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凯西 《人才瞭望》2006,(12):98-98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门风与涵养     
于丹 《人才瞭望》2016,(3):82-82
最近我刚从台湾回来,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的教养。
  在台北一家小店,我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店主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他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的团队自己设计的,获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我请他给我包起来,他却认真地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您考虑一下要不要。我遗憾地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一百元的小茶海。他提醒我说,这不是台湾设计,他让我很惶惑,我说你还要不要卖东西?他说正因为我要卖东西,才要说清楚,否则我卖的东西烫了人,人家会说我不诚信,生意也不会长久,我是要开百年老店的。最后,我买了一把柴烧壶。我很高兴,因为我买到的是台湾最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 大概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4.
<正>写这篇文章时,我的思绪也随之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我在伊斯兰堡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时候。2007年,我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遇到了第一个中国同学。作为班上的外国学生,他受到了很多关注,但语言也成了主要障碍。他尽力用英语交流,可当时我们的英语水平也不高。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就再没见到他了。也许,他离开了这里,进入了巴基斯坦的其他大学。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母是美。识分子,我曾在农村插过三年队,了解农民,在所里工作期间和周围的工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应该说我是中国知识分子、农民和工人的混血儿,我不会忘记祖国人民对我的哺育,我一定要报效我的祖国,报效我的父老乡亲。──孙来燕他曾经是一个每天只挣几个工分的知青;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普通的技术人员;后来他去法国读学位。终于有一天他带着优秀的博士论文回到了阔别六年的祖国,回到了他曾经洒过汗水的单位,他就是航天总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年仅38岁的所K孙来燕。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是从事卫星…  相似文献   

6.
大概5岁的时候,我爸给我讲了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我听了心潮澎湃,觉得这世界上每个犄角旮旯里,都可能有神一样的存在。 那天晚上,我买了一个烧饼,边吃边在外面玩,跑过一个屋角,钻出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而的老头。他深邃的眼神儿盯了我一会儿,咧嘴笑了:“小孩,来,把你的烧饼给我咬一口。”  相似文献   

7.
淮盼 《人才瞭望》2010,(2):77-77
2007年4月12日上午,他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由于这个活动较为重要,电视节目是以直播的形式播出的。他的演讲稿因为以一个“情”字为着眼点,自然也就容易激起人们情感的浪花。当他说到“妈妈在我小的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的时候,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的母亲当时就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直播的画面。这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用他的话说:“我妈妈近90年的人生沧桑,经历过战争、吃过苦……”  相似文献   

8.
郝晓辉 《人才瞭望》2009,(10):54-54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那是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他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  相似文献   

9.
安家在云南曾经在云南省政府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国际爱心扶贫组织总执行主任,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齐道明博士因工作会晤省民语委的一位干部。没想到第一次见面这位干部就说。”齐先生我早认识你了你曾给我朋友的小孩治过病”。毕业于美国犹他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的齐道明在中国云南七年间。义务治疗过的病入很多虽然他一天的时间安排极为紧张。大量的组织内部事务各方面的会议许多商谈工作经常还得抽空到乡下检查扶贫项目,以致于极为支持他工作的夫人也有了”怨言”。今年43岁的齐道明身材魁梧、满脸络缌美胡。形象颇似美国电视剧中”…  相似文献   

10.
那天乔治·凯蒂斯先生刚刚获得本年度“友谊奖”奖章和荣誉证书。所以我采访他时首先提了一个很常规也很落俗套的问题,请他谈谈自己获此殊荣的心情。乔治·凯蒂斯并没有很常规地讲“十分激动”,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他对我说:“这是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如此荣誉给我一个人,不太公平。我更希望有一种奖章是给予我们整个集体的。莎士比亚曾在他的一部剧中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可以孤立存在。’如果说我在事业上做出了成绩,那是因为我拥有一大批热情、勤劳、聪慧的同事。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没有外界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其实,从小我就没有想过要依靠我爸。小时候,身边的小伙伴都说:“你不用发愁啊,你仃一个有名又有钱的爸爸。”那些大人也会对我说:“你别来找我们家孩子玩,他要学习昵。  相似文献   

12.
马雅可夫斯基说,“十八岁,一生只有一次。”我们的十八岁那是在一块土地上反过的,一个群体的十八岁像块水晶,二十年后再造过它来反观过去,觉得天魂被抬出来了,被清洗着。对北大荒的思念和情义,有时真难于“为外人还”。—摘自《还乡日记》朴实、真诚、自然,他给我的印象一如他的诗歌。北大荒、生活、诗歌,这样的谈话让我体会着一种精神的丰满和奢侈。窗外阳光灿烂,人们依然脚步匆匆。这是94年年底的一个下午,地点是在《诗刊》编辑、当代著名诗人邹静之的家中。我知道那片土地在北极星的脚下我知进地春天的气味和马匹悠闲的挽轭在…  相似文献   

13.
从1975年到1978年,这是一段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大起大落、大落大起的历史,也是邓小平本人大起大落、大落大起的历史,国务院政研室从1975年到1979年并入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大体与这一段波澜起伏的历程相始终。由来 1975年6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胡乔木的电话,约我见面。他告诉我,现在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需要有一个研究室为他服务,做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工作。他说,这个工作很有意义;邓小平已经找过他,他也已经决定参加这个工作,希望我也同他一起参加。 胡乔木还告诉我,邓小平考虑为了工作方便,把这个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同赵浩生先生交谈,是一种惬意。他的周身每一种机能、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都是健全的、活跃的、畅通的。“世界上有许多引人入胜的事物,而最富魅力的,当数干革命、谈恋爱、当记者”。认识赵浩生前辈非常偶然,因他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大度地接纳了我这个似是而非的自由撰稿人后进,使我得以聆听他关于采访的经验之谈。与赵先生相聚畅谈,实是惬意的享受。他周身的每一种机能,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都是健全的、活跃的、畅通的,在精神上仿佛比我还年轻。因而当我同他接触时,某些因从本应用而萎缩的机能,某些没有蠕动过的细胞,某…  相似文献   

15.
李赣骝剪影     
凡接触过李赣貌的人,都说他较随和而且谦逊,很有自知。这话大体不为过。他不只一次地说过,论水平,我可能不如我们的一些专职干部,我终究不是搞政治本行的,是历史把我推向了这个位置。但是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凡事和大家商量,尤其多听下属搞具体工作同志的看法。然而,大家讨论决定了的事情,做起来,就要坚决执行:“我不但是民革中央副主席,也是部门的领导者,要由我负责领导执行。”李赣紧工作起来,事前的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实颇有耐心。记得有一次随他去地方工作,火车到达终点前两站的时候,他来到我所在的车厢找我…  相似文献   

16.
某天下午.市里天气潮湿阴沉、令人郁闷不适.我上公共汽车准备回旅馆时。中年的司机面露热切笑容,向我问好.“您好.”他说。他向每一个乘客都这样打招呼.公共汽车在市内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慢慢前行,这位司机不断声情并茂地介绍:那家商店正在举行惊人大减价……这所博物馆有精彩的展览…下个街区那家戏院刚上映的电影你们听说过没有?乘客下车时、人人都不冉绷着脸孔,司机大声悦:““再见.祝你今人过得开心2’大家都报以微笑。这件事在我脑了一一diL将近20年一我认为这位司机是他那行中比上的状元。贾森则和他j回然不同一贾森是某高中…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他是一个彻底的IT宅男,连续做了8年的技术。在这段时间里,他曾试着创业,做过网站,搞过电商,也卖过创意礼品,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我的朋友麦克的生日,他邀请我参加晚上的生日聚会。我拿着送给麦克的生日礼物,向他的宿舍——东塔楼走去。暮春的北京,白天的气温较高,夜里却有些寒意,风吹在脸上凉丝丝的。麦克不仅是我的朋友,还是我以前的同屋。记得一年前来学校报到时有人告诉我:宿舍里还要安排一个人同住。虽然这个同屋当时还没来,可是我有点紧张。我从来没跟别人一起住过,何况我是为公司的需要来这所大学进修的,住的条件理应好一些,万万没想到竟会拥有一个同屋!是跟还没见过面的同屋一起住下去,还是去院外找可以一个人住的房间?这个问题,对那时候…  相似文献   

19.
神灯与仆人     
从前,有个男人每天不得不做很多工作。一天,非常疲惫的他在心中默默祈祷,“上帝啊,请赐予我一个仆人吧,我终日劳顿,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一边祈祷,一边擦着一个古老的黄铜灯。突然,一个精灵出现在他面前,“亲爱的主人,我是神灯精灵,不知道我是否能为您做点什么?我可以满足您的一个愿望。”  相似文献   

20.
在我遇到金发碧眼的甘特先生之前,从未设想过,中国,会使一个外国人如此魂牵梦萦。 1989年金秋的一天,我在北京友谊宾馆一间典雅的客房里采访了甘特。这时他的大学语言服务社(ULS)——一个专门向中国派遣英语教师的民间、非盈利教育组织已成立了5年。 7年前,也是一个秋天,50岁的甘特作为美国英语学会教师团的一名成员来到中国,任教于四川教育学院。那一年短暂的时光是那么让他难忘,以至回到美国后,他常常一个人细细回想,一切都使他发自内心地感动,那是一个同他所熟悉的美国大不相同的“世界”,他热爱的世界。1983年回美国之前,他在心里已决定回去后要做两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