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七十古来稀,再加一岁回故里;齐鲁文化发新光,勉励阿蒙再学习。读起竹内实先生的诗,就知道他的故乡情,他的大半生。看上去他一派实足的学者风度,有日本研究中国“第一人”的称号,可他说:“我要改名字啦!改内虚啦!中国明代诗人解话不是有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提膺沽,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诗吗‘!哦!我就是属于这一种人,虚得很!”竹内实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很早就到了中国,开了一家小旅馆,他们在那里没有获取多大财富,却生得了3个儿女。竹内实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19个春秋。后来他回忆说:“在我的心灵中,中国是一…  相似文献   

2.
他红了,他的形象活跃在大荧幕上,很多大导演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一些妒忌他的人刻薄地说:“再红,也是死跑龙套的。”他不以为意,坚定地说:“我活着,甘愿为梦想而‘死’。”  相似文献   

3.
白头偕老一词,一般解释为白头到老,夫妻恩爱一辈子,这种解释并不十分准确. “偕”有俱、同、都、普遍、调和、和谐诸解,没有“到”的意思.“老”虽有年纪大、老人的意思,但年纪大就不可以分手吗?所以这样的解释也不完善. 在这里,“老”字的准确解释是“死”.《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前人解释为证,黄生《义府》卷上:“偕老即偕死,所谓誓同生死,不直言死,故但云偕老.”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再如《红楼梦》第十五回:“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  相似文献   

4.
有位中学生给我写来一封信,说他很为一个问题担心,那就是关于“死”的问题。他说自从他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就开始为之苦恼为之愁。既然人人都得死,并且死后不知要变成什么或化成什么,那么现在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他求我一定要帮他把这个问题解...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索尔&;#183;贝娄小时候捉到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开始时那只小乌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后来就安静下来了。第二天,他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一口口喂小画眉梅子,当时他很高兴。可是次日,小画眉竟死了。鸟类学家解释说:“当一只画眉发现它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它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被剥夺自由和快乐好些。”  相似文献   

6.
伪小人     
说真话不容易,让人相信.真话也不容易。如果我说不喜欢名牌西装,这话就很难让人相信。很多人惊诧之余,总是从狐疑的笑目中透来诘问:你是买不起就说葡萄酸吧?你是腰缠万贯不想露富?是不是刻意矫俗做物装装名士?  相似文献   

7.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相似文献   

8.
小默幽     
小优 《人才瞭望》2014,(8):80-80
1.老师在高考前期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这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次脑子有用的时刻。以后的一切就全看脸了(脸皮和脸面)。2.原本我英语还挺好的,一直到了那一天,看到了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相似文献   

9.
陈昕 《人才开发》2011,(9):61-61
《庄子·至乐》中有一段“鲁侯养鸟”的寓言故事:从前,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的郊外,鲁侯以为是一只神鸟,让人把它装进镶金嵌玉的笼子里,亲自在宗庙里举行仪式迎接它,让人天天为它演奏乐曲《九韶》,安排祭祀用的牛羊肉款待它。可是海鸟被鲁侯的特殊礼遇吓得惊恐万状,不吃不喝,三天后就死了。  相似文献   

10.
《南北史续世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高昂兄弟4人,凶恶残忍,平日里没少干打家劫舍的事.于是,他们的老父亲向人诉苦,说儿子凶恶,坏事做绝,自己将来死了,恐怕连“一丘土”都没有.后来,其真的死了,高昂为老爹建了个大墓,对着墓里头的老爹喊话,说生前怕“一丘土”都没有,如今墓这么气派,该知足了吧!  相似文献   

11.
    
葬,会意字。最早是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草从中。但凡是跟死扯上关系的字,都会让人情不自禁觉得晦气。葬也小例外。  相似文献   

12.
政绩乃为官之本□谭福森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县令死,到阎王处报到,对阎王禀报说:臣为官多年,虽无赫赫政绩,却非常廉洁,所到之处连百姓的茶水也不喝,只喝凉水。言外之意,自己应受褒奖。可阎王却不以为然,说:做官是为了兴利除弊,为民办...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生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又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朱作仁教授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朗读让孩子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4.
袁圆 《人才瞭望》2013,(11):104-104
生活中有一些人处世圆滑,被形容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了变通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一时一事,所以圆滑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人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人有尾巴吗?若说有,你拉出来一个让我看看,若说没有,为何人一骄傲就说“翘尾巴”,人一失意就谓之“夹尾巴”,还有“畏首畏尾’,“摇尾乞怜”,“尾大不掉”那么多与“人尾巴”有关的说法呢?可见人是有“尾巴”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罢了,既有“尾巴”,必有功能,“马尾巴的功能”,是赶虫蝇、挠痒痒、保持平衡等,而“人尾巴”的功能则另有不同。一曰“翘尾巴”以示骄狂。人因事业的成功,官位的升迁,钱袋的鼓涨,甚至上司的几句夸奖,都能把“尾巴”翘上天去。而人一翘尾巴,势必头脑发热,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也就离失…  相似文献   

16.
人格的力量     
作为春秋时宋国建筑部门的主管,司城子罕这个人太完美了。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似乎都是好评。最典型的事迹是说他谢绝受玉,以廉为宝。宋国有个农人耕地时发现一块璞石,经人鉴定为璧玉,就将其献给子罕,子罕不要,并且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相似文献   

17.
古书《酉阳杂俎》中有个著名的“妒妇津”的故事:相传刘伯玉的妻子断氏嫉妒心很强。刘伯玉曾经称赞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洛神的美丽。断氏听到后,气愤地说:“你凭什么说水神那么美!瞧不起我?想休了我是吗?我要是死了,还当不上水神?”后来断氏果真在渡口投水自杀。后人将她投水的渡口称为“妒妇津”,妇女在此渡河的时候都不能浓妆艳抹、衣着华丽,否则就会风浪大作,据说是断氏又开始嫉妒了。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在日本札幌医科大学整容外科当了十年的医生。我当医生的时候,曾经看到很多生,很多死,也看到很多解剖,从中也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和悲哀。于是我就开始研究和创作关于人的作品。当癌症患者在深夜开始发作时,我注意到当时唯一能够拯救病人的就是爱。你想,当一个人在病中挣扎时,有一个爱着他的人在旁边握着他的手。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索尔·贝娄小时候捉到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开始时那只小鸟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后来就安静下来了。第二天,他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一口口喂小画眉梅子,当时他很高兴。可是次日,小画眉竟死了。鸟类学家解释说:"当一只画眉发现它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它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被剥夺自由和快乐好些。"  相似文献   

20.
孙藜 《人才瞭望》2016,(19):81-81
寒假里听一个毕业生说起学校的轶事,说他们学校选修课通常是一百多人的课堂最后只有二十多人在维系着老师的“面子”,学生中传说最后成绩的获得,说老师以“天女散花”的方式得来:在家中将试卷抛向空中,依据落下来的位置给分数,比如衣柜上的就比电视柜上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