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宗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当前大学生教徒也越来越多。宗教信仰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优缺点都很突出。相对于国外的宗教教育,我国对这种教育的发展还没有重视起来。本文简单分析了宗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对相应问题阐述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宗教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力较大,作为思政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其研究,特别是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四所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研究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校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方面,应该尊重信教学生的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应该根据高校教育与管理的特点,探索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新型的政教关系,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以新型的领导方式和教育意识来对待大学生的信教问题。根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原则,高校就是把信教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信仰供给侧"概念是基于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学习,结合对宗教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理论的梳理而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大学生宗教皈信已成新常态,且呈发展趋势。通过分析高校信仰供给市场的现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宗教皈信的现实依据,可以认为大学生宗教皈依的根源主要在于高校信仰供给侧自身的缺陷,如何正视和超越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对温州市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基督徒的数量有增长趋势;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宗教环境的影响大,表现为接触和坚定信仰的时间早,信仰状态虔诚,参与宗教活动积极,受洗比例高;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发达,数量多、规模大、组织严密规范、宗教活动活跃,大学生信徒的归属感强。高校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积极进行疏导、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大学生社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社团形成的动因并分析其对管理活动的影响,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文章在对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大学生社团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分析了社团形成的主要动因及其对高校管理活动的影响,将为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将来信教可能性的"自我预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宗教兴趣"和"宗教评价"对大学生未来信教自我预期有关键影响,其他各种可能的因素均受这两个要素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应对思路,要从"预防"拓展到"规范"。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尤其是宗教与法律、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关系的教育,使大学生都能有意识地在法律框架下理性对待宗教信仰,使他们能够在现代多元宗教环境中,理性、和平地处理信教与不信教、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辨析正信与邪教,正确理解宗教与国家安全、政经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宗教传播的渠道更加便捷,传播的人群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思维活跃,具有较高理性,对文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而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自然受到关注。对946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宗教有着公允、客观、科学的认知,能正确认知宗教的性质、起源、发展和作用,正确认知与宗教相关的一些社会现象,但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普及宗教基本知识,消除宗教神秘感;加强与宗教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抵制非法宗教活动;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9.
受改革开放后"宗教热"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信仰宗教现象,并且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信仰,以及信仰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成功,而且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兴亡成败。因此,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显得极其重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相关知识,探寻这种宗教现象的起因,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特别是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现象,引导他们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发现:高校宗教传播范围广、频率高,值得关注;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趋于宽容,潜在信教人数较多。建议高校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注重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位一体"角度教育引导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杜景丽 《现代交际》2010,(6):175-176
大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冲突现象对学生成长成才以及高校的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形成了严峻挑战。性别、城乡背景、学科、独生与否的差异是影响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正确把握这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在这些方面的不同,有利于针对不同特点的大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加以引导,有效化解冲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祯聆 《公关世界》2023,(2):124-126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下,解读高校网络舆情影响下思政工作的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思政工作开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从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着重提高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净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环境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实现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舆情管理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督教在高校的迅速传播,大学生成为基督教传播的对象。对浙江省H市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少、比例小,但绝对数字较大,且呈现增长趋势。信教动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信教途径日益多元化、信仰非法基督教的情况显现等是当前大学生信教的主要特点。基督教的正向价值、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高校教育引导的缺位等是导致"基督教信仰热"现象的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的信教问题,需从引导其理性看待基督教、妥善解决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加大对宗教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王莉 《职业时空》2009,5(12):148-149
互联网在高校的日益普及和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对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是网络失范行为,严重地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从大学生上网现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媒的主要精神产品——新闻,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建构。作为校园传播绝对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对灾难新闻的接受具有关注度高、接受渠道多元化和理性传播等主要特点。高校应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和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的组织传播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接受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16.
高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担负着规范大学生行为和塑造大学生思想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为依据,从构建辅导员创新体制、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内涵建设、更新教学手段、构建辅导员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强化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等方面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体系构建,对高校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推进形成多个方面的影响。高校教育改革需要结合自媒体时代发展特点,深化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发展改革,提升高校网络舆情预警能力及防范能力,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能充分满足新时代人才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甄伟锋  韩晓燕 《现代交际》2014,(10):245-245
新媒体的出现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同样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特点出发,对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和高校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群体的管理工作重要性凸显.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造就了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因突发事件的影响,对高校危机管理造成巨大压力.高校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高校突发事件特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盛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在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群体"后宗教"现象对广大青年产生影响,因此,要在"后宗教"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其路径选择,即坚定立场、理论武装、宣传普及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