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好: 孔子说过一句话,他说“智者不惑”。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有那么些迷惑。什么叫惑,大家看这个中国字很有意思,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是一颗心。所谓惑者就是选择太多了,或者这个工作或扦那个工作,或者这处房子或者那处房子,没有选择人不可能有迷惑。选择太多,心思太小,一压,压垮了,这就是迷惑。什么时候心大了,知道何去何从,气定神闲,这个时候就是不惑。  相似文献   

2.
古人“学而优则士”的说法至少表明了对于“学”的这样一种态度,即学是大可不必自始至终的,相比于学。“士”才是人生最高的目的。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果不是因为只有读书才可以当官,想必读书是根本不会被视为万般之上的。说到实处,地位最高的还是当官。即便没有什么当官的希望,但做个读书人多少也能算是个安慰。恰是基于这个原因,结果造就了中嗣历史上无数个书呆子。  相似文献   

3.
《人才开发》2010,(3):16-17
孔子创办私学,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人才学方面,孔子有全面的论述。第一个提出“人才难得”观点的就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我们今天说“人才”,他叫做“志士仁人”,或曰“贤人”。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学生向先中孔子请教“仁”和“智”的含义。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在孔子看来,所谓的智慧、聪慧就是能够认识人。老子也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些都说明真正认清自己不容易,而要真正了解别人更难。  相似文献   

5.
妈妈这个称呼圣洁而温暖l而来自异国的仁慈母爱,更值得珍视和颂扬。姜美京就是这样一位来自韩国的“妈妈”,她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孤残儿童。而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永远的义工!永远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一、仁者爱人 “仁者”就是要有仁慈的心和宽广的胸怀,懂得关心、爱护、尊重和体恤员工: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以理服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之所欲,施之于人”。正所谓:“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  相似文献   

7.
国文 《人才瞭望》2014,(3):13-13
“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现在的成语词典,一般把这个“方”解释为“开始”“正”,说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这个“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9.
王泽 《人才瞭望》2010,(4):75-75
蒋介石爱才,有时真到了“求贤若渴”的境地.犹如刘备和曹操一般。特别是对自己权力集团以外的才俊.极尽招纳延揽之能事.花样百出。对已招至自己帐下的文臣武将,能用则用.无用则弃.不加珍惜.卸磨杀驴。“德才兼备”者是上品.退而求其次则宁用“有德无才”不用“有才无德”.按他的逻辑.“有德无才”顶多误事.而“有才无德”却是要坏事。这个“德”主要是对“领袖”的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  相似文献   

10.
每年开学,报到的新生多半会从学长那儿听到几句挺绕口的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晓莹刚考上某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时,听到上边这段话以为不过是文字游戏,直至毕业之后,她才意识到所谓“知道”就是“蓦然回首”后的遗撼。  相似文献   

11.
宁青 《人才瞭望》2013,(6):64-64
“灯红酒绿”这个词我们常看到,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是绿的呢?这是因为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代的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去。“一杯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不可能一人包打天下,正所谓“神仙也不会一把抓”。领导者作为挂帅的人物,必须掌握“分身术”,即把一定的权力授予下属。实行分而治之,这就需要掌握授权艺术。  相似文献   

13.
秦仪 《人才开发》2002,(8):40-41
“海归派”是近两年媒体最热衷使用的新名词之一,最初“海归派”是指那些出国求学归来,在国内创业的科技人才,尤其是活跃在高科技前沿的互联网、IT领域的人才;现在“海归派”有泛化趋势,比如足球明星有“海归派”,演艺界人士有“海归派”,证券股市人士有“海归派”等等,到底什么才是“海归派”?本人认为“海归派”是指那些具有在国外生活、求学、工作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回到国内仍喜欢沿用国际规则行事的人。这样定义只是为了更好地和所谓的“本土派”相区分。一般意义上,“本土派”就是指在国内土生土长,受中国文化熏陶较深的人才。在这场“海归派”与“本土派”的大讨论中,事实上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4.
杨婉 《人才瞭望》2013,(12):32-32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  相似文献   

15.
江鲲池 《人才开发》2002,(10):16-17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人才辈出是这个历史时代的特征。本文主人公宋亦英就是经过抗战时期孕育、新中国成立前后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诗、词、书、画才人。她于解放战争期间在上海加入中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8,(6):102-102
当今,职场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本人愿意或者公司允许在同一家公司做三四十年,然后带着养老金退休的员工正在迅速减少。如今,许多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会在多家公司任职,而且没打算在任何组织久留。因此,许多公司对员工也存有特别的戒心,“导师制”也受到了冲击(所谓“导师制”,就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年轻员工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离住所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人才市场,这个人才市场门口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前几天我就看到这样一则:“沿海某企业招聘总裁行政助理,要求,未婚,超龄25岁以下,容貌出众,气质优雅,中文或经济管理本科,熟悉计算机操作。”  相似文献   

18.
有网评说,“给祖国拜年”活动,需要的只是倡导或倡议,而不是压任务式的“组织”。也有时评批评,组织学生“拜亿兆黎民”,完全是拜错了对象。学生们自己就是“黎民”,现在还要去拜“亿兆黎民”云云。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一篇题目为《“给祖国拜年”是形式主义2010首版》对此活动更是来个炮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沟通”,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总裁余世维用了一个很平常的词语”回报”来表述。余世维所言回报是“回头报告”的意思,具体说就是,甲对乙有要求,乙要对甲有反馈。管理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的。所以,甲对乙一旦有要求,乙对甲要不断地回报。这样可以让上司放心你在做什么,万一有差错,来得及修正。余世维之所以能够成功管理企业,恰恰因为他在20多岁时就养成了回报的习惯。任何人对他有要求,他马上就对人家有回报。如果下属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余世维就一天到晚盯着他,让他养成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20.
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就是人的思维.而“碎片化”思维主张打破教育的思维定势,用“去常规化”、“去自然化”的方式来看待学校教育,从哲学角度上看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对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碎片化”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反思态度也是创新性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