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G.Gazdar在P.Grice会话隐涵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形式化手段刻画了语境的动态转化机制,探讨了会话隐涵和预设在语境中的投射问题。Gazdar的语境转化理论使得语言学界和逻辑学界对语境的研究更为精确、更加深入,它解决了语用学和语言逻辑的诸多疑难问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形式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性质的看法、形式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方法、研究侧重点、形式化手段的实质和局限性等方面,其存在以下问题:语言是社会的语言,不存在独立于社会的语言;语言作为认知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心理系统不可分;语言的形式与功能、语法与语用密不可分;独立的形式语法理论不全面。  相似文献   

3.
身兼批评家和小说家两种身份的英国作家戴维.洛奇在其小说创作中戏仿了现代小说的多种形式,并在其创作过程中具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和发展。但这种形式的戏仿有别于形式主义从"文学性"角度对现代文学过度追求形式创新的观念,戴维.洛奇更多关注于现实社会问题与读者反应,形式戏仿只是符合其文本中一贯的喜剧化语言风格和表现方式的手段,因此,戏仿构成了对20世纪以来的形式主义追求的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文的理解对欧洲语言形式理论的命题性、复杂性、增生性、客观性和唯理性进行了解构,由此对语言形式理论的普遍性展示了不同的视角。汉语功能句型的丰富实例表明,形式化只是语言理解的工具而非目的,形式化具有文化的维度。在形式化的分析之上,人类语言还有更高的理解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具体的文学作品出现之前,并不存在抽象的文学形式与文学内容;而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又已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形式化了的内容和内容化了的形式,因而同样不可对形式与内容作出形而上的分割。然而在作家那里,存在着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的潜在可能;内容的潜在可能体现为作家感受生活的方式与思维方式和大众感受方式的差异上,从而使艺术内容表现为对日常感觉的陌生化;形式的潜在可能体现为艺术家的符号化能力与艺术感觉的一致性上,因而符号化过程不仅仅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它同时也是艺术家之所以能获得与大众的日常感觉绝然不同的艺术感觉的根本原因。因此独特的符号能力是艺术思维的根底所在。而当内容的陌生化效果一旦达到,符号也就隐在内容之中,完成了形式的消解  相似文献   

6.
辞格是语言变异的表现,<围城>中的比喻和别解是富有特点的语言标本.这些语言标本从形式上对常规语言进行了变化,突破了传统比喻具象化的特点,扩大了比喻的表现领域,强化了比喻的感染属性.别解词语则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离散性,将书面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种反常化的表达不仅能帮助文学家突破语言的规范,创新语言体现文学的艺术性;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延长读者对信息的感知.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9):62-66
图像是逻辑的、思想的表达,这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的核心观点。图像表现的是一个逻辑的事实世界,事实世界的图像语言是具内在逻辑的、必然的结构表达与形式表达,而非空洞的形式与虚幻的先验形式,也非写实描摹对象的图像。这些以逻辑、思想为意义表达的观点和认知方法,对解决当代图像世界出现的镜面化、表象化、娱乐化、低俗化、零碎化等问题,促进图像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言研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形式化,而形式化的基础是公理形式演绎思想。分析公理形式演绎与自然语言研究的关系可以看出,由于自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都具有递归性,因而用公理形式演绎的方法研究语言也就成为必然。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学应用公理演绎思想构造出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形式语义学则应用该思想为实际使用的语言构造语义的形式化表征。形式句法学和形式语义学所蕴含的公理形式演绎思想,代表着自然语言研究中的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9.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当符号得到解放时,时尚就开始出现。时尚表现为形式的死亡和形式的复活。当马克思主义从最初的压迫和控制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当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和中国等国家得到大规模发展的时候,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时尚化的风险。这时马克思主义的解放和建设功能弱化,形式化的问题凸显。当马克思主义形式化的时候,它成为一种形式化的"外衣",而缺乏实质性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形式化的繁荣背后面临着被掏空和动摇的危险,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相似文献   

10.
形合、意合对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合、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手段,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文章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成因以及它们在词语的语法形式、句子成分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表现揭示出一些对翻译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与载体,是我们感知、理解、认识世界的工具。通过对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历史背景、思维习惯和行为等等,英汉色彩词的运用存在着许多差异。了解学习语言和文化同样重要,这对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促进文化的交流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英语委婉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各种语言共有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从委婉语的使用及其表现手段入手,进行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比较,很有意义。委婉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不同语言的不同文化内涵和人们各不相同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以来,很多学者倾向于把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是把汉语和英语的各级语言结构逐级对应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将西方语言理论牵强地应用于汉语的研究。对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指出其中的差异,希望能对以后的语言研究,尤其是针对汉语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与世界掀起的"汉语热"相比,汉语在国内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英语是强势的,汉语在全球化条件下仍处于弱势。只有意识到语言是主权、语言无优劣、语言需规范等问题,汉语才可能有效应对当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调特点对比及英语语调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语调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通常也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和被人忽视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调的主要特点,如:声调语言和语调语言的特点,节奏的特点和衔接方式的特点进行一些粗浅的对比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找出干扰学生掌握正确语调的原因.以便对英语语调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今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霸主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汉语热"现象在国外悄然兴起.而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令人堪忧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具体的导入方式包括教学大纲的改革、测试内容的完善、英语教材的重新编写,中西文化对比教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构成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本文主要通过英汉习语来源的分析——这些习语源于神话传说故事、宗教思想、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从而揭示了文化对英汉习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彭忍钢  孙霞 《云梦学刊》2003,24(6):115-116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多用意合;语言组织手段的不同使得英汉句子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从形合和意合角度来分析英汉句式差异,有助于英汉句子翻译。  相似文献   

19.
英汉思维差异与EFL写作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旭辉 《云梦学刊》2007,28(1):152-155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写作既是语言活动,也是思维活动。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常受母语思维的干扰。了解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对EFL写作的影响,通过EFL写作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并有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及语言表达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雁 《北方论丛》2001,(5):111-113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是语言的心理过程,思维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两个民族语言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