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9,(20):117-117
一个女人,经医院诊断,查出了肿瘤。坏消息传来,她整日整夜无法入眠。有一个晚上,她披衣而起,慢慢踱到客厅,看着客厅里的一台音响,她想,要是自己走了.这音响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2.
伊丽莎白今年75岁了,独自一人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伯根县的一幢独立住宅里。她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家,节假日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望她。她有一个女儿住在附近,经常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她儿子也常常来帮她做一些只有男人能做的重活。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助手张方是个1989年出生的姑娘,她做了很多让我刮目相看的小事。有一次我发高烧,撑不下去只好去医院,医生让查血,她陪我在抽血处拿号等待。我烧得迷迷糊糊地歪在椅子里,她在几个窗口来回溜达,回来笑眯眯地说:"咱在8号窗口抽血,保证8一点都不疼。"果然,一点也不疼痛。我问她怎么知道号窗口的护士技术好,她说这么多孩子来抽血,其他窗口的小孩都大哭大闹,只有8号窗口,即使一两岁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一次聚会,得知我当了班主任,朋友给我讲了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参加了三次家长会的经历。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家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  相似文献   

5.
背负母亲     
母亲今年94岁,大部分时间在湘南老家与我弟弟、弟媳同住。前年,我退休后在江城搬了新家,便专程回去将母亲接来分享新居的快乐。母亲视力尚可穿针,在我28层公寓式居室里,她四望江城美景,高兴得象个孩子。我真想让她在这里长期住下去。  相似文献   

6.
一次聚会,得知我当了班主任,朋友给我讲了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参加了三次家长会的经历。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家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英语学习顺利完成,与高一年级这一中学承前启后阶段的英语学习密切相关。如何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高一英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和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自身多年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过渡。
  一、主动全面了解学生,搞好高中入学教育,奠定平稳过渡基础
  尽快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心态,引导他们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习英语效益。有些学生进入新的学校不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失落感、孤独感倍增,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学习似乎成了孩子的一种沉重的负担。在这样情况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首先应当配合班主任,主动去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朋友,帮助他们结交新朋友,熟悉新的环境,解决他们在心理上的“恐高症”。这样,孩子从你那里感觉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接受了你,接下来的学习也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了。笔者曾碰到过这样一个个案:有一个女生,刚升入高一时非常兴奋,成天忙着结交新朋友,觉得自己初中的基础打得好,高中学习肯定没有问题,可当她还沉浸在初中成功的喜悦中时,一次小小的测验却打倒了她,从此大有一蹶不振倾向。起初,我找她谈话她还很生气,对我爱理不理。于是我又找了其他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几次三番、不厌其烦地找她谈心,帮她一起总结,然后对症下药,与她一起定计划,慢慢地,她赶上来了,现在她在全年级英语学习上已经稳居前茅了。当我们把台下的学生都当作公主、王子一般尊重,和他们真心互动,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真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河之洲     
善,是一种循环 非典出现后,一位香港母亲送两个孩子到英国上学。孩子要被送走隔离10天,她很难过。但她说:“我的孩子为此很烦恼,但不管怎样,我认为这对学校好,对学校其他学生好。”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住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认识了一个姑娘,她不知怎么着就对我一见钟情。虽然我和我的妻子感情深厚,但我却拒绝不了她的年轻和美貌,任她热情与崇拜的目光下,我心中满是自豪、骄傲和兴奋。偶尔我和她约会去吃饭、听音乐。每次约会回来,我在妻子面前都有深深的负疚感,但我又总心存侥幸,以为妻子不会知道。直到有天回到家中,看客厅里乱糟糟地挤了一堆人,母亲泪流满面地搂着女儿,妻子的手上缠着白绷带,我急忙冲上去问怎么了,妻子躲开了我的目光,只是冷冷地说:“接女儿回家时,过马路不小心。”我脑子“轰”的一响,意识到了什么。我紧紧地盯着妻子,她的目光却始终低垂着,仿佛我是陌路人似的。我突然想起早晨出门时让妻子给我拿双皮鞋,她却神情恍  相似文献   

10.
创业母子     
<正> 凯伦·戴维斯希望她的孩子们了解如何经商,所以他们就开始经营了一个自己的企业。 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凯伦开始销售三种小型金融出版物,其中包括《公司金融》杂志。1990年她和她的第二个丈夫——作家兼电影制作人——彼得·戴维斯移居到缅因州海岸的卡斯廷来抚养她的孩子们.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戴维斯夫人认为她们孩子的教育将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今年过年我又不能回家了。 其实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大学毕业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留在了省城,成为天都餐饮集团的一名员工。天都在省城饮食界可是赫赫有名,平时客流量就极大,逢年过节更是门庭若市,过年不放假早已成了这里不成文的规矩。咱一个农村孩子,能进入这个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本来就已经欣喜若狂了,哪还敢有分外的要求。所以每年过年我都给远在偏远农村的娘寄上几千块钱,让她好好过年,然后更加拼命地干活儿,并很快引起了总经理的注意,并得到了他的认可,渐渐地成了他非常信任的人。  相似文献   

12.
筱陈 《领导文萃》2011,(14):128-129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巷口修车的大爷与一位教授聊天时,面带微笑地说,我比你幸福。教授不惑地问“为什么”?大爷说,你虽然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富有才华,但他们都不在你的身边。我的孩子在常人的眼里都不成器,女儿在巷口开个小卖部,  相似文献   

13.
“三尺讲台”,是一个短小的词语,其间包含的更多的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地点--“讲台”。讲台,对成人来说,对教师而言,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地点,或许,不热爱自身职业的老师还觉得讲台意味着双腿站得麻木,声音喊得嘶哑……然而,我们有否想过,“讲台”,对学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讲台在学生看来,是神圣的,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侵犯的,是严肃的。那么,作为学生队伍中最小的团体--幼儿,他们是怎么看待讲台的呢?曾经问过一个孩子“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孩子答得很干脆:“不好!”我疑惑:“为什么不好呢”孩子又干脆地说“你那麽高,你是大人,我是小孩,大人和小孩做不成朋友。”我大笑,心想:原来,在孩子的心里--“高差”,是最基本的,判断是成人或孩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佚名 《领导文萃》2008,(24):78-78
在一个轻松的场合,一个女孩双手举着酒杯向我敬酒。 不需要看她的脸.也不必去推敲她的内心,就凭这双手,我就读出了修养、尊重和真诚。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寓言说,猫在森林中打猎,猫头鹰让他千万别伤着她的孩子。“可我不知道你的孩子长得咋样啊。”猫有些委屈的叫道。“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最美丽,可好认呢。”猫头鹰虚荣地回答。“知道啦!”猫自管去打猎。他从一处矮树丛窜到另一处灌木丛,鸟巢里尽是些美丽的小鸟。直到第三处矮树林,他才看到一群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放开肚皮吃个饱。回来的路上,猫头鹰拉住了猫“你没伤着我的孩子吧?”“放心吧!我只吃那些长得丑陋的家伙。”猫头鹰回家,只见鹰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16.
他和她来到这个城市时,还是刚刚毕业的穷学生,租住在如乡接合部简陋的村屋里,连着几个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越著越急躁。幸好她是师范毕业的,就做了一块牌子,站到菜场里自荐给孩子做家教,被两个买菜的妇女看中了,她于是成了两个孩子周末的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17.
先说一个案例。
  我校的大课间活动中有一个分班跳绳的活动,是孩子们在完成了统一的广播体操活动之后的一项分组跳长绳活动。我把全班分成了两个大组,每组选出两个人甩绳,其他的人自由排队参与。集体跳长绳是一项运动量不大,但是很有趣的体育活动。六年级的孩子了,我想,应该能够领会这个浅显的道理,并且自觉地融入其中。然而,事实却并非我想象。两个大组的跳绳活动简直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首先是甩绳的两个人撂挑子。他们觉得自己站在那里一直甩绳,默默的奉献,不像那些跳绳的孩子那样受人瞩目,找不到一点儿存在感。其次是跳绳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队感。本来说好的是每一个人跳两个就出,可是有的孩子跳得很熟,自我表现欲望特强,于是就赖着不出。而有的孩子动作迟钝,一出马就把长绳绊住了,偏偏还振振有辞,绝不低头。这样一来,甩绳的人不甘心,跳绳的人不服气,整个活动进行得真是磕磕绊绊。虽然我也想办法对甩绳的规则进行了一些细微的改进措施,但是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8.
小妖 《领导文萃》2010,(1):133-136
1940年。罗斯福总统收到古巴一个12岁男孩的来信。“我亲爱的朋友罗斯福总统”,这种称呼在给总统的信中非常罕见。小男孩说:“我是一个古巴的儿童。我的家离你住的地方好像不太远。我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只有12岁.却经常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侯仁平 《科学咨询》2009,(22):79-79
一天下午,某家长气冲冲地到办公室找园长。一进门就很生气地说:“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这样,我把孩子放在你们这儿,是因为我看得起你们,但是你们是怎么对我们家长的,拽什么拽,不就是带孩子的保姆嘛。”兰园长一听,愣了,但是仍客气地向家长了解事情缘由,原来她是中班某幼儿的妈妈,因为孩子有点感冒,她不放心,就给主班教师打电话,可是打了很多次,主班教师都没有接听电话。  相似文献   

20.
书房的窗台上放了一个花瓶,瓶中插了两支不知名的花。说它不知名,全是无心之故。前几天连日阴雨,我驱车经过一个红灯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路边有一位中年妇女撑着一把雨伞蹲在地上,有一堆这种花摆在她的面前。我诧异于此情此景,开窗向她大声询问那是什么,她大喊着回答我,说是一种很漂亮的花草,似乎还有吉祥的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