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之一 ,它的发展变化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在近代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扩张时代 ,铁路更突出地表现为殖民侵略的工具和争夺霸权的表征。近代以来东北亚地区铁路的形成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域社会的发展 ,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本文拟以甲午战争前后为时间跨度 ,以东北亚大陆的中国东北和朝鲜为地域跨度 ,对东北亚地区铁路的形成略作历史的考察。一   1 9世纪中叶 ,西方资本主义以“大炮和商品”猛烈冲击着东方封建主义秩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世界。东北亚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受…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张秀兰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甲午战前,英国和俄国的矛盾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甲午战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日益激...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是东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传统的东亚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应为中国的儒家文化。在纷繁复杂的东亚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儒学不但对东亚地区古代社会发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东亚地区近现代社会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属于一个东亚文化区的中、日两国,虽然在近代以前的漫长社会中,都崇尚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同样都遇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撞击,但近代化的结局却出现了成败两种截然相反的后果。这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必须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俄罗斯《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92年第3期报道,今年2月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国际关系史与对外政策史学术委员会举行了学术讨论会,纪念院士A.A.纳罗奇尼茨基(1907—1989)诞辰85周年。会上宣读了16篇学术论文,内容包括:史学家纳罗奇尼茨基的学术生涯及贡献;纳罗奇尼茨基在教学育人和编辑刊物方面的活动;研究俄国对外政策史方面的主要问题;近代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方法论问题与具体历史问题;公开对外政策方面的有关文件是外交部门的义务;德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后 ,一直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其中有关近代中国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历史的研究已是成果累累。与之相比 ,关于近代东北地区城市史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特别是整体性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近日出版的曲晓范所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可称这一领域的一部力作 ,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 ,体系科学 ,结构缜密。东北地区地域广阔 ,城市星罗棋布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住近代东北地区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趋势和特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不是简单…  相似文献   

7.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韩狄 《日本研究》2009,(4):74-76
日本学界在战前就十分关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研究,战后则经过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复苏休整,八、九十年代以来形成近代东北史研究的繁荣局面,在各种新的理论方法的影响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学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魏元甍 《学术交流》2012,(2):107-110
当今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紧追并超过日本,印度、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与日本的差距也在缩小,东亚和印度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正趋向于平衡。伴随着区域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东亚和印度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但是也有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明显不同的地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潜在市场经济体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被称之为"新兴市场",但是自然禀赋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受到一国或地区多种经济要素的驱动和制约,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要素的变化也使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造成东亚经济格局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空间关系的变化。随着东亚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东亚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东亚地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难的大背景下,东亚经济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东亚各国应该珍惜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消除彼此分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一南朝鲜的中国现代史研究刚刚开始,研究队伍还不强大,研究的角度也比较单一.从研究范围上看,南朝鲜的中国现代史研究也包括中国的近代史,基本出发点是把中国历史作为东亚历史的普遍现象之一进行研究.不过,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原因,南朝鲜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逐渐出现研究中国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动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1999年4月29—30日举办了“第三次中日青年论坛:世纪之交东亚地区焦点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两国40多位年轻学者出席了会议。中日学者围绕东亚地区的未来秩序、安全热点、各国外交、中日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坦诚、热烈的讨论。一、东亚地区的未来秩序与会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来,东亚国际关系进入了重新定位的转折期。本地区的未来秩序尚未成形,其前景依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东亚各国在利益考虑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分歧与对立,尤其是缺乏相互信赖。因此,东亚地区形成一个和平与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 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 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 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 太”之间。  相似文献   

13.
在中日两国长期交往中,由于地理关系等多种原因,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近代时期以来,在整个中日关系史上,这种关系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综观近代中日关系史,其中的大部分历史事件,都同东北地区有密切关系。至于中日甲午战争、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  相似文献   

14.
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学习与探索》2006,(5):162-164
民众的读写能力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史研究领域──读写史研究。通过对英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进行考察发现,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①逐步提高,中世纪以来读写能力被社会上层垄断的局面有所改变。到19世纪以前,英国大部分人口具备了初步的读写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宗教势力和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以亚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从而促使世界经济结构在21世纪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相伴的是国际关系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中心发生从西向东的转移,标志着"近代历史的终结"和"亚洲世纪"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催生了"美国式的和平",琉球-冲绳的历史地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特殊意义,战后日本和平宪法、象征天皇制、旧金山对日媾和、冲绳军事基地、日美安保条约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都随着当时世界局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这种调整的影响极为深远,直至今天。由于在前一历史时代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形成的琉球-冲绳的东亚军事要塞,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在过去的20多年,东亚区域一体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亚洲贸易生产共同体、东亚FTA网、开发建设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亚洲文化社会共同体等多个领域的共同体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重大的阻碍因素。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应对战略,跨越亚洲合作的"严冬"、迎来共同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东北边疆开发与近现代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近代东北边疆的开发,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东北边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化,是同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以至军事的入侵紧密相关的。由于野蛮的侵略背后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正义的抵抗背后有腐败的封建制度,传统的政治斗争史或单纯的经济发展史的体系无法清晰地说明上述边疆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从社会向近现代化文明发展的角度观察历史现象,即把东北边疆近代的开发放到近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可以解释那些复杂的问题。而且从这一角度观察,还应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本文对东北边疆近代开发过程的分期及对每一时期性质的确定,就是建立该价值体系的努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 ,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 ,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80年代至 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一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东亚各国 (地区 )出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朝鲜急进开化派领袖的金玉均,在其初期阶段的日本观表现为推崇并模仿日本近代化模式,而正是这种“倾意依赖于日本”的日本观促成金玉均等人在驻朝日本公使馆的武力支持下发动了1884年12月的甲申政变.在通过武装政变的方式来模仿日本明治维新的甲申政变以“三日天下”告败后,金玉均通过流亡日本尤其是被日本政府流放四年的生涯,逐步认识到其早期日本观的片面与错误,并开始形成主张朝、中、日三国联合以抵御欧美列强侵略并实现近代化的“三和主义”构想.金玉均日本观的形成及其变化首先是他和近代日本关系变化的直接产物,同时也对近代朝鲜历史以及东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与中国东北的文化关系史,实际上是一部奴役与被奴役的历史。但不容否认,这期间也不乏某些日本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尽管是从政治需要出发,但也比较实事求是地、以较严肃的学术态度,对东北地方史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现根据本人所掌握的资料,对此作一介绍。一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加上中国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日本,所以很早以前,日本学者便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产生了兴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区域主义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普 《日本研究》2004,3(2):48-57
伴随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兴起的区域合作,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潮流。  在这一潮流中,与已建EU和NAFTA的欧洲、北美相比,东亚虽稍为逊色,但其区域地位也日益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已成为我国外交的重大课题。而要正确认识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必须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