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顾名思义,是指语言和文字。这里说的“语言”,是指口头语言;这里说的“文字”,是就广义而言,泛指一切成篇的书面语言,包括各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在内。“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在这之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为什么要改称“语文”呢?当时主持教材工作的叶圣陶同志有过一段极好的说明。他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  相似文献   

2.
按照礼貌策略,说话人为了维护受话人的面子,常使用一些策略来减轻其言语行为对受话人面子的威胁。模糊限制语就是人们常用的策略之一。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些言语行为会威胁到学生的面子,因此教师应适当用一些模糊限制语来减轻其言语行为对学生面子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4.
搀,就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现在的学生普遍学得比较死,不善于灵活变化,不懂得如何去自己获得知识,而希望老师多讲一些,他们多记一些,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搀一搀”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如何学习的“金钥匙”。这里的“搀”,应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去办。因为,习惯不是轻易能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则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方法,是读书的基本路子,定法则无,常法则有,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做到善于读书。  相似文献   

5.
华语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在中国或者其他华语区学习华语的人,二三十年之后,可能在不同的华语区生活,流动。为了面对将来的发展,我们现在的语言研究、语文教学,要考虑如何配合这个发展,如何调整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华语区之间应该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促进华语区之间的交流与了解,让不同的华语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充分参与各种交流等等,都是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考虑这个发展的前提和设想,以下相关的三个问题值得讨论:1.华人的迁移和语言的传播与融合;2.应该避免将语言文字政治化;3.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善于"引"和"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姿的面貌。许多对立矛盾的概念赫然并存:“简单”抑或“深度”、“人文”抑或“工具”、“感悟”抑或“训练”……颇有一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迹象。而同一篇课文,也因为执教者理念的不同呈现出迥异的课堂形态。特级教师靳家彦、王崧舟共同执教过的《辩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笔者试图通过同一节课投射出的不同理念,探讨两种课堂形态各有的优劣,以图更好地寻找属于各人自身的平衡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一部分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正在逐步转向对“语文教育学”的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研究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都是一些值得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试图谈谈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产生和使用离不开人的心理和认知。从认知角度分析模糊限制语不仅拓展了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视野,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认清模糊限制语产生的认知机制,从而明确其认知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它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大语文教育”思想,就是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能素质和非智能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1.
“歌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了便于记诵,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无韵的整齐句子。“歌诀法”是语文教学中习见常用的方法,人们常把“歌诀”片面理解为一定要押韵合辙,而把“无韵的整齐句子”排斥在外,这种看法是欠妥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  相似文献   

12.
程式,就是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一点也改动不得。戏剧演员的表演说唱,要有一定的程式,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有一定的规程;但语文教学由于教材的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运用固定的程式就要妨碍教学工作了。 何深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程式》中写道:“中学语文教学也应有它独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程式”。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积累词汇”、“过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学成为培养人才的遥篮,中学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实施“大语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评价是按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传统评价方法的改革探索,具有灵活性、机动性、权变性等特点,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素质,推进教育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机制,需要教师积极更新评价理念、在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不断有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模糊限制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所下的定义和分类问题 ,并用大量中英文例句阐明模糊限制语具有改变命题真值、取消会话含意、使说话人恪守礼貌原则之功能 ,以及被广泛用于日常会话、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浅谈英语模糊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模糊语在英语使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就必须掌握英语模糊表达法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技巧。本文选用会话和书面语中的实例 ,运用语言学原理 ,既注重语言形式 ,又注重语用效果 ,对英语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归纳 ,将其统归为三大类和八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以及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启发学生以模糊性思维去欣赏课文中的模糊现象,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来激发、诱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篇中存在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并基于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特殊性,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和实例研究。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例证分析,论述了新闻语篇中存在的模糊限制语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大脑中存在认知、习得和使用语言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先天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人脑中的语言系统是典型的语块聚合。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各个系统、语块既有领域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的神经回路,又互通互联、环环相扣、动感谐振,是复杂程度极高的、近乎可分解的动态过程。二语的认知、理解、习得是语言在大脑中的推理、加工活动,同时也是意义的表征过程和认知模块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是模糊语言学值得研究的一种现象。本文尝试给模糊限制语重新定义 ,然后从语法和语义、语用的角度探讨了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语义、语用和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