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谢晓鹏 《青海社会科学》2007,1(1):168-170,14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和转换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毛泽东,各自从本党、本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反映本阶级利益的农民观。这两种农民观,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观和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观。前者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后者的彻底性和革命性,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可能彻底解决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从而也就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2.
景冬梅 《理论界》2005,(2):148-148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本文从中国社会的几个历史阶段的农民问题的纵向比较中,阐明科学地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否由无产阶级领导,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的伺题。这个问题历来被党史界所关注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现将学术界对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研究概况作一简略的介绍,并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否坚持走具有自己的特色的道路,是否能引导革命与建设到胜利,都同能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休戚相关。今天,我们深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正确地解决不同时期的农民问题,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而创立起来的,它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的萌芽阶段1924年到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浩大,席卷全国,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20年代前半期,毛泽东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工人运动上.对于中国的农民问题,他虽然从农民人数众多这一角度觉察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总的来看,由于他没有实际接触过农民运动,因而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还缺乏具体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加深了对农民地位的重要性和工农联盟意义的认识.1925年初,他对韶山一带农村情况进行了调查.是年秋,他到广州主持国民党宣传部工作,并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从这时起,他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和领导农民运动中.1925年11月,他在回答“少年中国协会改组委员会”所提问题时明确地说:现在注意研究农民问题.此后,毛泽东一直把农民问题作为探索中国革命的一个中心问题.在北伐战争过程中,湖南湖北等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农民阶级显示了巨大的革命力量.革命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革命不仅是一次真正的革命,而且这个革命不同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一次社会革命。一国胜利论是列宁运用历史辩证法解决俄国社会发展前途问题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不是主观的幻想,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科学分析当时具体条件的结果。新民主主义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取得的一大理论创造,是毛泽东从世界历史的高度考察中国革命性质和方向的成果,而革命的领导阶级从民族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的易移,构成中国革命性质发生重大历史转变的重要依据。系统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历史逻辑,对于正确认识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史中的历史地位,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未来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百年实践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践探索蕴含着历史任务变迁中的农民使命担当,基本国情未变下的农民要素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现实,国家现代化征程中的农民补短选择等内在逻辑。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践探索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主要是:坚持党对农民工作的领导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首要前提,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重要基础,坚持群众路线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则,保障农民利益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农民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毛泽东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方面,既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农民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一方面注重理论研究 ,提出了农民革命是国民革命的基本动力 ,建立农民武装、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等理论 ,并且对中国农村社会阶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实践 ,深入农村考察农民运动 ,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毛泽东的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于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与尊重、发扬农民的首创精神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农民观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农民运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历史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正是毛泽东的农民观的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深刻地揭示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一理论,在农民观上对马列主义做出了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革命史观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革命领袖毛泽东之于中国近代史的许多论述曾经是激励共产党人率领劳苦大众改天换地的精神武器,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指导近代史研究的理论前提。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的近代史论问题似乎已越来越明显地摆在研究者面前。不少学者认为,毛泽东之于中国近代史的有关论述是基于他对中国历史与国情的正确认识,这些论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依据,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性已为革命本身的巨大胜利所证明,故近代史学术界无须怀疑甚至试图放弃这些最富指导意义的论点而标新立异。至于对毛泽东的革命史观及其论点的内容、特点与指导作用予以具体分析,倒是一项弥足重要的任务。 无庸讳言,若干年来,对毛泽东的近代史论予以介绍、归纳和评述者大有人在,但似乎还很少从历史学的角度,具体考察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与  相似文献   

12.
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有待于先进文化的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寻先进理论的尝试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寻先进文化的历史就成为了从近代到建国的历史主线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作用,用什么样的革命政纲引导农民投身民主革命,不仅是革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的政策和策略问题,而且涉及到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中国革命道路等重大理论问题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到乡村农民运动的转变,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过程,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本文拟结合有关文献和历史事实,对中共早期农运工作做一个概要的考察,从一个方面揭示中国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革命斗争史角度来看,以五四运动为分界限,可以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习惯把前者称为中国近代史,这里姑仍其旧。我们党历来就重视中国历史,特别重视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许多  相似文献   

15.
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舞台上,中国资产阶级为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作了可贵的探索。然而,历史却无情地宣判: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历史把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推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领导和发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对此,有人认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搞早了,应该让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我们认为,决定中国革命领导权及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不是个人的主观愿望,而应是当时的客观条件及各阶级的本质特点。本文试图从分析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特点入手,论述中国工人阶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中国农民问题上 ,先后在湖南、广东、上海、湖北等地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 ,不断积累经验 ,并进行系统总结 ,形成了一套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他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策略是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这些思想 ,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生长在农村,与农民有天然的感情,了解和同情贫苦农民。特别是在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用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研究农民问题,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同中国农民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上领导中国农民的解放运动取得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宝库。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本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从一个农家孩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由于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解决中国农民的问题。总结和概括毛泽东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是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继承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指导今后的农村工作,而且是我们纪念毛泽东、缅怀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代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肖浩辉等五位同志,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职责,写成《毛泽东与中国农民》一书(以下简称该书),对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可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震撼世界的人民大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许多独创性的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始终存在着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用民粹主义思想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处理这个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革命和建设就顺利发展,反之则遭受挫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而农民问题和资本主义问题是这一理论所包含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一理论找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同主张从小农经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划清了界限。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间,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决不能不顾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追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提高,而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要害。重新学习、认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