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永恒的母爱     
晓蓉 《社区》2008,(27):61-61
去年秋天,年过八旬的外婆突然得了老年痴呆症。一向聪慧善良的她,变得令人不可思议。她先是不认得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并强行把他推出门外,害得外公只好与我弟弟同居一室。然后,她又一声不吭地出走了,急得全家人兴师动众、八方寻找,并在报纸和电视上发布寻人启事。幸亏城郊一对好心的夫妇收留了外婆,但她怎么也说不清要去什么地方,原来她突发奇想,想要找到自己童年时的家。  相似文献   

2.
妈妈的眼泪     
生下我不久,妈妈就回到了她所选择的并为之付出青春乃至一生的边疆小城。沉浸在外婆的溺爱中的我,曾经以为有外婆就足够。妈妈离我越遥远,我就越无法理解她。妈妈与外婆之间似乎也有一道很深的沟壑,每次外婆与妈妈想静静谈一下的时候,妈妈总会说一些令外婆很痛心的话。每当到了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母亲节,我和妈妈乘车来到了外婆家为她过节。我推开门,外婆已经笑盈盈地把我迎在了门口,我撒娇地说:“外婆,我要吃你的拿手好菜。”外婆神秘地说:“你等着,外婆给你露一手。”我怀着好奇的心理随外婆走进了厨房。外婆将事先准备好的原料一盘盘地一字摆开。看着这些陌生的东西,我不禁向外婆问道“:外婆,这是什么‘美味’呀?”外婆回答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这时,妈妈也进了厨房。看到了我一脸迷茫的样子和这些陌生的东西,她向外婆问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呀?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是比萨饼,洋玩意儿,好吃的哩!”外婆回答说。我拿…  相似文献   

4.
可爱的外婆     
李宣萱 《老友》2011,(1):41-41
外婆有60多岁,可见过她的人都说她只有50多岁。她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见人常带三分笑,左右邻居对她是友好加羡慕。外婆对穿着很注重,每天出门都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就是去买个菜那也不含糊。在我眼中,外婆有许多可爱之处:爱管闲事,也很健谈,遇到熟人要说上半天的话。外公说她就是见到石头都要敬个礼。  相似文献   

5.
亲情·性情     
黄雯 《中国农村》2007,(11):64-64
在QQ上与表妹聊天,她说:“我再也不相信亲情了。”我并不诧异。 表妹是舅舅的女儿,她的感叹也有她的道理。 去年,八十多岁的外公走了,留下八十多岁的外婆。外公在世的时候,尽管舅舅家早已经在同一座小城买了很大的房子,尽管外公外婆连煮饭都得费老大劲,但是老两口始终没有搬去跟儿子一起住。那时候,舅舅和舅妈每周末都到外婆家,换换煤气,交交水电费,一家人围着包饺子,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6.
<正>尊敬的汪老师:您好!我出生没多久母亲就离家出走了,父亲经常不在家,外婆辛苦打工,抚养我长大。我想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让外婆安享晚年。进入中职后,邻桌的男生常请喝饮料、吃零食,令我心生好感。可后来我发现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没有上进心,就渐渐对他没了好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跟他撇清关系。临近期末,我在社团里认识了一个男生。他说话温柔,见识广,也常给我带好吃的,我们悄悄谈起了恋爱。  相似文献   

7.
重阳节,我去看望外公外婆。很久没去了,见到我,两位老人家非常高兴。尤其是外婆,乐得像个小孩子似的,拉我在她对面坐下,便开始跟我唠叨个没完。  相似文献   

8.
有一回,趁着休假,我带着全套指甲刀回到外婆身边,准备好好为她修修趾甲。好不容易劝她脱下袜子,我不禁惊呆了!那双脚虽然宽厚,但早已干枯无华,青筋暴突,脚底布满了老茧,尤其是那灰黄厚硬的趾甲,有的已嵌进了肉里,普通的指甲刀剪起来已相当吃力了。我心底最纤细的神经被深深触痛了,我哽咽着问:"很疼吧?""不疼,不疼,外婆早已习惯了。"外婆的安慰反而令我更加难过。十"趾"连心呐,何况外婆早已失去了脚后跟盖儿,只凭借双拐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我赶紧打来一盆热水,帮外婆泡脚、按摩。抚摸着这双脚,我心潮澎湃。我的外公曾经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八路军战士,外号叫"铁狼"。十七岁的外婆嫁过来后,便跟  相似文献   

9.
韩钧 《社区》2014,(36):48-49
冯阿姨今年52岁,去年女儿家新添了可爱的宝宝,她也晋级为新外婆。作为小区居民,她偶尔会来社区,与蚀心理社工的我聊上几句家常。一天冯阿姨突然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的她带着哭腔,焦急地诉说女儿女婿的婚姻岌岌可危,希望我出面去劝解一下。  相似文献   

10.
郭华悦 《山西老年》2012,(10):26-27
前阵子,母亲从老家来看望我们,在我家住了下来。看到小外孙的淘气样,母亲便说起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想读书都没钱,所以至今一个字也不认得。最后,母亲竟然对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说,要不然,你当我的小老师,教外婆读书好不好?一旁的我听了,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接着对母亲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教你?哪知,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不能呀,我要教外婆读书!"本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吃完饭,母亲收拾好桌子,就开始让外孙教她认字读书。儿子也才刚上一年级,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儿子没讲清楚的知识点,母亲就不断提问。看着儿子皱眉苦思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次在“教学”中遇到不明白的,儿子总会在隔天去问老师。经常被外婆的问题难住,儿子也觉得没面子,上课时自然认真了许多,力求真正掌握知识点,以便回家后能将外婆这个喜欢提问的“学生”镇住。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据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也守规矩了很多。  相似文献   

11.
外婆的巫术     
秦文君 《社区》2012,(32):31-31
外婆每年暖时住到我家来,一到天冷又搬回自己家,像候鸟似的。外婆看上去是个普通的老太太,很固执,不喜欢别人同她顶嘴,好像她到了哪儿,就是哪儿的一家之主。反正她一来我们家,妈妈的权威就少了许多,比如妈妈说好早上煎荷包蛋,可是外婆却说,小孩吃蒸蛋难消化,于是,大家都得一早上就稀里哗啦地喝蛋羹。  相似文献   

12.
广岛母亲     
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广岛的母亲。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她的心情很好。也许,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外婆,让孩子享受外婆轻柔的抚摩;也许,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去户外走走,听听夏风温柔的低吟;也许,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迎接心上的他——孩子他爸,即将到来的团聚,让她一路欢唱;也许,  相似文献   

13.
因为工作的原因,生下女儿悠悠之后,她一直由外婆和阿姨照顾。和外婆还有小姨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很听话,可是每次我下班后去接她,她就会千方百计地和我作对,要么是缠着我不肯好好吃饭、睡觉,要么就是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变成了“两面派”的问题儿童。害得我经常抱怨母亲说:“这孩子这么不听话,都是你惯的!”母亲宽容地笑笑说:“她还小呢!”  相似文献   

14.
红瘦 《人生与伴侣》2007,(11):58-59
她16岁的这一年夏天,注定是~个漫长的夏天。父亲本来在城里开了一个五金店,因为经营不善关门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捉襟见肘起来。这个时候,一家外资企业买了桐桥的大部分土地,外婆的房子也在规划之内。外婆提出要搬到她家住。她不明白为什么外婆不去跟着小舅过,偏要来生活本来就清苦的她家。她和弟弟两个人读书已经让父母不堪重负了,现在还要负担一个年过70岁的老太婆。  相似文献   

15.
吴镕 《老友》2013,(9):19-19
我外婆去世50年了。她一辈子未能享到福。小时候,因我过早丧父,在无锡的一段时期,外婆做针线活养我。她没日没夜地为人家缝补。不仅如此,她还为我纳鞋底,补衣裳。她是合肥人,喜欢将我们几个出生于苏南的兄妹称为"小蛮子",嘱咐我们好好读书,将来好自立。有时人家送来一两个咸蛋,她都舍不得吃,要留给我,说是"小孩子要补脑子的"。她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婆婆,也在无锡做散工,就是为人家倒马桶、搞卫生,类似今天家政服务的钟点工。姐妹俩年轻时据说是合肥的美  相似文献   

16.
咱家的外婆特别厉害。不信?那我就举个例子给你看看。今天,我刚去外婆家.外婆就叫我做三页练习题和两张试卷,而且,如果试卷上错一处就得罚做一张试卷,练习题错一个就得罚一页练习题。本来十分高兴的我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人间,又从人间跌进了地狱。更要命的是,她对我还有许多要求:吃完饭要自己洗碗、不许说脏话、不能乱买零食……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外婆就整整90岁了,她一辈子与我的外公生活在重庆老城区,且至今还保留着亲手腌菜的习惯。以前,西南的“雪里红”她每年要腌上二三十棵,85岁以后虽缩减为10棵,却从不肯放弃这一迎接冬天的仪式。外婆把撒好盐粒的“雪里红”塞入腌菜缸时,计算得好好的:“过了冬至再启封,省着点儿吃,可以吃到杨树扬花的时候。”外婆一直在漫长的冬季里巴望春天的来临,年龄越大,她对春天的向往就越强烈,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不是能熬过最寒冷的季节。生命之火一直在她的胸中燃烧,虽然不够灿烂,却绵绵不绝。春天一来,外婆就要思量着出去走走。她至今能抬高手臂…  相似文献   

18.
丁宁 《新天地》2012,(2):53
丁老师:您好!我真不明白,我和女儿之间究竟怎么了,她越长大,我越不会和她相处了。很想听听您的意见。本来我满心欢喜,因为快三十的女儿终于要做妈妈了。我这个准外婆一听见喜讯,飞也似地赶到她身边。我愿意帮助她料理家务,照应她,让她好好度过孕期。可是我兴致勃勃地赶去,不到两个月便沮丧地  相似文献   

19.
静听回声     
天空似水般透明,雨丝轻轻地飘拂在脸颊。我坐在窗前,静思。外婆今天照例又去了那条街,照例带着那只玻璃瓶,她捧着,好像捧着价值千金的珠宝,沿着街边的高楼,一步一停静静地挪动碎小的脚步。走过一遍,再走一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雨雪天她也没间断过。从小我就知道外婆有这样的“必修课”,但从未追问她原因,只是好奇:她每天做着重复的事,究竟有何意义?还有那只奇特的玻璃瓶。妈妈说那是外公的遗物,我仔细瞧过,不过是只普通的瓶子,再贵也超不过10块钱,外婆却当作稀世奇珍。最奇怪的是瓶子里什么也没装,空空的。我猜测:一只空瓶有什么稀奇,…  相似文献   

20.
正晚上,我给女儿盛好饭,一转身,却发现她碗里的饭突然多了很多。不必问,一定又是孩子的外婆外公怕她吃不饱,迁就着孩子"贪"多的心理。难道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说我小时候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也是这个样子,总是嫌自己碗里的饭菜少,每回都要很多,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