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妇女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乡村振兴中的女性力量不可忽视。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当下,海南乡村振兴与妇女发展的互动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特别是海南少数民族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广度与深度不足,存在经济建设作用发挥不到位、组织参与水平有待提高、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程度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广大少数民族妇女自我能力提升,自我形象展示与自我发展进步。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就上述问题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2.
3.
4.
近些年,乡村卓越教师培养的政策议题在国家教育政策设计、教师政策学术话语和乡村教育实践中都备受关注。在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和教育领域,城镇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遇。乡村振兴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卓越乡村教师角色责任更加多元。在此背景下,乡村教师应成为立足乡村的专业自主发展者,通过自身主动发展来谋求发展动力;乡村教师要成为乡村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发展的独特性;乡村教师需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助力者,争做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新乡贤。但现实中,乡村教师是嵌入在各种管理制度和组织文化约束之下的结构性存在,其思考逻辑和行为逻辑通常只能在“结构—个体”连续谱系之下做出即时性选择。结构性约束下的乡村教师在被规定发展范围之后,无法倾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他们被嵌入教育体制机制科层体系,难以摆脱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在满足诸多组织要求和制度规约的前提下,他们很难觅得自身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一项串联“职前—职后”的系统工程,可以通过乡村实践,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精神;激发内部需求,提升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动力;供给专业支持,促进乡村教师的知识创生。  相似文献   

5.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乡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为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乡村发展需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需要置于现代化、城镇化的大背景、大趋势中加以考虑,并要结合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将"补短板"与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拉动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的"两驾马车",在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6.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针对“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挑战,各地应该加快建设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和生活数字化建设,培育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不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浙江省作为“数字乡村”建设改革的先锋队,可以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模式树立标杆,进而不断带动全国进行示范和推广。“数字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7.
多元共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全局战略意义。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全部完成,"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得到充分的重视,相较而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无论是重视程度和投入整治力度都显得较为薄弱,个别农村地区问题比较突出。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该与时俱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科学的治理方法,开展系统治理工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治理应构建系统型治理体系,采用多元共治,其中,法律基础治理手段,应健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和执法体系,强调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发展。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对我国的乡村旅游人才进行了总结和定义。山东省作为我国首批发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现阶段凸显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大量相关数据并绘制多样图表,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政策支撑等方面对省内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系统评价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典型问题与发展实际,并在解读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徽州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型、文化带动型、混合产业型等。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综合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确定保护发展原则、保护遗产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空间、完善产业结构、编制聚集区规划、各个保护主体良性互动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徽州传统村落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提升农村治理的智能化,破解乡村振兴难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主要表现在产业数字化、民生数字化及治理数字化等方面。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以下主要困境:技术性与乡村性不适配、乡村数字人才缺乏以及乡村建设资金短缺。要加强和完善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数字化基金,以促进乡村振兴活力。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对江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机遇和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对江西农业发展而言,需要以创新为引领,扩大产业发展视野,明晰转型升级方向,提升产业发展动能,释放产业发展活力,走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治理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长期以 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徽省大圩镇在乡村治理路径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治理“五合模式”。大圩 镇乡村治理“五合模式”是指以农村基层党建“聚合”为引领、以乡村治理空间“融合”为平台、以乡村治理主体“联合”为依托、以 乡村治理方式“结合”为抓手,以回迁村社居民“和合”为目标的乡村治理实践创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委政府权威和公 信力降低、居民参与不积极、社区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大圩镇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16.
长期以来,西部边远地区的女性不仅深受地域、资源的限制,更深受不平等的性别发展框架制约.随着国家扶贫计划和各项措施的深入,这一群体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除此之外,在我国还有一股坚实的力量--国内外的一些非营利组织正致力于这一现状的改善.他们以妇女赋权的项目为依托,试图以平等赋权的视角、通过有效的活动形式改善这些地区妇女的弱势境遇,从而提升她们的性别意识、自我意识,进而达到摆脱贫困、自我发展的目标.研究发现,这种以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赋权项目对这些贫困女性的性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产业是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途径之一。信阳毛尖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有现实的产业基础,属于当地的特色产业。信阳发展毛尖茶产业,目前面临产业附加值不高、品牌构建意识不强、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壮大毛尖茶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可从挖掘文化内涵、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打造体验空间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19.
新时代农林高校开展“耕读教育”既是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延伸,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自觉。只有将“耕读教育”置于社会结构中,探讨其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发挥,才能避免其陷入“工具理性”凸显、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衔接不足、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资源流通不畅的泥沼。为此,农林高校“耕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要探索“五维一体”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激发内生性力量与外部支持系统两股动能,以技术赋能、协同育人、观念重塑、场域变革和秩序重构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生活美学"既是对美好生活的美学诠释,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美学实践。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富足,也是精神的充裕。重庆三个乡村文旅项目的成功建设表明,乡村振兴既是物质财富积累的提升,也是日常审美体验和乡村生产生活语境的全面融合。清风场乡建田园对乡愁的呼唤、三河村土陶厂对"非遗"文化的承传与革新以及仙女山懒坝对在地艺术的激活无不彰显了"生活美学"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现方式,在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产业转化升级、助推乡村文化复兴等方面为推进重庆乡村振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