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近年来,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出现了一批高级经理,专门负责公司的知识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各公司对他们头衔的称呼各不相同,或“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智力资产主管”。这些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后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引起了企业界与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誉之为“一场新的管理革命”。知识主管也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 美国通用电气原CEO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是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经营管理平台。眼下我们许多企业的管理离这种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据最新的一份权威调查分析: “在中国企业每一层次上,80%的时间用在管理上,仅有20%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而西方一些企业在管理工作中, “管”与“理”的比例是2:8。笔者发现,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个现象,管理者“发号施令”,员工照章办事。在这些企业里,员工的最高目标就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工业从“蒸气化”进入“电子化”,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于是,一种以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学说风靡全球,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管理者们,把这种学说的精髓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卓有成效的“一”字管理。 擦亮一双鞋一月赚百万 休斯,查姆斯是现代企业界中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管理技能令许多同行拍案叫绝,美国一家民间商人协会曾授予他“管理大师”称号。他在担任美国“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着危机:公司的财务困难,被在各地负责推销的人员知道了。因此这些人都失去了工作热情,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严重到有可能使查姆斯和他手下的几千名销售员一齐被“炒鱿鱼”的地步。于是,查姆斯决定把全国各地的销售员召到总部召开一次大会。  相似文献   

4.
别老想着给人家“洗脑”在开放和信息化的环境下,如果企业的制度和管理不合理,造成了一些问题,很难以简单的思想教育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问题。如果不注意这个前提,企业文化建设一定会变成一个“博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思想的教育、疏导和激发是有用的。比如,要在管理中向员工说明白,“企业是什么”、“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什么”、“员工如何建立契约意识”、“忠诚与凝聚力是怎样来的”等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军工企业当前的科研、生产形势,分析了企业管理中的诸多要素,提出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正> “员工似水,企业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内部营销就是一种把雇员当成顾客,取悦雇员的哲学,从营销管理的视角来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对职工的关心和培养,提高职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切实奉行“顾客至上”的理念。没有外部顾客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无法生存;同样,缺乏优质的  相似文献   

7.
何雨 《经营管理者》1994,(11):53-53
<正> “可口可乐”公司创立于1892年,百年经营中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球有目共睹,以下所列举的三十条管理经验即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秘方”,现代企业大可以此为镜。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为研究目标,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联合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U”型关系;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金融化会促进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程度;联合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仍存在“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应计盈余管理和联合盈余管理的“U”型影响更加显著。提出建议: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拓展企业融资途径和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企业管理层应合理支配企业剩余资本,平衡好经营性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比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对管理层作出金融化决策行为进行管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减少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文化整合法”,是成都铁塔厂创造性地应用现代管理原理中“以人为本”“文化制胜”的新思维,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系统地进行“铸魂”“谋道”“育人”“营围”“塑形”等企业文化要素的优化配置、整体效应合成的产物;是把企业文化上升到企业发展“软资源”的高度,同时加大生产经营含“文”量与企业文化含“经”量,实行文化与经济、管理、科技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鸣 《经理人》2011,(7):64-64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质量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抓好质量管理也就抓住了企业改革与发展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神经”。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一些企业质量管理松弛,产品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不适应:一是价值观念的不适应。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工作,它的基础性决定了不可能用较短的时间来衡量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当前,相当多数企业只能做到眼前湖口,用一时的经济效益掩盖本质问题,不从根本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二是思维模式的不适应。一些企业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和传统做法管理企业,认为企业生产应讲究“适销对路”、“物美价廉”,质量管理并不能马上创造效益,要解决企业的问题必须先治标,再治本,对加强质量管理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杨俊杰  曹东 《经理人》2002,(4):22-29
本文将对“即时企业”即SOHO式公司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分析。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此类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比如SOHO的形态和运作;业务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移动办公如何实现等。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就SOHO式公司对非SOHO式公司造成的冲击、SOHO式公司自身的成长前景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军工企业是我国国防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科研项目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当前,军工企业科研项目具有的复杂性和前沿性等特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粗放式管理、成本管控失效、预算执行效率低等问题。为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激发企业科研创新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军工企业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特点出发,指出其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危机感”管理术,就是企业管理者有意制造“危机”,使下属感到有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推动企业这个大舟破浪前进。这种“危机感”管理术在日本企业中早已被采用。  相似文献   

15.
《经营管理者》1991,(4):39-40
我厂是1958年兴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经过32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设计、制造雷达设备、电视接收机、仪器仪表、医疗电子、电子器件、生产技术设备等几大系列产品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是国家重点军工企业和电视机制造行业的A类企业,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完成电视机83万台,实现利税决额2亿元,工业总产值、利税指标在全国电子行业百家企业中名列榜首,实现销售收入名列第二,比1989年上升了一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一级计量合格单位,全国设备管理先进企业,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先进企业,国家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国家一级节能企业,部、省质量管理奖,国家一级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公司全面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前提下,加强供电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就是要不断完善制度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更好地服务供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7.
Stephen  J.  Nelson  连青松 《经理人》2006,(3):62-64
非营利组织比营利机构更加敏锐地注意到“细分受众”哪项工作更具挑战:管理非营利组织还是管理企业?在回答之前,先回想一下过去十年来管理文献的某些重要议题,比如:满足多个利益相关群体需要;制定监测企业健康度的非财务指标;理解愿景的重要性;组建热忱投入的员工队伍;普及专业技能;在不确定条件下实施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可能不习惯使用上述语言,  相似文献   

18.
校企不分是高校产业突出的特征,目前大部分部署高等院校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对校办企业实施管理,还有大部分高等院校建立了产业处或者产业办管理校办企业。成立公司的高校产业,其给予的权利相对也大一些;设置产业办的高校赋予的权力也相对较少。本文从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到改制的必要性以及探讨改革的思路等几方面论述了高校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企业管理的改革也是一种生产力,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以管理出效益?我以为首先要转变和更新管理的思维,改变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打破旧框框,以全新的思维提升管理层次。 经营的观念搞管理。以前我们强词企业管理部门要“先理后管”,现在我们提出的是管理部门不再只是管理,而是“经营”,管理者应是“经营者”。这个问题就要将管理部门人员的思维来一个大的转变。为什么管理部门不再  相似文献   

20.
财务危机企业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引言为从银行和企业两个方面消化和化解大批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 ,中央政府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计划内债转股和不良债权处置。部分国有企业获准将银行债务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 ;另外一些企业则在政策指导和规范下 ,将银行债权转移到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由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对这些不良资产和债权进行处置。为有效化解风险 ,国务院授予了资产管理公司十分广泛的业务范围和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手段。经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内债转股的运作 ,大大减轻了企业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出和法律责任负担 ,企业债务比例普遍下降20%以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