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调整价格的同时,必须改革过份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适当扩大有一定幅度的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的范围。”在三种价格形式并存的情况下,究竟以哪一种价格形式为主?目前理论界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以国家统一定价为主;第二种意见认为,应以浮动价格为主;第三种意见主张以自由价格为主。我认为浮动价格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最好的计划价格形式,从发展趋势看,必然要走向以浮动价格为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大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管理,分别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对其价格则分别采取统一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三种形式。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在计划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中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的采取统一价格,实行指导性计划的采取浮动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采取自由价格,它们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指导性计划的,其价格应该放得更开,也要实行自由价格。他们在谈到国家计划分配的生产资料时说:它们可以分成三块,“第二块,大致上同指导性计划相适应,形成公开的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价格可以随行就市,……。这里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价格要放开,同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浮动价格模式不是价格改革的目标,谈谈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学术界。一、实行浮动价格模式的理论依据不足1、浮动价格模式论者错误地理解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认为浮动价格的轴心和幅度是由国家来制订的,因而体现了计划调节,企业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自行调整价格,因而又体现了市场调节。所以,浮动价格从价格形式上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了。从表面上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价格体系的改革,我国的价格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计划价格,转变成了现在的计划价格、市场价格和浮动价格三种价格相并存的价格模式,这是一个复合性质的价格模式。许多同志把这种复合价格模式看成是理想的价格模式,认为这是价格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模式。 诚然,复合价格模式要比单一的国家计划价格模式优越得多,它重视了价值  相似文献   

5.
报告除对建国三十五年来的物价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外,着重阐述了改革价格体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二)与提高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三)逐步缩小统一定价,扩大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的范围; (四)与工资挂起钩来. 最后又提出解决好价格改革的几个突破口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进行一次意义深远的价材改革。价格的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认为:解决我国价格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放宽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以国家计划管理的、能随商品供求变化的浮动价格作为我国价格的基本形式,坚决缩小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我国的价格模式问题,学术界议论很多,但是,无论是“价格形式论”,还是“决策主体和价格形式结合论”,都忽视了价格模式的时间界限问题,这样,就使问题的讨论缺乏共同的基点,各执己见。我认为,价格模式应区别近期、中期、远期,价格总模式由近期、中期、远期三重模式构成。这是由于: (1)改革的渐进性。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要和计划、财政、税收、工资、金融等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孤军深入只能陷入困境。1985年价格改革孤军作战,零售物价指数急剧上升,工资改革滞后,改革效果减弱。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体制改革尚未深入,价格改革不可能走得很远,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还得实行指令性计划,在价格上不能统统由企业决策。我国整个价格体系都不合理,价格调控与监督等制度也不健全,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不可能一下子都  相似文献   

8.
均衡价格是在自由价格机制下形成的。探究均衡价格与价格机制的关系,对我国价格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价格体系合理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经过几次大幅度调整价格比就能实现理想状态。保证价格体系合理化过程进行的前提条件是改革现行价格管理体制,使我国的价格机制能够在自然运动中形成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目前的双轨制等价格管理办  相似文献   

9.
推出股指期货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股指期货最重要的功能应是价格发现。为了使价格发现这一功能得以体现 ,本文认为 ,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 ,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是 :法制问题、主体问题和指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对物价问题作了重要的论述。我们通过学习,深受启发,现就物价工作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物价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初步改变了过去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状况,逐步实行了灵活多样的价格形式。在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下,对一部分机械工业产品实行了浮动价格;对日用工业小商品实行了工商协商定价;对三类农副产品和完成统购、派购任务以后的农副产品实行了议  相似文献   

11.
杨坚白同志和何建章、张玲同志都力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应直接以生产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杨坚白同志說:“以生产价格为依据的价格形成,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經济本身的客观要求。”何、张二同志則說:“社会主义經济中存在生产价格的必然性。”按他們說来,这是由社会主义經济的属于社会化大生产或“社会化大規模經济”所規定了的。杨坚白同志把資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价格的形成,解释成是由于“社会生产已不再是簡单的商品生产,而是社会化的大規模生产”,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經济同样  相似文献   

12.
价格水平是价格动态的反映,它包括价格总水平与单个商品价格水平。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水平是否需要控制的问题,由于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在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因价格体制长期僵化,进行价格改革必然伴随着一个涨价的过程,因而主张在整个价格体系改革的进程中都必须对价格进行控制;有的同志认为,在价格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提出价格控制是不适宜的,容易产生混乱,引起改革思想和行为的倒退;有的同志则认为,在改革中价格控制只适用于价格总水平,而单个商品价格水平是勿需控制的;等等。价格水平究竟该不该控制呢?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格动态,无论是价格总水平,还是单个商品价格水平都应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价格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同价格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完成价格改革,除理顺价格体系外,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价格管理体制,才符合目标模式的要求,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试以拙见与大家共研。一、价格管理体制目标模式的机制和职能在讨论价格管理体制目标模式之前,为有助于本文主题的讨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价格管理体制的概念作新的、广意的理解。一般讲,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但我认为价格管理体制,不仅是对价格的组织管理,决策权力的划分和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设置,还应包括与决策权力划分有密切关系的价格形式(或价  相似文献   

14.
近来,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如何形成、利润如何分配和如何取得利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杨坚白、何建章等同志主张价格要以生产价格为基础,通过生产价格的作用,来瓜分各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利润。有些同志反对这种看法,认为决定价格的基础,只能是价值,利润应由国家来统一分配。这是一场原则性的争论,不仅是学术上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社会主义社会价格的基础,只能是价值,而决不能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论者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际的,是违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因而是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价格中应否包括地租熊映梧同志提出生产价格的构成应包括地租(《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22期)。顾志明同志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生产价格中包括级差地租,那么不但优等地的级差地租要大大提高,而且其他企业也会获得超额利润;如果生产价格中包括绝对地租,那么所得到的公式就不是生产价格,而是商品的价值;如果把垄断地租包括在生产价格中,那么所得到的也不是生产价格而是垄断价格(《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对于顾志明同志的上述第一点和第三点意见我比较赞同。关于第二点,我觉得有商榷的必要。我认为,生产价格构成中应包括绝对地租。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撇开农业部门只讨论工业品的生产价格形成过程。因为“平均利润和由它调节的生产价格是在农村关系之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正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阵地,也是计划的依托基础。而市场机制则是商品经济及市场运转和发展的基本因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经济运行调节机制模式,由指令性计划直接调节为主向市场间接调节为主的转轨。但究竟应采取怎样的市场机制运行结构模式,是很值得探讨的。在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调节方式方面,有的同志提出:实现向新调节机制模式的转换,市场和价格的放开是个关键。认为只有在市场和价格放开的条件下,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力量的推动,来实施与新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中,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主导力量,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些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不应该要求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从根本上说来,全民所有制也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所有”。也有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不如集体所有制经济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应通过改革,使它变为集体所有制。上述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全民与集体两种公有制经济没有高低之分,不存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后者认为全民企业不如集体企业,全民经济在我国不仅不应是主体力量,而且连存在的地位也没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产品定价存在着企业缺乏动力、价格听证会流于形式、损害消费者利益、无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等问题 ,价格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福利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状况 ,在低激励强度的大方向下 ,对于某些对生产效率要求较高的企业 ,以及那些棘轮效应不太明显的企业 ,应该选择固定价格或者价格上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垄断价格的认识很不一致。在苏联,有人认为在垄断条件下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依然存在,垄断价格仍然要由生产价格来调节;有人又认为,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在帝国主义时期同时存在,它们都是市场价格的调节者。在美国,有人认为垄断价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从而也就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在我国,有的同志则认为,垄断价格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市场价格的调节者,但也受到生产价格的影响。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册)虽然指明,在垄断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表现为垄断价格,但对于决定垄断价格的价值基础,却没有作出具体的说明。由于垄断价格是当代资本剥削最重要的经济手段,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因而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揭露垄断剥削的实质,对于分析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上涨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垄断价格并不是垄断条件下市场价格的调节者,它本身就是作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价格的基本形态而存在的,因此,垄断价格应当有而且必然有不同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基础。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混合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混合经济模式又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同。如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社会经济是“公有制主体混合经济”。笔者认为,无论是按西方经济学的标准还是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混合经济模式实际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我国现有的各种经济形式达五、六种之多,并在不断地衍生,这些经济形式共存于同一基本制度下,形成性质各异的市场经营主体;在资源配置方式上,计划和市场调节是纲举目张,共同作用于社会再生产,促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社会生产结构逐渐摆脱了单一化、雷同化而趋向多样化,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复杂的经济格局。在这个层面上,社会经济形态可谓之“大混合”。在微观层面上,市场运行机制促使现有的各种经济形式冲破传统分工界限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