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涛  胡远培 《现代妇女》2014,(12):I0103-I0104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具有马克思哲学的特性,不断被发展和丰富,及对现实具有重的指导意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重内容。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各交往主体之间交往形式有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又有了新的内涵和求。本文在结合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思想脉络及国内外对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内涵和特征,从而概括出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有着把脉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的交往视域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本文以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为依托,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开展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扩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和普遍的交往。这需要不断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新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人类社交方式,这种虚拟的间接的社交网络带来了新的交往模式,离开了一定的社会情境线索(如外貌、空间特征和非语言线索等)也导致了传统的人际信任观发生了改变,而本研究就是从调查网络人际信任度、现实人际信任度、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向出发,研究网络社区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从而找出较为合适的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及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置身于网络空间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由于网络空间的超时空性使网络这种现代化的交际工具具有极大的便利性、时效性、经济性和丰富的信息含量等特质 ,因而网络人际交往正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然而 ,科学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以网络为载体的交往方式在促进人们的全球意识、效率观念、信息知识、平等观念增长的同时 ,也难免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来讲 ,他们的心理成熟、发展较之成年人相对薄弱 ,更容易受网络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 ,深入研究网络交往方式对青…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方式,人作为交往活动的主体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推动下,通过生产实践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数字化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网络交往也日渐呈现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但是网络交往的经济方面所呈现的利弊也日益凸显,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要认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网络交往的发展,推动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雁骄 《现代交际》2010,(10):103-104
网络交往有利于人的平等发展,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增强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力等等。但是,网络交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矛盾和消极影响。主体易产生自我认同的危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人们易远离理性,人对电脑和网络的过分依赖等。对于网络交往这种交往实践,我们不但要利用它的积极作用,使其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针对网络交往的负面作用,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网络交往。  相似文献   

8.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重要课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网络规范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教育传播能力;二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畅通网上交流渠道;三是开设网络心理教育论坛,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四是建立一支专业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胡恒丽 《职业》2012,(35):128-129
在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教学要切实可行且有效,需要高校与社会积极互动,沟通协调,共同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笔者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实现社会互动,提出了由稳定基地到校企合作再到大社会的设想,旨在使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其理论基础和社会必然的趋势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落实,是体现其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本质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势在必行。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落实,必须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逆转思维,将视野锁定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贯彻和落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成体系的理论为基础,大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研究路径,坚持交往实践这一力量之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起点和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最终成效的评价依据。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的创新观念,努力树立主体间性的交往观,务实积极有为的阵地进取观,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定位,为构建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任隆男 《现代交际》2014,(6):230-230
交往可以说是马克思进行唯物史观构建的基础性及总体性范畴,它不仅被融贯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不同时期,而且以实践为基础,强调人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周遭的人进行交往,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并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交往理论。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探讨了其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晓芙 《现代交际》2011,(8):207-207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运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实践教学的平台和模式,对于激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立杰  刘玲  师伟力 《职业时空》2008,4(5):109-109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的两大要素,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二者在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渗透于教书和育人的各个环节,其发展以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为核心,辐射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是校园人际氛围的主旋律。谋求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共青团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重大,而社会实践是共青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在当前形势下的育人功能和实现途径,为后期构建共青团社会实践体系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 《职业时空》2010,6(8):183-184
高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互联网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阐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机会以及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与热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学科关于主体间性思想的研究及其反思为主体间性问题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转型、创新视野及其研究领域创设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对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认识的深化及其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也从内部刨设了主体间性问题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交往中的越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促生了网络交往这种新型的交往方式,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越轨行为,这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网络交往的特点、网络交往中越轨行为的判定、类型、处罚、影响等内容的详细阐释,对青少年网络交往中的越轨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大学生交往困惑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剖析了当前大学生在交往思想和行为上的七大困惑,建议在"两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学生交往观的心理辅导,在教育研究中重视学生交往问题的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