子电气架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