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有句俗话“人往下亲”,说父母把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抚育成人,待孩子成家立业后,又养育了自己的孩子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首先选择并愿意承担养育责任的都是孩子。因为忙于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对曾经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赡养就无暇顾及,渐渐的淡了、甚至可以忽略了……似乎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
信箱     
胡玉顺 《现代妇女》2005,(12):30-30
填平代沟记得儿子曾给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说,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就家庭教育的实际而言,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是有“代沟”,两代人在认识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对此,我也有同感,但不知怎样填平这个“代沟”?四川南充读者李树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与孩…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作出榜样。记者曾在德国一个小城的十字路口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  相似文献   

4.
到北大去演讲,走在校园里。 “真漂亮,尤其这些大树,真是有乔木之谓也。”我说。 “你到新生入学的时候来看,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过话,“大树底下全睡了人,老头儿、老太太全有。” 看我没听懂,他就继续说:“都是从全国各地带孩子来念书的,好多父母从乡下来,把攒的那点儿钱全给了孩子,自己既舍不得住旅馆,又舍不下孩子,干脆就往大树底下一躺,躺在这儿陪孩子,多近。”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身边,不乏乖巧伶俐的孩子,但他们总是为学习而苦恼。他们觉得父母只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要求很高,即使他们已努力考了90分以上,父母还是不满足,经常似是鼓励却是打击地说:“这个分数还有上升的空间。”很多孩子都因此觉得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  相似文献   

6.
安子 《女性天地》2008,(9):48-49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二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做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做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7.
曾子的妻子上街,儿子哭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说:“如果你不跟着去,回来就杀猪,给你吃猪肉。”儿子同意了。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在准备杀猪,于是生气地说:“我不是说真的。”曾子坚持说:“不能欺骗孩子。”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曾子把猪杀了。  相似文献   

8.
谈到性教育,与早些年的一片反对不同,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接纳和支持,但疑惑也随之而来:性教育的“度”该如何把握呢?没有性教育吧,孩子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出门充话费送的”;全部和盘托出吧,又容易过于直白露骨;欲说还休吧,孩子的问题就一个接一个……有时,比说与不说更重要的,是父母知道该如何说。  相似文献   

9.
10位母亲,一种真情。说不尽的母爱,让人们感动。2005年9月16日,在由天津市政府主办,天津市妇联等单位联合承办的“母亲文化周”活动上评出了10位“让你感动的中国母亲”。尽管有的身患重病,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甚至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这些坚强的母亲都在子女教育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母亲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从这些母亲的事迹中,找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上存在的误区,学会用鼓励和自信去培养孩子的性格,这将是此次“母亲文化周”最大的意义和收获。在子女教育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母亲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从这些母亲的事迹中,找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上存在的误区,学会用鼓励和自信去培养孩子的性格,这将是此次“母亲文化周”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相似文献   

10.
苗向东 《当代老年》2010,(12):34-34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日前表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将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他说:“我想给孩子留下的就像我父母给我留下的一样,是懂得感恩的精神,这比金钱财富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世界》2014,(23):30-30
榜样 太太要先生帮忙洗碗,先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把10岁的儿子叫到跟前,和颜悦色地说:“孩子。现在让你练习洗碗,以后你就可以帮你太太的忙了。”  相似文献   

12.
咨询室的电话铃响起来了,当我拿起听筒时,就听到电话那边传来急切的声音:“陈老师,请你帮我解决解决孩子的问题吧。”没等我问孩子的情况,孩子的妈妈接着就说:“这孩子哪都好,就是慢慢吞吞地,不催不动,这才上四年级,作业总是做到十一二点,这可怎么办呀?到了初中那么多作业,孩子不疯,我都急疯了!”我心里一颤,又是一个急躁的父母和拖拉的孩子!在电话里安抚了妈妈后,我建议她带孩子来咨询室谈谈。妈妈同意了。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可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问题。目前网上就流行着一种“父母祸害论”。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相似文献   

14.
世相     
担心孩子被歧视家长虚报“官职”
  “学校的报名表,还要登记家长的单位和职务,孩子入学跟家长职务有什么关系?”广州幼升小报名接近尾声,在等待小学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反映学校太现实,入学报名还要“拼爹”,一些身为普通职工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被歧视,不得不虚报“官职”。
  张先生是一名普通职工,他带孩子入学面试时拿到一张家庭信息表,上面要填写详尽的父母资料,包括工作单位、职务等等。“我感觉这跟入学无关啊,但又必须填写,为了不给孩子拖后腿,让他在学校受歧视,我跟太太商量了一下,填上了‘副经理’一职。”张先生苦笑着说,“我后来在同事中一打听,他们都或大或小地给自己封了个‘官’。”  相似文献   

15.
《伴侣(A版)》2007,(7):52-52
<正>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每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而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只需每天对他说:“你真笨”。“妈妈求求你了”:这句话一方面意味着父母的缴械投降,另一方面暗示了孩子已经不可救药了。专家建议,不管孩子多么顽劣都  相似文献   

16.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善良伟大的中国父母总是体谅孩子,很少给子女添加过重负担。但时下也有一些“啃小”族,他们抱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观念,不断向子女提各种高要求,有的则在孩子之间“杀富济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烦恼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根据父母与子女进行沟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父母应多参与孩子的活动,设法了解孩子;重新认定父母角色;多赞美孩子;及时传递“家书短信”;由于“烦恼期”阶段的孩子的大脑处于人生发展中的第二个高峰期,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等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父母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女性天地》2011,(10):51-51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 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如果有孩子在谷歌上班,那是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儿,但很多父母对孩子在谷歌究竟干什么茫然无知,一提起“Chromebook笔记本”、“安卓小机器人”……他们只能摊开手、耸耸肩,现在谷歌推出“带父母上班日”,父母们就有吹牛的资本了。  相似文献   

20.
卢勤 《女性天地》2006,(4):45-45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他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注意三条:一、发现不同点爱迪生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