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6-20
儒家和谐观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和谐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借鉴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正确解决当代社会存在的环境危机。儒家和谐现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宝贵思想来大力推进我国的和谐外交,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徐婷婷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4-26
"和"是道家的一个基本信念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人与人关系的相生相容、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道家无为而治的宽容政治和行为原则从制度建设和个体道德修养两层面揭示了实现和谐价值目标的可能途径,其主要思想经过现代转化,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立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2):270-273
通过研究墨子对言语行为的看法,认为墨子的言语观有以下几点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1)行政管理依赖于有效的信息沟通,要使上级的行政指令顺利下达并得到圆满的执行,下级的情况能得到及时的上报,达到"尚同"的境界。(2)对君主或上级的过失,臣下应当直言劝谏而不是阿谀奉承。(3)对人家说的话一定要加以明辨,不能因人废言,也不能因言废人。(4)说话必须要有根据,符合"国家人民之利"。(5)说话应"择要而从事",做到有的放矢;说出的话应当切实可行而且"口言之,身必行之",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4.
王浩斌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10,29(3)
墨子以尚同、非攻、交相利的理念来构建其和谐世界观,试图达到以最低成本实现国家统一进而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的实践目标.墨子的和谐世界观内蕴着兼爱的文化理念、非攻的外交理念以及交相利的经济理念,对我们当前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要求我们既追求共性又宽容个性,和而不同地促进各种文明的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求我们继续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然,墨子的和谐世界观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理念设计的幻想性,理论体系的矛盾性和冲突性以及理论构建的唯心论取向. 相似文献
5.
徐婷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和是道家的一个基本信念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人与人关系的相生相容、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道家无为而治的宽容政治和行为原则从制度建设和个体道德修养两层面揭示了实现和谐价值目标的可能途径,其主要思想经过现代转化,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团结,是毛泽东毕生的追求。毛泽东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实现民族和谐必须承认和尊重民族差异,遵循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和谐的制度保证。毛泽东民族和谐观的正确思想对当下应对民族问题新情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章道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3):13-17
"现实"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改造世界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实现了"现实"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进行了双重批判,指出前者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现实,后者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现实,都没有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把现实理解为一种革命的、实践的活动.马克思对传统西方现实观的变革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按照马克思的现实观,评判社会历史就是要深入社会的实体性内容,立足于实践改变社会.把握与诠释中国的社会现实,就是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不断改变"现存"状态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9.
崔应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160-164
墨家与儒家在先秦同为显学,墨子与孔子在经历、社会理想追求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他们在治国之道、认识方法上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同和异也充分地表现在各自的语言观上。墨子对于语言的关注不单单是社会应用性的,还有基于语言本体的;其语言观的哲学理念是分析性的,往往采取同中辨异的方式,透现了可贵的科学内涵。墨子的语言观显示了我国最早对语言本体的研究和成就。 相似文献
10.
罗浩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3):15-21
中西传统和谐思想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本质相同而又特色互补,这就使得适应全球化时代人类及其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须得超越中西和谐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吸收其思想精华与合理内核,实现其整合创新,重构科学形态的现代辩证和谐观思想体系,必然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1.
吴显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13-18
《墨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运用“爱民”和“明罚”统治手段实现民众与统治者一致的思想 ;二是下同于上与上同于下相统一的“尚同”思想 ,以及谏臣可以“长生保国”的思想 ;三是“利之中取大 ,害之中取小”的政治决策思想 ;四是“安危治乱 ,在上之发政”、“强必治”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思想 ;五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政治地位转化的思想。《墨子》政治辩证法思想与“得之下情则治”及“非命”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光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33(1):64-67
战国初期,墨家从社会下层民众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幅以“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为核心的和谐社会蓝图。围绕“兼爱”这一精神内核,墨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来阐述其和谐思想。重新发掘墨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家人文思想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深入探究这种思想的价值和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仅从道家人文思想的研究现状和内涵入手,探究道家人文思想的存在意义和发展空间,旨在启发更多人关注道家人文思想,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史家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33-35
传统中和思想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一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又赋予中和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继承和弘扬传统中和思想的精华,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长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5):14-18
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圆道思维向度。圆道思维是一种以圆润通变、回归和谐、螺旋式上升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勾勒了事物发展的圆润轨迹,揭示了事物周而复始运动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方向和连续性的时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民族基础。和谐发展是以自我身心和谐、人我和谐、物我和谐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圆道智慧。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承志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30-33
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它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略论正确对待中国古代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世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5):126-129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各个方面。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古代和谐思想,是我们倡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们要认真钻研,深入分析;去粕取精,古为今用;客观探索,排除偏见;全面思考,综合创新;着眼当前,促进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海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59-61
先秦时期的墨学代表了劳动人民群众阶层的利益和愿望 ,被称为平民显学。其伦理思想中蕴涵着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民性品格。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性”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显现 :第一 ,“兼爱” :追求民主平等的重民思想 ;第二 ,贵义、尚利 :体现以民为本的惠民思想 ;第三 ,“天志”实现民意代替天意的保民思想 相似文献
19.
郭天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吸收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有益内容,马克思主义对其作了更好的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的施政方略,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国家理念无一不是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道咸经世派的先驱——严如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之际 ,考据学仍占据思想、学术界之主流地位 ,但已有一批学者开始关注经世之学 ,他们是道咸经世思想的先驱 ,严如即为其代表之一。严氏之经世思想主要体现为 :以经世致用为著述之主旨 ;充分发挥史学的经世功能 ;以舆地之学为经世之具 ;关心民生疾苦 ,探求解决之道。严氏之思想言行 ,对当时的学术思想界特别是魏源、陶澍等人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