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北京大学主办,朝阳师专承办的全国战后日本与东亚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9日至20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沈阳大学、辽宁教育学院和朝阳市社科联、朝阳师专等单位的20多位学者及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日本史学会代会长、著名学者王金林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汤重南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沈仁安、梁志明、宋成有教授,分别作了《战后日本天皇制问题》、《东… 相似文献
4.
长春冰雪旅游节组委会、吉林省传播学会于2008年1月2日举办"东北文化与城市旅游形象"长春论坛.北京、上海、广东、辽宁、黑龙江、吉林省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同志以及中直、境外和吉林省媒体记者参加了论坛活动.到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东北文化建设与城市形象塑造话题踊跃发言,为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积极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31日──4月3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联合主办的“深化殡葬改革、促进社会文明学术研究会”在广州召开,广东惠阳唐京灵塔园开发有限公司协办了这次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广东省的社会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100多人,提高交研讨会的论文有20多篇。这次研讨会采取了发言者主讲与答辩相结合的新颖讨论方式。与会者深入研讨了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2 0 0 3年 9月 2 3日至 2 4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南亚学界的 12 0多名学者与会 ,提交论文 5 0余篇。学者们围绕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南亚与云南的次区域合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 1)关于中印关系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 ,双方联合发表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印方在宣言中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对中印建立互信和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学者提出 ,为使中印关系很好地发展 ,在增加领导人之间的互访的同时 ,应当加强与印度各党派尤其是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曾有过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有许多方面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头,对世界文明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为借鉴总结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也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杭州,让杭州走向世界。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浙江大学、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8月25日至30日在杭州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卢嘉锡任国际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薮内清、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钱临照教授、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为副主任,组织委员会主任由柯俊教授担任,路甬祥、陈美东任副主任。杭州市科协主席张迪任秘书长、姚 相似文献
8.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并主办的“中国家谱首届学术研究会”于1988年7月10日至15日在山西五台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澳门等地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广泛交流了中国家谱在国内外的收藏和利用情况,讨论了谱学的有关学术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谱学研究提出了许多设想。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家谱是一个既有民族文化精华又有封建糟粕的史料宝库,科学地研究家谱,将对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作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海外华人的寻根问祖,开展与各国人民的交往,有利于我国开放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17-18日,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举办的"文明交往与世界历史进程"研讨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30多所高校的近9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今年正值国内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彭树智先生任八十诞辰,会议期间专门为此举行了庆祝活动,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前所长于沛研究员致辞,对彭先生的学术贡献作了高度评价。研讨会涉及以下议题: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黑土地域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居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其物质制约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基础;其动力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推进器;其价值导向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定位器;其制度整合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关键;其教育训练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14.
15.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面对着由于工业社会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失衡和破坏,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合谐的重要性。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尤其是工业时代以来)比以往的人类文明史的总和还要多,然而,科技的进步,也使人们尝到了无节制破坏自然的恶果。人们当然不会忘记1998年长江流域的那场洪水,也不会忘记1999年春夏之交发生在我国近海流域的大面积的赤潮,也不会忘记在人们贪婪的枪口下藏羚羊惊恐的眼神和悲哀的鸣叫,还有那以惊人速度沙漠化的土地。的确,从臭氧层到地表水,… 相似文献
16.
17.
新时期东北地域小说的生态意识是东北独特自然文化传承、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现代进程导致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凸显。梁晓声、邓刚、张抗抗、迟子建等人的创作,体现了生态意识从不自觉、无意识到自觉、有意识,直至有鲜明生态主导意识的演进过程。新时期东北地域小说生态意识的演进不仅与20世纪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发展、繁荣相一致,更体现出鲜明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17日至19日,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来自内地与香港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企业、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相关人士近一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云南大学钱宁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