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旨在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英汉谚语作对比分析,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谚语这一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上所反映的各自民族文化特征的深层内涵,有利于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表示颜色的词十分丰富,这些颜色词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产生了各种打上民族文化烙印的转义和象征义。本文主要从(1)颜色词所表示颜色色调的冷暖、深浅与转义,(2)民族发展史及生活环境对转义的影响,(3)实物颜色词的修词作用,(4)习语、俚语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颜色词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就产生了外来词。英语外来词大约有80万,而汉语外来词仅有1万条。英汉语中外来词数量悬殊是由社会与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语言自身差异造成的。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语言世界图景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在阐释这一受民族文化制约而形成的概念的同时,试图对俄罗斯民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经验和活动方式中渗透的语言世界图景的民族文化性进行分析,阐述民族文化决定语言世界图景的形成。研究语言世界图景将对跨文化交际和现代外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言语交际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定位导航的作用.但称谓语在言语实施过程中因受语境的制约会发生语码或语用转换.文章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举例说明政治、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制约称谓语并使其发生转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语言紧密联系,语言反映了文化,是文化的载体,其基本要素词汇和习语则直接反映了语言深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不同的文化根源,汉英语言在民族文化语义方面存在异同。本文对汉英对应词的民族文化语义进行探讨,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出中西文化根源下的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型语言模型(Large-scale Language Models,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民族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多样性、演变及其与文化关系的学科,与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的结合将为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通过深入分析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影响,从民族语言资源建设、语言文本生成、语言翻译与对话系统、语言特征分析与挖掘、语言的演变与历史研究这5个方面入手,揭示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分析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中的潜力与价值,并探讨该研究方向对“有形”“有感”“有效”地增进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汉文化词的意义关系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探讨英汉文化词的意义对应关系之前,有必要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作个讨论。这是因为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具体表现,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论述将有助于解释文化词意义之间的关系。“语言”(language)有两个含义(王宗炎,1988:201):其一是指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内有大大小小的单位,如词素、词、句子等;其二是指某一民族或部族所使用的语言。前者是一般性的,指人类借助于有组织的语音系列以及(或者)文字系列来进行交际的系统,后者是个别性的,指某个民族或部落的交际系统,例如法语、印地语等等具体…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本文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民族文化王国,云南省政府决策要建成民族文化大省、强省,这就需要加大文化传播活动的力度。语言作为传播中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传播现象里值得人们深究的问题。怎样利用语言文字向港、澳、台地区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是文化界(包括广告、出版系统)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提出综合利用民族化、大陆化的语言和港、澳、台当地语言习惯及网络语言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1.
浅议英语中汉语文化词翻译的异化和归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词汇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担负着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被英语吸收的汉语词汇有文化词(cultural words)和文化含义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之分。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汉语文化词的分类以及翻译方式,并对翻译的异化和归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中颜色词的使用 ,尤其是两种语言中颜色词引申意义 ,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较大的差异。黑白两色引申使用的共同之处 ,表明了在相似的语言进化过程中不同语言对颜色词认知和使用的共性。而对黄蓝两色的认知和引申使用的异同 ,一方面反映民族文化的差异对颜色词引申寓意的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化对颜色词语影响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它的言语表现形式亦受到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文化的镜像折射,特定商务语境中的商务英语语言也反映出交际活动参与者各自所从属的文化体系的异同。本文从语言与文化阐释入手,探讨商务英语语言的特点与商务交际语境文化的观照研究,通过挖掘商务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来探索增强国际商务有效性,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等值理解是达成交际目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同交际者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有关,也受约于相应的民族心理、传统习惯等文化规约。本文从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角度,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和两种言语行为的分析对比,界定并阐释出影响俄汉言语等值交际的文化误区及误点,并从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揭示出造成文化误解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真实地写照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关系特点,承载着民族的心理意识、思维习惯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语言接触具有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少数民族语言田野调查记录已经不是单纯的耳听手记收集字、词、句材料,而要充分记录语言族群生活中的言语事件和言语实践。记录手段、内容、成果形式和传播途径也多样化。田野调查记录活动涉及族群文化敏感、社区禁忌、族群内务、说话人隐私、相关权益等伦理问题。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田野调查记录的伦理缺失主要表现在:触犯族群文化敏感和行为禁忌,对语言社区资源缺乏珍惜,忽视发音人和说话人的知识产权,语言报告中泄露和传播语言族群个人和群体隐私信息,未经许可采用暗访、暗记、偷录和偷拍获取语言材料,不当支付酬金等等。当前应尽快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田野调查记录的伦理准则,推动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颜色词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英汉词义指称客观同一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认为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指出准确地把握颜色词的语言意义,可以避免在跨文化语言交际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对语言的不精通和对文化的不了解都会导致错译、误译的产生。色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被各个民族赋予了各自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对颜色词的翻译往往不仅是对色彩的翻译,而且是对其所包含的文化象征意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两大根本任务,而语言和文化因素是制约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托统编三科教材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能够从根本上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困境和难题。推行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是:语文教材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语文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征的现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历史教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通过历史教育有利于增进各族学生国家一体性认同;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目标,能够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言、文字、文学、古文献、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宗教等,并扩及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他的丰硕成果与非凡建树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