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明代词学史上,杨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词学家.他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词作的校勘与辑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对词作中生僻意象的求源考释,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赏词作的意义;其词体起源论、词体风格论以及词体主情说在词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词品》是研究明代词学史以及中国词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正> 《词学》是我国唯一以促进词学理论和词学史研究为宗旨的大型学术刊物,出版后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词学》编者还广事搜求久已散佚的各种词籍,经整理后予以发表,使词学研究者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嘉惠词林其功尤伟。本文就《词学》第四辑所刊《百尺楼词》编者跋语中对词集作者的考证贡献几点浅见。“编者跋”说:“右《百尺楼词集》一册,番禺陈庆森著……,陈庆森,或作庆笙原名树镛,字(?)阶,或署讽佳。广东番禺人,受业于陈兰甫之门,与梁鼎芬、汪兆镛昆仲友  相似文献   

3.
潘飞声是清末民初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曾在德国柏林大学任教四年,归国后在香港任报社主笔十三年,晚年在上海加入南社,被称为南社四剑之一。潘飞声编有《粤东词钞三编》,著有《论粤东词绝句》。本文对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二十首作诗、词对照的解读,并归纳出潘氏写作论词绝句的方法,可见潘氏对粤东词学贡献之一斑。  相似文献   

4.
<正> 由唐圭璋、施蛰有、马兴荣主编的《词学》,第四、五辑已于近日相继面世。《词学》各专栏以“论述”和“文献”为重点。第四、五辑的“论述”部分发表了《况周颐词论管窥》,对况周颐的词学观点。作了充分的研索和阐发。《论阳羡词派》一文从地域、意趣格调、渊源三个方面对被忽略的阳羡派进行了论证。此外还刊载了《袁去华  相似文献   

5.
清代词学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词学与清代的诗歌或诗论关系十分密切 ,有些长期困扰词学界的具体问题如结合诗歌或诗论进行考察 ,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清初陈维崧《摸鱼儿》听白生琵琶枠一词 ,谭献誉之为“拔奇本师长歌之外”,学者对“本师”始终未得其解 ,实则“本师”指陈维崧老师吴伟业 ,“长歌”即其长篇七言歌行《琵琶行》。清代中叶一部可能已佚的词学著作《本事词》,其编撰者的姓名、字号、籍贯和原书规模均不详 ,而借助枟两浙轩续录枠、枟夙好斋诗钞枠等相关诗集 ,这些情况便可得知。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偶尔提到沈善宝所撰的《闺秀词话》,学者每据此以为该《闺秀词话》确有其书 ,实则有关引文乃出自沈善宝《名媛诗话》,所谓“闺秀词话”只是随意而称。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2006年12月10日上午,在康乐园西区教工宿舍区,前来广州参加"首届穗港澳大学生诗词创作大赛"颁奖仪式的澳门大学施议对教授利用工作余暇探望81岁高龄的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邱世友教授,并赠送其新出版的个人文集《词法解赏——施议对词学论集第三卷》,施先生翻开其中一篇名为《二十世纪词学传人》的文章,详细解释将邱先生列为第四代词学领军人物的学理依据,其中一再提及、喷喷称赞的就是邱先生的《词论史论稿》一书。在施议对教授看来,衡量一个优秀学者的标准,不是社会知名度之高、著述数量之多,也非研究的领域之广,而是研究  相似文献   

7.
《箧中词》是清代重要的词选本,颇为词家推崇。目前对《箧中词》的研究多集中在探讨谭献的词学思想和从词选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与理论阐释,而对《箧中词》编选大量咏物词并进行评点,学者们则关注较少。文章从别有怀抱的内蕴要求、比兴寄托的表现方法、幽涩自然的美学追求和广阔的理论视野四个方面来论述谭献对咏物词理论的修补和建构。  相似文献   

8.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两种著作,一是《中国词学的现代观》(以下简称《现代观》),一是《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以下简称《女性叙写》)。《现代观》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一篇长文,后一部分是前几年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副刊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迦陵随笔”。本书站在现代立场,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词学的一些基本、核心  相似文献   

9.
孙克强教授是我素所敬佩的同辈学者之一。近十年来,他重点从事词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韵文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论文,或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转载,或为《新华文摘》所摘要,成绩显著,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现在,这些优秀的学术论文结集为《词学论考》,将出版印行。作为较早拜读此编的一名同行,这里,我想谈几点读后感,并郑重地向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词学的读者推荐这部好书。这部好书好在哪里?一言以蔽之,曰“冷”。词学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唐宋领域。固然,唐五…  相似文献   

10.
南宋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主要有三部:《乐府指迷》传吴文英的词法,以清真词作为典范,讲求下字运意的法度。《词源》虽然在字面、句法上,与《乐府指迷》相同,但它更重视词的命意,主张用姜白石的“骚雅”来润色清真的意趣不高。《词旨》强调《词源》的论词之旨,补充修正了一些《词源》表述不清或较为偏颇之处。作为同一词学流派的词法,它们递相祖述,使江湖词派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11.
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岳淑珍:《杨慎〈词品〉述论》指出在明代词学史上,杨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词学家。他对词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即《词品》的撰辑。他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当时流行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与四川大学梁钺教授合撰《灵谿词说》,自1982年起陆续在《四川大学学报》及其丛刊刊载。1986年夏,论唐宋词部分撰写完毕,编次成书,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不久即可问世。这是两位学者通力合作、精心结撰的一部词学专著,也是  相似文献   

13.
清人王鹏运所辑《四印斋所刻词》,有《南宋四名臣词》一卷。包括赵鼎《得全居士词》、李光《庄简词》、李纲《梁溪词》和胡铨《澹阉长短句》。应该说:王鹏运将此四公之词合编是十分恰当的。因为,从时间上说,四公都生于北宋与南宋之交;从政治态度上说,  相似文献   

14.
浦江清先生的词学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浦江清先生是一位博学多能的人物,词学研究只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部分。他是20世纪词学史上科学地阐释王国维词学思想的第一人;他用“以史证诗,以诗补史”的方法,对花蕊夫人《宫词》的作者及其真伪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考证,解决了词史上的“千年之惑”;他借鉴中国传统的诗论、词论和西方诗学的某些成果,解读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和温庭筠《菩萨蛮》14首,不仅新意扑面,妙趣横生,而且发明了两种全新的读词方法。他的词学著述虽然不多,但其贡献却是别具一格的。他的词学思想和治词方法,值得很好地加以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词学批评之风特盛,王端淑便是受这种影响而在女性词学批评史上成就斐然的一朵奇葩。她辑《名媛诗纬初编》,其中对"诗余集"所选词作之评点透露出她严谨的词体创作理论和高明的词学批评观:首次将"尊体说"推向了新的高度,比清代男性学者早了几十年;首次提出"诗老词秀"说,成为后世刘熙载等人"词秀说"的先驱;主张"以情铸词"的创作核心观;推崇"清新"与"朴切"的词学风格;又杂以"韵庄"入情"、"灵慧"可思"的创作技巧观,"兼容并蓄"的词家论,和重寄托、倡"黍离"的词作题材论,构成了她的总体词学观。她的词学观可视为李清照《词论》的嗣响,也开了明清女性词坛文学批评之先河,对明清两代词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慎《词品》多纰漏罗烈杨升庵《词品》卷二云:《草堂诗馀》‘朦胧淡月云来去’,齐人李冠之词,今传其词而隐其名矣。冠又有《六州歌头》道刘、项事,慷慨悲壮,今亦不传。按,“朦胧淡月云来去”,乃《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一词上片之结句。此词《尊前集》题李后...  相似文献   

17.
由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的(吴熊和词学论集》,是杭州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词学研究集成》丛书之一种。该书系国家及浙江省“九五”重点图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吴熊和教授是调学界著名学者,所撰(唐宋词通论》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出五版,期间多次获奖并被译介至韩国。本书选录了吴熊和教授历年来发表的词学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史人(文艺理论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诗刊物发表,是吴熊和教授词学研究的精华部分,内容大多属于词学的基础研究,专业性强。其中,第一…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代表词学思想、词学理论、词学批评最高水平的清代词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不断问世。然而,许多领域尚未开拓,例如在纵向史的脉络的把握上,在横向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的认识上,以及在个案的探掘上,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陈水云博士的《清代词学发展史论》(学苑出版社2005年出版,以下简称《史论》)出版,在清代词学经纬的构建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一宏阔的学术视野和史的发展观念是《史论》的一大特色。清代词学流派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对某一个或几个唐宋词人的推尊;清代词学理论的进步,也可以在唐宋词学中找到源…  相似文献   

19.
清人对往代文学诸体都欲振兴,期以超轶往代,故于此前文学派别,重现争论,如诗论性灵、格调、肌理之说,都是承续往代。词学亦然,但以宋人视同诗家余事,元、明曲盛而词衰,故以尊体为要,推原词体于《诗》《骚》、乐府与唐诗,反映振兴一代词学的强烈意识。其推本于《诗》,要求"风雅之正",有悖词体本色;推于屈《骚》楚辞,则于"美人香草"的比兴之旨有所契合;推于乐府尤其是南朝乐府,在音乐源流、词体意韵方面略有相通;推于唐诗,则以"诗余"解读攀词于诗,论七绝对词体产生的直接影响,较为接近事实,而否定词为"诗余",也是词体自尊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典"式语法著作。"文典"式语法著作贯穿着一个基本语法理论内核,那就是"品词"体系。在研究具体的语言对象时,东亚三国学者使用"品词"上各有所侧重,按"品词"分类情况不完全一致。站在东亚语史角度,可以看到,东亚三国"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存在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环流"现象,即由模仿英国"英语文典"等西方"品词"语法理论体系而创造了日语"文典"式"品词"著作理论体系,风行于日本之后,又进入到了东亚中国语、韩国语研究中来。因为特殊的时代关系,日本学者又有机会极力推广"文典"式"品词"著作语法理论体系,对中国和韩国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日两国语法学者对"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局限的反思,是各自国语语法理论体系变革的需要,具有摆脱《英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束缚,进而建立"东方语法模式"的"东方民族语法研究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