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箴言     
如果你爱对方,那么你对他就应该变成“近视眼”,永远只看他的近来。如果对方爱你,那么你也应该变成“近视眼”,许多事情都不要看得太清。否则,痛苦将永远缠绕着你。爱一个人,就得为所爱的人着想。让他幸福,让他轻松,让他沉醉在你的爱河。只要他想要的,只要你有的,全部给予。爱一个人,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对他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千万别用  相似文献   

2.
来自一种呼唤生命的原动力两年前,一幅震颤心灵的画面:抚顺市中心医院孙玲的办公室,一群老小哭哭啼啼地跪在地上,拽着孙玲的衣角哀求着:“大夫,求你再跟省医院的教授说说,快点来吧,俺这个家不能没有他啊,求求你了!”凄楚的声音刺痛着同样焦急的孙玲,她又一次拨通电话,那声音似乎是在为自己的亲人企求,但听筒里传来的声音依旧是:“明天教授有安排了,后天吧。”这群老小求助的是一例特殊的心肌梗塞的病例,必须进行介入治疗。虽然孙玲对介入术已经初步掌握,但独立操作这一病例还没有十分的把握。无奈,她的心便与患者家属一样以秒为单位焦急地期…  相似文献   

3.
“我无意让您难过,”他歉意地说。“不,这不是难过,”我沉默了一会儿说。“是你的画,你的好客和你的为人打动了我。”“谢谢您这样说。”他笑了。随后,他站起来走到画桌旁。“我来给您题个字,盖个印。”他从桌上拿起一枚图章,在桌角的大红印泥上擦了擦,然后盖在字画上。接着又拿起一支毛笔,写下了“赠友人”,并签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微小说     
她招手拦了出租车,上车后发现开车的是他!十年前,他们是亲密的恋人,她在父母的压力下选择了分手,从此在同一个城市从未相见。“你好吗?”“我很好,你呢?”“我也好。”她看到了他手上依然戴着她送的手表;他在她下车时,听到了她背包上那个小铃铛清脆悦耳的声音,那是他送给她的……  相似文献   

5.
微小说     
手机震,有一条信息“我决定去告白了!”他和她一直是好朋友,可她一直爱着他,“哦……那你加油。”“我在她家门外好久了,不敢敲门。”“大着胆子敲吧!我挺你!”“你说她会答应吗?”“我不知道。”她放下手机,不争气的掉泪。手机又震。却是电话,她接了……“你开下门吧,我还是不敢敲。”  相似文献   

6.
    
付钱的时候,小贩又重复了一次:“我卖你这玛瑙,再便宜不过了。” 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 “我知道,它有斑点。”本来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说了,免得他一直啰嗦。  相似文献   

7.
有位老朋友出车祸,整个车头都撞坏了,幸亏人没伤。他回家一进门就向老母亲报告了这个意外。“真走运,”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说,“幸亏你开的是那辆旧车,要是开你新买的奔驰出去,损失就大了。”“错了啊,”我这老朋友大叫,“我今天偏偏就开了那辆新车出去。”“真走运,”他老母亲又一笑,“要是你开旧车出去,只怕早没命了。“‘咦?你怎么左也对,右也对呢?”我这老朋友没好气地问。“当然左也对,右也对。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眺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  相似文献   

9.
当心变成木偶徐开君“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这是鲁迅先生笔下一群旧社会麻木不仁的木偶。有谁想到.九十年代的今天,公共汽车上会有一大群呆若木鸡...  相似文献   

10.
不许偷酒     
某人买了一坛酒放在走廊上。第二天他发现少了1/5,便贴了“不许偷酒”。第三天,酒又少了2,5,他又贴了“偷酒者重罚”。第四天,酒还是被偷,好友知道了此事,就对他说:“笨蛋!你不会在酒桶上贴上“尿桶”,看谁还偷喝?”他觉得挺有道理。就照办了。第五天他哭了。桶满了。  相似文献   

11.
汪择 《人才瞭望》2003,(5):45-45
行动是承诺的语言,它比辞令更有力。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说了要做某件事,可又没有做。销售部经理答应打电话给你,可又没打;服务部经理允诺来检查你汽车变速箱的故障,却又不见人影;雇员关系专家答应给你一份标准雇用合同,但却没有给。有的管理人员总是对你说,这是其他人的过错,生产经理会告诉你:“我不懂调度,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计划。”而优秀经理注重行动,他会允诺替你作出计划。如果优秀经理说要给你寄一份雇用合同,他会采取行动派个人来。当优秀经理决定帮助你时,他会承诺采取行动。如果你有麻烦找他帮忙,他会接受你的要求。他…  相似文献   

12.
昨天晚上睡前,我琢磨着月底马上要发工资,然后开始拼命联想:“年底我也许就有××万元,也许就能在老家买100平方米的房子……”想得正起劲的时候,心里另一个嘲讽的声音响起:“啧啧,你长成了爱数字的大人了,一点都不可爱.”然后还有一个声音煽风点火地附和:“就是,就是,变成不可爱的大人了!” 《小王子》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旁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10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会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相似文献   

13.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随着高晓松电影《同桌的你》票房3天破亿,又勾起了大家对“同桌的你”和“青春”的无限怀念。同桌,伴随着青春的记忆,是我们成长岁月里一段特殊的回忆。那些年,你是否跟同桌的他画过“楚河汉界”?你们是否吵得热火朝天打得死去活来?你们是否上课时偷偷聊天写纸条被班主任残忍抓住?  相似文献   

14.
小四刚升入大学,正得意地的走在小路上,一个声音传来:“你新生吧?”“呀,你咋知道的?”“哎,老生谁一个人走这条鸳鸯道啊,哪个不是一对一对的。”小四一听,赶紧离开了小道,来到了图书馆,刚要进门,被工作人员拦住了,“你是新生吧,有图书证吗?”  相似文献   

15.
对妻子,纵已说过千言万语,又何止一个“相知”二字了得。在他与死神对峙的这些年月里,是妻子对他的爱、对他所选择的作为一个癌症病人独有的生存方式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他直到今天仍活得像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妻子总是告诉他“做你想做的事,你能行!”因此,他从没有被癌症打败的感觉,相反,他是胜利者。正是在6年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他的事业发展,家庭生活改善,他们现在居住的一套舒适的商品房,就是1997年他向银行签了 10年的按揭贷款买下的,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妻子给我的是真实的爱情,不…  相似文献   

16.
买瓷器     
瑾轩 《人才瞭望》2013,(5):93-93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他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原来之前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  相似文献   

17.
弄点早餐     
一位有钱的绅士,清晨在路上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流浪汉,绅士很有修养,他问道:“早上好!”“早上好,你这么旱出来做什么?”“我出来走走,看看能否为我的旱餐增进点食欲。”绅士接着又问道:“你这么早出来想做什么呢?”“我出来走走,看能否为我的食欲弄到点早餐。”  相似文献   

18.
境由心生     
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亦可将天国变成地狱。布朗先生途经一个偏僻小镇, 来到一家旅店打算投宿。这时,另一个人也正好来订房间。然而,不巧的是,这家旅店只剩下一个房间了。“这是一间双人房,”服务员说,“如果你们不在意的话,就同住  相似文献   

19.
与人初次见面,总要天经地义地问一句:“在哪儿工作?”随便点便是“你是干什么的?”或是新潮点:“在哪儿发财?”但对方常常神秘一笑,或作深沉状,下面没准儿就是“你猜呢?”这算好的。要是来句:“什么部干”或“什么都不干”,叫人就不好再问什么了。资质愚钝的往往就不知如何应答了。 初识郑小姐,她扔给我的就是句“什么都没干”。那你每天做什么?我不解。“玩!”她一派天真烂漫。不过,她玩的可不是过家家,她从湖北“玩”到新疆,义从新疆“玩”到浙江,“玩”出了自己的服装店,“玩”出了自己的咖啡屋,“玩”得高高兴兴、快快活活,但还没“玩”够,她还想“玩”出家公司,“玩”出家厂子呢。 “什么都干”。这话大家可能听得多些,赵辉就常常这样说。他先是在一家火锅城当大师傅,老板在报上吹嘘他是“重庆名师”。在和人侃大山时,他便回忆当初在长江上当海军的逍遥,在广州当倒爷的惊险,常令听众翘大拇指,说声“佩服”。3个月不见,他又结束了当餐厅老板的历史,在不久的将来,他也许是一家镭射厅或服装店的老板,谁知道呢,反正他自己这么说。 也不是所有的人部在有意或无意地隐瞒自己的职业,初次见面,大多数人还是会主动向人介绍,自己在什么单位,是干什么的。然而即使这样。有时你也搞不清他或她到底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用人所“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美国青年奥斯本失业了。25岁的奥斯本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但他时刻梦想着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新闻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鼓足勇气去一家小报社应聘。 “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和特长?”主编问。奥斯本如实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补充说“不过,我写了篇文章。”主编接过他的文章看了后,摇着头说:“年轻人,你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逻辑、修辞方面的毛病——可是你这篇文章也有独到的地方,是的,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就很可贵!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造。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三个月。”主编握着奥斯本的手吩咐道:“好好干吧!”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