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婆是印度教神殿中的重要神 ,对于他的赞美,亦遍见于印度教各典籍.赞美方式之一,即称颂名号.印度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将千余名号奉献给湿婆.本文首先就湿婆神的传说故事、他的来源、围绕他建立的有关宗教理论,以及对他的赞颂的一般情况,做一必要说明,然后将这些名号自梵文原典译出并加注释,以为未来印度教的深入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汪平 《东西南北》2014,(13):24-26
他是时下印度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他没有傲人的种姓背景,凭借个人奋斗,成为大权独揽的地方"诸侯",并因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而备受称道;他从来没有卷入任何一起腐败丑闻当中,顶着高效、果断、廉洁这些标签;他也被视为强硬的印度教主义者,2002年他治下的古吉拉特邦发生2000多人死亡的惨案,他难辞其咎。他,是一位饱受争议的政治家,他,也是下届印度总理。  相似文献   

3.
一、印度教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只是同一种宗教演化的三个阶段。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宗教,它起源于古代吠陀教,中间经过婆罗门教时期,才逐步演化为印度教。虽然印度教和古代吠陀教和婆罗门教在崇拜的神灵、祭祀的形式、派的划分等方面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它们的本质没有变,信奉的宗教经典和基本信仰基本上是同一的。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的重要经典,如四部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一直被印度教作  相似文献   

4.
吠陀奥义书中确立的婆罗门教的基础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吠陀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教徒的圣典 ,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中包含的婆罗门教思想的基础观念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锡克独立运动在印度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它既对印度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印度当时的社会状况。本文试图探讨18世纪30年代末到60年代末锡克独立运动不断发展的历程,并从三个不同层次分析其胜利原因。锡克教产生于16世纪初期的印度西北部。这个教派的创始人古鲁纳纳克在综合、修正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教义。他反对多神教和偶像崇拜,反对种姓差别,主张在神面前人人平等。他企图通过宣传“普遍宽容”、自我节制,并虔信那个永生  相似文献   

6.
廖波  王观慧 《南亚研究》2023,(4):130-152+157-158
印度人民党近年来在印度政坛强势崛起,其政治成功离不开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支持与引领。印度人民党的政治成功不仅是施政纲领、选举策略等技术层面的成功,更是其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成功,而国族认同以及国族建构则是这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国民志愿服务团的主导下,印度的国族认同建构日益向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方向推进。实际上,印度的国族认同建构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国族认同,可被概括为“包‘熔’主义”,其是以包容主义为外壳、以印度教特性为价值内核、以印度教(文化)认同为基础的渐进式同质化的国族认同建构模式。包“熔”主义并非一蹴而就,其形成伴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其实践方式主要有身份改造、文化挪用和国民教育的“藏红花化”。  相似文献   

7.
苏非派是伊斯兰教内部的一个神秘主义派别。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苏非派也移入次大陆。从712年阿拉伯人在信德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小王国到1526年莫卧儿人到来的几个世纪,是印度苏非派活动的主要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契机,苏非派自身的发展经历也为它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11-15世纪是苏非派在印度的发展时期,它取得的成功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有过。它不仅确立了自己在伊斯兰教宗教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同时还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本文试就印度苏非派的发展及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它有一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印度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神话的重要宝库之一,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派系复杂,大体上可分为原始部族神话、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佛教神话、耆那教神话和其他神话等五大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主要记载于卷帙浩繁的《吠陀》文献(包括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和传承经典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往事书等典籍里。本文拟以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为例,探讨一下印度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阿米尔·霍斯陆是印度中世纪一位重要的波斯语诗人。本文着重评价了他在印度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吠檀多哲学自古代至现代一直是印度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也是当前印度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吠檀多和婆罗门教——印度教很多派别的信仰和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这些派别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吠檀多在传入国外后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吠檀多的起源和发展,吠檀多的基本派别及其在理论上的分野,吠檀多与印度教、佛教等关系,吠檀多的现代思潮和对西方的影响等等作一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印度中世纪的印度教帕克蒂运动是在印度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宗教运动。本文探讨了该运动的性质、起因及其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2.
宋丽萍 《唐都学刊》2008,24(6):91-96
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是以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为主体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主旨在于强调印度民族就是印度教民族,强调印度教文化价值体系.由于政党的意识形态受制于社会环境,因此,要不断作出调整.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五项政策原则、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印度政治和社会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曾打算研究所有主要世界宗教的社会心理:印度(印度教与佛教),中国(儒教与道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的意图是要建立一个结构模式,通过它可以将一种宗教取向与其他宗教取向相比较,同时可以使之与社会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实在联系起来。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从一个较小的主题开始研究,即信仰清教的中产阶级内在良心的产生是其后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为了检验这一假说他又研究了印度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文佛典对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婆罗门教在中国的影响不及佛教的影响大。但中国古代汉文佛典中有着大量对于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这些文献材料中保存了不少印度本国没有保存下来的内容,它们对完整准确地理解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主要差别或不同特点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印度教大会是一个机构庞大的印度教教派组织,是印度教各个派别的联合体。它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当今印度的社会和宗教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VHP的成立与发展 VHP成立于1964年,是由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的领袖M·S·高瓦克创立的。它的诞生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时代背景。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印度的惨败刺激了印度国内民族情绪的高涨。随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趋于激化,双方举行的数轮会谈均无结果,处于僵持状态。印度国内掀起反穆斯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伊克巴尔民族思想的发展和构成:他对印度穆斯林作为一个民族的理论阐述;他通过揭示民族主义与西方历史及基督教的关系批评印度穆斯林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他的民族思想中的宗教、政治意味;他的民族思想对巴基斯坦国家理论的影响。这些探讨都是在对伊克巴尔本人作品的细致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春景 《南亚研究》2009,(4):142-150
《萨姆帕特先生》塑造了印度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室利尼瓦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及最后退回到个人世界是对印度教人生哲学的阐释,同时,这一人物也体现了印度现代社会的矛盾及知识分子内在的焦虑和无奈。  相似文献   

18.
唐仁虎 《南亚研究》2012,(3):99-110
印度分治前后南亚次大陆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教族仇杀事件。事件刚刚发生时,便有进步作家进行抨击,后来又有不少作家反思这场灾难的危害。本文选择了前后相隔二十多年的三部作品,简要介绍其内容,分析几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造成教族冲突的原因,认为印度分治并非英国殖民者蓄意所为,而是分治之前印度本身的宗教政治因素造成的,因此印度分治造成的教族仇杀是教派冲突之灾。  相似文献   

19.
甘地是当代印度人民的伟大革命领袖,杰出的社会改革者和宗教改革者。他把毕生奉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引导印度走向了独立,他给印度人民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极其丰富的。甘地热爱中国,一直关怀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对我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他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不但在印度民族运动中起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亚非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也有过相当的影响。本文拟对甘地哲学和社会思想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甘地与中国的关系作一概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51年,印度刚刚独立不久,印度政府就指派中央社会福利部负责妇女事务。而提高 妇女的教育水平是这个机构的责任之一。我们通过考察印度妇女与教育的关系,可以知道印度 妇女的实际社会地位和状况。 本文分三部分,分别描述印度妇女(包括女童)的教育状况,印度教科书中的妇女形象和教 育与妇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