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张立军 《职业时空》2008,4(9):34-35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知识群体,他们的生命尊严意识和健康意识,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未来。本文以2005—2007年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为样本,对19—21岁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素质发展以及锻炼行为进行了多指标的综合动态分析。被测试大学生有5000名。根据学生来源分为本市城市男生、外埠乡村男生,本市城市女生、外埠乡村女生四组,每组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100名,共1200名,根据19岁以上学生体质趋向稳定的特点,将3个年龄组合并讨论。  相似文献   

2.
将健商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提高体质健康教育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评应遵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组织形式,针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2015级学生进行健商、体质健康调研,了解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为新一轮体质健康教育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健康是个模糊概念。可是为了各人的切身利益,又必须使之尽可能地清晰;对于从事人类健康事业的人来说.更离不开对健康(质与量)的把握。一、纷纭众说应当肯定,近十年间,各界对健康问题作了大量有益的研讨,可是结论仍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认同,以至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近年有苏联学者提出“人的健康是机体保障寿命、体力和脑力工作的能力,自我感觉和繁衍健康一代机能的一种机能状态。”这一定义强调了人与种族的生存价值,目标较平庸。我国《医学与哲学》杂志1983年第一期发表了  相似文献   

4.
李厚福 《职业》2011,(21):112-112
自学能力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对学生而言,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能力。它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其体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建立以此为方向的教学与素质养成相结合的高校体育新的教学体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贵阳市6~17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进行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城乡对比研究,发现城市组和乡村组在体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崔志鹏 《职业》2015,(7):64-65
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根本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什么是就业能力?国外研究者认为,就业能力是使得一个人寻找或者成功地选择有利于自己就业的一系列个人技能、知识和个性特征的总称(莫兰,《企业家精神与教育:从就业能力的角度分析》,2006)。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就业能力不是单纯指某一项能力,而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其专业知识、技能以外,个性特征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下,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特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身体素质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本文从当下大学生体质状态的现状入手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了大学生体质提升的优势所在,详细从大学体育教育的角度总结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里,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即是说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10.
邱伟东  周峰 《职业》2013,(20):184-185
本文对笔者学校中职学生2012年11月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包括学生测试的评价等级及肺活量体重指数、身高、标准体重、耐力、速度、力量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笔者学校中职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几项指标不容乐观。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体育教学方面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明 《职业》2020,(3):33-3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中职生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本文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角度出发,在相关教育原理的指导下,深入研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中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期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中职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体质强弱事关重大,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成趋势。其原因是精神文明落后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的滞后,导致健康意识的淡薄、认识的匮乏、生活方式的不科学,再加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文章从遗传、个人、家庭和社会不同角度,分析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因素,以探寻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身体是每个所期望的,老年人怎样才能获得健康体质,并不是人人都明白。本文从医学流行病的角度分析,揭示政府政策、社会环境、家庭氛围下,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酸碱体质的说法来源于世界著名医学博士、日本专家筱原秀隆,他认为人体的PH值(溶液酸碱度)在7.35~7.45之间的,是碱性体质,PH值在7.35以下的,是酸性体质。一般说来,当PH值在7.35—7.4之间的弱碱性时,人就能保持健康;相反,如果体内长期维持较高的酸性,原来健康的体魄将会逐渐过渡到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光环境、体质与视健康的交互作用关系,保护高风险体质者视觉作业安全。首先,对重庆地区9家建筑勘察设计企业进行光环境调研,测量72间视觉显示终端(VDT)办公室的水平作业面照度、相关色温、眼位照度等光环境参数,计算节律照明相关指标,并与标准进行比对;然后,对541名青年设计师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视疲劳特征记录;最后,基于中医体病相关理论,分析环境光照下体质与近视、视疲劳的相关性,辨别视健康高风险体质。结果表明:青年设计师的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在9种体质中占比最高;偏颇体质中阳虚质占比最高,对近视、视疲劳的易感性显著高于平和质;工作场所长期日光暴露不足、节律刺激过低易诱发体质向阳虚质转变,增加视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张精  李涛 《职业》2023,(17):85-87
技工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立足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育。技工院校的学生除了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操作功底。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技工院校的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提升,瞄准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岗位,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技工院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社会各界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十分重视的热点,并被提升到提高国民素质、保证国家未来竞争优势的高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信息素质教育是进行终身教育的基础,搞好信息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高校责无旁贷。信息素质教育的定义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是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形成而出现的概念,其内涵也是随着信息社会的需求发展而发展的。从历史上看,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信息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便将传统的图书检索技能与计算机技能的综合能力称之为“informationliteracy”(有人将其译之为“信息文化”、“信息素养”、“信息素质”),因此,所谓信息素质概念,其实就是从传统的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信息素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和使用不同媒体的能力。如对于计算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国青少年未来体质健康和国家未来发展及民族的兴衰。各级各类学校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紧迫性及现实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书从职场要求对大学生提出10大技能的训练,排在前几位的是沟通技巧、诚实、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这里选摘的与他人共事的方面,能反映上述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伟  苏永盼  张永福 《职业》2023,(5):26-28
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利器。本文以建筑信息模型赛项为例,通过阐述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探索提出了基于技能大赛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强调以赛促教,增强教师综合能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赛促建,完善专业课程建设,从而实现教师能力、学生素质双提高和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