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在今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把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就是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教育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方便、高效、娱乐化的网络选秀节目逐渐兴起,吸引了青少年群体的关注。网络选秀节目具有过度娱乐化、群体年轻化、广泛互动性、社会现实性及粉丝饭圈化等特点。它对青少年价值观既能起着积极引导作用,在某些方面又同时产生消极阻碍作用。规范和引导网络选秀节目,弘扬网络选秀节目中的正面价值,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将这三方面协同配合起来,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选秀环境,向青少年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青少年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和进行交流.但网络的虚拟性也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儒家思想中"仁"、 "爱"的思想,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对爱的渴求,也使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对待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爱,是青少年摆脱网瘾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4.
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陋的一面。当前,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一些网吧经营者由于受利益驱动,违规向青少年提供含有色情、暴力、赌博的有害信息,使一大批青少年沉迷其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与网络相关的犯罪丛生,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的内在结构性风险,导致已有的借助技术、法律、道德以及日常控制等实现的社会控制方式,在应用于青少年网络行为控制时,面临一种悖论或失效的处境。基于对网络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共同治理、网络素养教育、需要满足场域转移等多个面向,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交互性、便捷性、隐匿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在青少年的公共道德教育方面独具优势。在特殊的网络时代,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从预设、生产、内化、治理几个角度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产品,理性地去构建、探索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新路,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功能,提升青少年的公共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7.
2017年网络直播行业在爆红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弊端;直播门槛低,内容涉及诈骗犯罪、色情淫秽、伦理道德等问题导致网络直播的低俗化、极端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手机直播要良性的发展是离不开相关部门、公司、公民共同营造、维护网络直播环境。本文分析网络直播低门槛出现的问题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网络信息使一大批青少年沉迷其中,深受毒害,部份青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笔者对2005年以来横县辖区内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进行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因沉迷网吧而引发的犯罪案件40件89人,盗窃20件44人,抢劫6件11人,抢夺2件2人,故意伤害5件12人,寻衅滋事4件16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一种新形式的欺凌——青少年网络欺凌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防范青少年网络欺凌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营造愉快氛围,监督青少年文明上网;在学校中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制定干预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社会氛围;青少年加强自身网络道德教育,提高自助与互助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同居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同居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性吸引为基础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转型、消费文化、社会问题等角度对网络同居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网络同居这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蕴涵着青少年对交流的渴望、对性知识的窥探和对两性关系的嬉戏;同时折射出青少年在性知识方面的贫乏、性教育的缺失以及青少年辅导与服务的缺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对青少年适用监禁刑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司法机构纷纷开展青少牟社区矫正的尝试,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建立一整套以“青少年为本”的社会支持网络.挖掘和整合各种建设性的社会资源,有效地帮助个体解决危机、促进个人正常发展,从而实现被矫正个体的再社会化过程。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重要作用.认为应该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和有关机构的重要资源,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掌握必要的社会知识和生存技能.使个体实现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社会问题,许多家长、教师都为此苦恼,学生本人更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危害、原因及其干预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金色年华》2007,(9):4-6
我国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近年来一直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结论竟大相径庭。应该承认.在人数巨大的青少年网迷中,存在心理疾病的只是个别人。那么,青少年喜欢上网是“网络上瘾”还是“高度热衷网络”?面对社会普遍的恐慌与焦虑,我们该不该换一种积极的视角去观察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有没有可能拽也不同的诠释? 为此,本刊特发表两篇视角不同的文章。意在对青少年上网问题作出更积极、更客观的探讨,更试图将孩子们“沉迷的危机”转化为向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萨萨 《职业》2017,(27):111-1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使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世界并不完全是净土和乐园,网络净化缺失及网络监管滞后,使得网络文化中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本文主要简述了三个方面:网络成瘾的定义及表现、网络成瘾原因、优势视角理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中的运用。从而唤起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得益于网络信息,但也有不少人在海量信息前迷失了自己,表现出网络信息强迫现象。网络信息强迫有明显表现及危害,深入研究其外在环境的诱发因素,制定出综合防范体系以削减外因的影响,对解除青少年网络信息强迫现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勇 《现代妇女》2014,(3):45-45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方便和愉悦,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譬如黑客、计算机病毒、网络色情和网络恐怖主义,而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在频繁的上网冲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网上垃圾"。青少年天性中的模仿性和好奇心,令人担忧频繁的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某些犯罪技术并转而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开展资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和资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要努力打造红色网络文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氛围的优秀平台.充分彰显红色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初级群体呈现出衰弱的变迁趋势.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初级群体的变迁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角色等的培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在青少年从社区获得社会支持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其自身成为社会支持网络的志愿者,使青少年、家庭、社区成为一种"共生"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为人类的延伸,产生出虚拟现实空间,人类获得虚拟的自由,从而对网络有着实际的亲和力,并享受着虚拟现实。虚拟空间也使网络成瘾者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迷向感。面对网络虚拟空间的迷向感,要引导青少年摆脱对信息技术、虚拟空间的崇拜。感受现实,体验现实,用现实的力量和精神,解决虚拟空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