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百越民族绘画史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民族。百越人民所创造的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百越民族文化中的美术,也是中国美术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百越美术包括了百越民族的绘画、雕塑、工艺及建筑艺术等方面。本文则专述百越民族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根据百越地区古文化中发现和出土的绘画作品为主,并结合一些有关文献的记载,力求将百越民族绘画艺术及其特色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并希望得到美术史和民族史的学者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社会的奴隶制度,已经被彝族人民彻底废除了。过去被压迫被奴役的奴隶,已经成为国家和本民族的主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幸福道路。关于民主改革以前,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还有不同的意见。除了认为是奴隶制或基本上是奴隶制这个意见以外(如:“教学与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八——九合期·胡庆钧同志的文章,“民族研究”·一九五八年第一期·夏康农等同志的文章);有的认为是封建制或基本上是封建制(如:“光明日报”·一九五七年四月五日·张英达同志的文章,“云南大学学报”·一九五八年第一期·江应梁同志的文章);还有的认为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阶段(如:“民族研究”·一九五八年第九期·施修霖、陈吉元两同志的文章)。梁山同志和陈可畏同志的两篇文章,是赞成奴隶制、不同意封建制或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意见的。发表在这里,供同志们参考。今后有关凉山地区彝族社会经济结构问题的不同意见的文章,本刊还准备发表。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我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少数民族也都处于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先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在民族繁荣的基础上前进."(《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第17页)因此,研究佤族家长奴隶制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从实际出发,按照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工作,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四个现  相似文献   

4.
论藏族的一妻多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解放前藏族地区存在的一妻多夫这个历史问题,历来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许多藏族史学者认为,从公元七世纪前后,藏族进入阶级社会,形成为民族(部族阶段的民族共同体)。九世纪,吐蕃奴隶制政权在奴隶和属民们不断起义的打击下瓦解。十至十三世纪间,藏族地区分割为互不统属的各部落,社会经济逐渐向封建社会转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7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林蔚文的新著《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百越民族经济在整个百越民族历史上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越民族著名的水稻种植、纺织业、造船业、铜铁手工业等等 ,更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为中外研究者所瞩目。一个多世纪以来 ,尤其是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多年来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百越民族的名称、族源、分布、文化习俗、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有关百越民族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尚感薄弱 ,此前没有一本专著问世。因此 ,林蔚文研究员的这部新著…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侗台语民族的研究大多是零散的,主要以其中的某一个民族为研究对象,很少有从整体上来研究侗台语民族,特别是从它与百越、南岛语族之间的关系层面来研究。据研究,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南至东南亚诸岛,东方延至太平洋环形岛链的广阔地区,历史上曾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而侗台语民族则是这块辐射状的链环中的重要部分。侗台语民族不但是百越的重要成员,而且是百越的最直接的继承者。揭示侗台语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探求侗台语民族与周边民族的历史关系以及内部诸支系的形成与分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林蔚文研究员的新著《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全书36万字,分为百越民族历史概述;人口、土地与社会形态;原始宗教与图腾神灵信仰;社会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百越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等六章。书中还配有几十幅插图和照片。这是作者继2003年出版《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百越民族历史文化的力作,值得祝贺。 3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层次,《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脱颖而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作者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种文献及文物资料, 结合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有关资料,通过对涵盖于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以及越南等地的百越民族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8.
“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族”的总称,是中国民族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过去对百越民族史的研究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1980年6月17日至6月24日,在福建厦门大学举行了百越民族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南京、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高等学校、民族研究机关和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共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三十多个单位,六十多位代表,提出学术论文五十篇。主要围绕着百越民族的名称、来源、地理分布、文化特征、同中原民族以及现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援对古代民族地区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史实客观地论述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古代民族地区的重要建树:治陇6年,镇抚边众,开渠引水,郡中乐业,开创了安抚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的羁縻政策,为后世封建民族羁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经略岭南3年,百越民众“奉行马将军故事”,马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法律形式巩固自己斗争成果的将军,有力地推动了岭南百越地区郡县制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岭南地区社会进步和民族和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百越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研究百越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论文论著纷纷问世,例如蒙文通的《越史丛考》、蒋炳钊等的《百越民族文化》、陈国强等的《百越民族史》、董楚平的《吴越文化新探》、彭适凡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印纹陶》、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等,或通论或专题探讨了百越民族源流、时空分布、社会状态、文化内涵及百越与  相似文献   

11.
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扩大研究苏联多民族社会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过程的问题极其尖锐地提出来了。从苏联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及其作用来看,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大家知道,这个新的历史性共同体是多民族的,但它的特征却是社会政治的一致、共同的领土、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相同的精神面貌、一切大小民族统一的苏维埃生活方式。研究这个共同体的特性,揭示其历史发展中的民族关系,是苏维埃民族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苏联多民族社会的历史向全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这一革命保证了我国各民  相似文献   

12.
先秦秦汉散居于我国南方各地的百越民族各支系,其音乐舞蹈颇具民族特色。作为百越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人的音乐舞蹈对当时乃至后世部分后裔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进步,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拟据有关资料,对古代越人的音乐舞蹈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制定和实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事关大局。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经济建设中存在各种不同于一般发达地区的复杂条件和情况,这件事就尤为重要和关键。近几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经济发展战略转换问题。本文结合有关材料和笔者调查所得情况,对此试加论述。第一,从发展商品经济需要来看,民族地区必须从封闭的自我型发展战略向开放的商品型发展战略转换。解放后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少数民族可以跨越社会历史阶段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经济上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这个社会经济阶段。民族地区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14.
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新的分子人类学材料———Y染色体DNA能对民族系统进行精细的分析。百越系统被发现与中国的其他系统差异很大 ,而与南岛语系民族 (马来系统 )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已经研究的百越群体显示出遗传发生关系和语言文化类型的差距 ,这与百越的整体认同和地域分化有关。根据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民族系统遗传结构的三个特点。 1 百越有单起源的遗传学迹象 ,可能大约三、四万年前发源于广东一带 ,而后慢慢扩散开来 ;2 百越二分为以浙江为中心的东越和以版纳为中心的西越 ;3 百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由广东向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百越接触过的许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遗传类型。百越从广东经江西向浙江的扩散可能发生于很早以前 ,福建与浙江的越族群体是不同路线迁来的 ,在台湾原住民遗传结构中同样表现出这种二元性。西部傣族类群是很晚从广东迁出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壮族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阶段,是一个争论多年迄未解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有关记载材料说明,壮族在历史上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壮族不是独自发展的民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并受到中原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和严密包围,因而在原始社会瓦解以后进入封建制社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广西民族研究》于1987年第1期刊发了谈琪同志撰写的《略论壮族历史上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西北地区也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因此,民族问题始终是西北社会和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日益推进,越是向纵深发展,民族问题就会越显突出,为了有效解决实际的民族问题,就有必要从学术的角度对西北民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论西北民族问题的起源,主要探讨的是西北民族和中国其他民族在相互接触中形成统一格局的各种作用力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论古代百越及其后裔民族的纹身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纹身是古代百越及其后裔民族心理特征的一种外在表现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寓含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深刻的文化意蕴,孕育出很多与纹身相关的风俗文化事象。从古代美学的角度来看,纹身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装饰艺术形式,是古代民族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葩。本文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考证和探究了古代百越及其后裔民族纹身艺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与之相适应,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从很早起,生活在我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已不同程度兼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这就必然存在双语现象。双语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各民族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的提出,使得双语问题直接关系到各民族文化教育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随着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民族与民族交流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双语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9.
民族是在一定历史时代形成的。每一个民族形成之后,都会与其他民族发生社会关系。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些民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有些民族却只允许在本族内部联姻。各民族之间的通婚问题,是民族关系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关系,进行初步分析,望读者指正。 (一) 从五十年代开始至现在,根据中央和各地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大致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关于解放前凉山彝族社会(以下简称彝族社会)的性质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讨论已久,迄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我认为该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现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有关问题,与认为是封建制的束世征同志和认为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阶段的施修霖、陈吉元同志商榷。一、奴隶制和封建制各自的特殊点人们认识事物,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