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兰45岁时创办了美国快乐公司。1984年,她和丈夫参加了一个殖民地威廉斯堡举行的传统活动,并沉浸在当年殖民地的氛围中。圣诞节前,她想给8岁和10岁的两个侄女买个既漂亮又有内涵的玩具娃娃作为礼物。但市场上没有她想要的那种娃娃,一个灵感便瞬间在脑海里诞生了:为9岁的女孩子制作一套讲述不同历  相似文献   

2.
15年前的一天下午,10岁的小丹尼从校车上跳下来,蹦蹦跳跳地向家走去。还有几天就是圣诞节了,他想,今年的圣诞节爸爸会给自己买什么礼物呢?  相似文献   

3.
买礼物、准备饭菜,节日也给大家带来烦恼。2010年的圣诞节,CCTV-9的洋主播给他的中国家人做了一桌圣诞大餐,他很享受这次主厨经历。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我喜欢送东西给别人。 买了新衣服,穿过几次或者根本没穿,不喜欢了就送给表妹。圣诞节、生日聚会收到许多玩具、饰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剩下的随手送人。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很多都接受过我的小礼物,他们一定喜欢并感谢我,我以为。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妻子一直坚持助学,可是我发现,她喜欢“收礼”。总是很欣然地接受那些被帮助的孩子隔三岔五送来的一些小东西,有时候足一副手工编织的线手套,有时候是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对于我的不解,妻予解释说,她这样做完全是从那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角度去考虑的,因为只有接受了那些礼物,  相似文献   

6.
日前,我带孩子回了趟娘家,听母亲说她前一天去看望了外婆,并给外公上了坟。我问母亲:"外婆身体咋样?有啥需要没?"母亲说:"外婆一切都好。她特别感谢你送给她的礼物,让她每月都  相似文献   

7.
站在窗边,凝视着远方,在大海的尽头,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梅干(Meghan)--我的第一位外籍教师,也是第一位敲开我心灵大门的外教。她来自美国芝加哥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来中国的大学担任一年实习老师,每周我都会和她在一起练习口语。梅干长得白白净净,一双湛蓝色的大眼睛,身上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气息,嘴角常挂着微笑,笑靥如花。她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因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直到如今,每当看到她送给我的礼物和她每节课写给我的单词讲义,都让我不禁想起她:“梅干,你在美国过得还好吗?”  相似文献   

8.
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上你那颗最爱她的心……小编在这里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要问我哪有这些  相似文献   

9.
去年圣诞节前夕,我和妻子及三个孩子游历法国。一次,从巴黎到尼斯去。一连五天事事不顺,下榻的旅店勒索敲诈,租来的汽车又出了毛病,令人懊丧。圣诞之夜,我们住进了一家又脏又暗的小旅店,心中早无欢度圣诞节的兴致。  相似文献   

10.
我从报纸和杂志的报道中得知了奶奶那令我陌生的一面,她为《陈云文选》翻译了初稿,为伦敦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翻译了45万字的材料……在我眼中普通的奶奶也瞬间高大起来。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有一位老太太正在照料她的花草。和很多中国老太太一样,她有着一头华发,久经风霜的面容,以及一口整齐洁白的假牙,只不过,她的眼睛是蓝色的,她就是我的奶奶,一位华籍美人——吴雪莉教授。熟悉:从国庆节、圣诞节到春节我对我的奶奶很熟悉。小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上天给他唯一的礼物是他“固执如骡子”,他凭着这份固执去研知科学,也凭着这份固执克服了爱情方面阻碍。我们很高兴知道大科学家一样需要谈恋爱。爱因斯坦在研究E—MC‘之余也写情书,写起来也一样肉麻,把美莉华(MilevaMarie)唤作“娃娃”、‘叫。猫”、川。亲亲”。美莉华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第_二位情人。她生于1875年12月,来自匈牙利南部,出身中等家庭,父亲是公务员。她自小有志向研究科学,中学时待难读全男校,成绩优异。上一个世纪的女子入大学并不简单,精通法文的才可以去瑞士。美莉华并于1896年前往苏黎…  相似文献   

12.
张曼娟 《人才瞭望》2009,(10):65-66
有个律师朋友在学校里兼课.在接到某些研究项目时.便会找一些研究助理帮忙.有几个年轻助理.已跟着他两三年.我们也就认识了。其中有个叫阿雅的女孩.我头一次见到她.她捧着好多档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从楼梯上下来.满脸都是笑容,嘴又甜。律师朋友对我说:“阿雅人很乖的。”  相似文献   

13.
距离圣诞节只有4天了,超市里拥挤不堪,各个收银台前面都排起了长队。我选了最短的一队,即便在这里,也至少要排上20分钟才能轮到我买单。  相似文献   

14.
"只要坚持追求和梦想,时光会为每个人馈赠最好的礼物."对来自俄罗斯的奥莉娅来说,在来中国西北兰州定居的这几年,她用始终如一的专注和热爱,孜孜不倦于敦煌学的博大精深,醉心沉浸于丝路文化的万象包容,徜徉于奔腾不息的黄河之畔,传播着对中国丝路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及痴迷.在岁月的沉淀和感悟中,她成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者.  相似文献   

15.
正爱之所在在我们看来,英国人的午餐可以将就,但下午茶不能缺席。我女儿的博导经常在午餐时间边和学生谈工作边进餐。那"午餐"简单得令人咂舌:一小袋炸薯片,一小角三明治,但茶或咖啡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在英国读书的学生都受到喝英式下午茶习惯的影响,女儿到英国的头一年圣诞节,便和她的几位同学一起,到位于英国北方约克郡哈瑞哥特镇一家已  相似文献   

16.
每年一度的圣诞节,作为世界各国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盛大传统节日,自公元354年,罗马教会宣布12月25日为耶稣诞辰纪念日至今,已有近1637年的历史了。斗转星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圣诞节对于西方  相似文献   

17.
民谣三则     
眼病 见问题闭眼,见困难斜眼,见表扬瞪眼,见钞票红眼,见礼物花眼,见同行翻眼,见群众白眼,见选举傻眼。  相似文献   

18.
正6.不要空手串门中国人经常互送礼物,不仅仅是在特别的场合。如果你要到中国人家里去见未来的商业伙伴或者去参加会议,双方通常会交换象征着友谊长存和美好祝愿的礼物。西方人在看到中国人送的礼物数量时都会惊呆的。当你到中国旅游时,一般的经验是带点儿小(不限性别)礼物。你不知道你将见到谁,不知道他是否会送你特别的礼物。所以,你去拜访他时也要带上礼物。7.不要把中国人第一次说的"不,谢谢"当真中国人即使真的很饿或者很渴,他们也会习惯性地拒绝  相似文献   

19.
不给好处不办事, 给了好处乱办事, 歪门邪道好办事, 正儿八经难办事, 送上礼物办小事, 送上钱财办大事, 送上女人办难事,  相似文献   

20.
李丹 《人才瞭望》2013,(8):49-50
德国人力资源营销机构的调查显示,近20%的大学生毕业后想进入公务员系统,仅次于汽车制造业。来自沈阳的女孩李丹,2010年10月,在柏林参加了一次德国公务员考试。前不久,回国探亲的她,讲述了这段经历……报名,一波三折2007年8月,我在国内念完本科之后,投奔在德国的父母,同时开始了在法兰克福大学读MBA的留学生活。2009年圣诞节前夕,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德国联邦政府公开招聘政府公务员。我眼前一亮: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