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 《人才瞭望》2008,(9):70-70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人的确重要,就如“企”字的结构一样.去掉“人”就剩“止”了。既然人如此重要,企业该如何做呢?在企业里,人按作用一般分为三类,一是高层领导:二是中层管理者,三是一线员工。企业管理现状是人们过于重视管理者的带头示范作用,却忽略了与顾客、市场或产品直接接触的员工。许多企业都在不惜重金招聘高层领导,  相似文献   

2.
邓波 《人才瞭望》2006,(11):107-107
在台湾,顶新集团相对于统一集团和一品集团,犹如小马对大象。1988年,顶新集团开始在大陆投资。顶新董事长魏应行说:”对内地形势的认知只有5%~10%时,感觉就很好了。只要想到什么东西一乘上12亿,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拥抱大陆。”但由于缺乏对大陆市场的了解,顶新集团投资的“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蓖麻油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从台湾带来的1亿元台币赔掉了80%。  相似文献   

3.
群山 《人才瞭望》2006,(11):26-27
一位企业家认为,企业要出市场精品,首先要出“人才精品”。日本学者伊丹敬之说,现代企业中那些有独特能力的、能为企业长期固定工作的人,是比股东提供的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本质的贡献。的确,人才与知识作为企业中的核心资源,对于提升自主创新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至关重要。时下,打造增强自主创新力的“人才精品工程”,已成为企业突出以人为本,加快人力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战略任务。研究中外知名企业人才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之道,对于我们的企业建设“人才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选 《人才瞭望》2013,(2):60-60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查识别人才。  相似文献   

5.
春节过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频频发出“用工预警”。据媒体分析.造成时下“用工荒”的原因主要是用工信息不对称、受聘工人缺乏技能、人力资源市场的区域和结构性发生了变化等.其中约占70%的“80后”“90后”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成为此次“用工荒”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眼开见钱     
形容一个人贪财时,我们常说他“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这样的人不贪财——那才怪昵!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眼开”了才能“见钱”——要想赚钱,就必须打开思路、转换视角、更新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标新立异。那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穿新鞋走老路之辈也能“见钱”,只不过他们所“见”之“钱”是那些“眼开”的人手里的。当然,“闭眼”也可以“见钱”,闭着眼睛也能“数钱数到手抽筋”,不过,等你“做梦做到自然醒”的时候,“闭眼”所“见”之“钱”就无影无踪了——哪里来的就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7.
大家好: 孔子说过一句话,他说“智者不惑”。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有那么些迷惑。什么叫惑,大家看这个中国字很有意思,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是一颗心。所谓惑者就是选择太多了,或者这个工作或扦那个工作,或者这处房子或者那处房子,没有选择人不可能有迷惑。选择太多,心思太小,一压,压垮了,这就是迷惑。什么时候心大了,知道何去何从,气定神闲,这个时候就是不惑。  相似文献   

8.
汪黎  高歌 《人才瞭望》2006,(4):11-13
人是指“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是人类的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人具有人性,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和“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本性”。由此发展为“人性论”和“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勇 《人才瞭望》2009,(6):54-54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察识别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才瞭望》2006,(3):50-51
“中原中原,终有一天会完(谐音,粤语)。”当你听到这话出自地产中介名企中原集团董事长施永青之口时,你不必吃惊,因为他崇奉老子哲学,事物在他眼中全带着周期性,在天道中起跌兴衰,道法自然。由于市场发展自有“道”,所以旋永青坚信:管理企业只需“无为而治”,干预过多会适得其反。接下来让我们细细领略番这种“无为”之道。  相似文献   

11.
方秋国 《人才瞭望》2006,(10):81-81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05,(12):73-73
保险公司由于在业务和数量上的迅速增长,对保险技术人才和业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2003年度,在保险业出现的一个最重要现象就是“跳槽”。不少公司都采取“挖脚”的方法,即许诺高薪和高职位来吸引已有市场经验的别的公司的人才。但是无论”挖脚”现象有多严重,友邦保险仍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策略:不管你以前是否有过业务经验,进入友邦都要从代理人做起。  相似文献   

13.
日本纵式的社会结构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表达中,更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行为意识里,研究日本社会结构与日本人行为意识的关系对我们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从日本社会结构出发,分析日本人在对“内”、对“外”时的不同表现,对深入探讨日本人的行为意识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08,(4):75-76
IBM“魔鬼”训练,为员工描绘学习蓝图,将素质教育日常化;西门子新人培训,帮你“导入”;老员工培训,心中有数;英特尔给新员工人情味的帮助和支持;微软打磨具有“微软风格”的人,重视技术培训;保洁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解字     
司空剑 《人才瞭望》2014,(12):27-27
领导写一“众”字,问下属何意。答:团结一心。又答:打牌三缺一。领导说:错。意为:虽然仅有三人,也须有一人高高在上。领导又写一“从”字,问何意。答:两人同心。又答:形影不离。领导说:错。意为:即使二人也分主次,有前有后。领导又写一“囚”字,再问何意。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6,(1):94-95
每每在朋友们的聚会上,都能听到对各自公司的牢骚,也不乏怀才不遇的慨叹,似乎每个人都对职业生涯有诸多不满,这种情绪曾经演化为一种流行病,甚至度成为许多职业人扮酷的时尚,似乎言必称“跳槽”才有职业风范,似乎干脆“下海”创业才够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17.
有网评说,“给祖国拜年”活动,需要的只是倡导或倡议,而不是压任务式的“组织”。也有时评批评,组织学生“拜亿兆黎民”,完全是拜错了对象。学生们自己就是“黎民”,现在还要去拜“亿兆黎民”云云。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一篇题目为《“给祖国拜年”是形式主义2010首版》对此活动更是来个炮轰。  相似文献   

18.
短信平台     
《人才瞭望》2014,(10):110-110
1.面带微笑;2.专心聆听;3.不对人抱怨;4.在其他人背后议论别人是非时只听,或巧妙换话题;5.时常对人表达衷心感谢:6.说话常用“我们”开头;7.接受他人批评,如有收获事后诚恳致谢;8.常分享开心事;9.学会真心为他人喝彩。  相似文献   

19.
“解决问题”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量关系并求解的题目。它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在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内容变化多端,问题解决时的思维方式方法各异,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感到最“吃力”的内容,同时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在多“读”,多“想”,和多“练”上下功夫。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多“读”中提出问题,产生质疑;在多“想”中思考问题,抓住关键;在多“练”中解决问题,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卢载万认为,北京现代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而要保持这种优势,就得开发出对中国人胃口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