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能力则是影响实践成果的重要因素,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则是能否立足社会的重要的测量尺度,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本课题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变成了一种形式,只要求学生上交实践报告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着内容单一、流于形式等薄弱环节,难以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和学校双向受益及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郭金梅 《公关世界》2023,(6):144-146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劳动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优良品格。同时,在传授任何知识的时候都讲究要知行合一,通过开展劳动实践能够更好地深化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意义,并且是让学生感受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要体验。因此,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重点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劳动实践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欣  徐放 《职业时空》2008,4(10):165-165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阶段转变,高校毕业生的数目大幅度增加,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完善就业制度,转变就业观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从各方面的研究和事实来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其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实践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大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实际工作,从而达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认识自我、提高素质的重要教学活动.但在实践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缺乏系统的过程设计、领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应统一认识、整合资源,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7.
于国良 《现代妇女》2014,(12):92-92
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途径,具有重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路径,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姚娇娜 《现代交际》2014,(4):239-240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中的社会实践模式大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很好的起到磨炼意志和增长才干的活动效果,满足不了广大青年学生的需要。特别是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后,符合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体系还尚未成熟,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又对快速高效向前发展的当今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应用技术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的紧迫性,阐述了在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生的目标下构建新型社会实践体系,旨在为社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条以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首先,论证了实践教学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并从四个角度对教学实践改革进行了再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设计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流程,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艳坤 《现代妇女》2013,(12):355-355
针对当前课程体系中实践教育的滞后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逐渐被虚化的问题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应该实现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接,即: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实践教育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实现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史俊洋 《现代妇女》2014,(6):187-188
本文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还要注重社会化。在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注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考评机制,实现社会实践的专业化、特色化,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持久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金鑫 《职业》2013,(20):156-158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锻炼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磨砺大学生意志品质,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感和社会适应性,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形式。本文初步剖析了我国现有的“主题式”社会实践的根本局限,解读了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全面参与、个性发展”的社会实践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在校大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大学生在即将迈入社会时,会迷茫,没有目标,所以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前提是学校要做出合理的教学实践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社会实践机会。本文就目前大学教学模式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袁绍成 《职业》2013,(12):33-34
大学生“道德银行”是网络时代催生的产物,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离不开网络。具体来讲,网络运行是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载体的技术路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道德银行”构建目标的实现平台,大学生应在网络社会里实践“道德银行”。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实践育人的总体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将CDIO模式应用于工科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工程管理模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可以提升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和项目化思维,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本文以中国计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探讨CDIO应用于工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新做法,以此探索普通工科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形式、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中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大学生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在通过社会实践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高校必须采取针对措施,扩大社会实践正功能,抑制其负功能,使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明确现实角色并向未来角色的转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接班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是高校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效率十分重要。大学生党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西独立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共青团是青年自我发展、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政治组织,是青年学生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重视实践精神的培养,可以指导大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善于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上海高校数万名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基层、走进社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对上海六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社会政治生活,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处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缘于网络呈现政治意识自觉拓展、群体效应的酝酿、实践场域与能力扩展以及诉求多元化与渠道缺失等特点,其形成过程表现为以热点追踪为信息源、话题讨论、观念内化、行为实践由外至内再外化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机理,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网络信息机制建设;优化网络政治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热点话题的管理;加强网络疏导,引导大学生网络群体活动有序开展;加强网络自律,树立网络名人、榜样示范效应这四个维度来建设,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和谐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