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科研活动中解构性的异化产物,使学术科研活动处于紧张错位状态。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置于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从内外动机视角探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从研究生个体出发,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干预。因此,明晰学术场域与其他场域关系的界限,矫正制度偏离,凝结学术伦理基本共同观念,应当成为引导研究生个体形成良好学术价值观、规避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刘淑霞 《现代交际》2010,(11):247-248
教育电视的观众主要是从事教育活动和接受教育的人群。当代大学生无疑是这一受众人群的领军者。本文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对于教育电视节目的认知情况,期待对当前教育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心理文化学的伦人认为中国人是以我为中心构建亲疏不同的圈子,不同圈子行事规矩也不同。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信息行为的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纸质资源时,和馆员越亲,在图书馆越能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行为上也能做到彬彬有礼,反之则不然。喜欢电子资源、喜欢上网是当代大学生信息行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132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大学生的危险行为.结果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要低,但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仍具有普遍性;不同年级、学科、性别的大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的比率不同.对此,高校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采取措施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20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调查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生用药知识和用药不良行为,探讨该校对学生进行健康宣教的必要性.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2.6%的学生药物知识并非来自正规健康教育,对常见药物知识的知晓率为50.2%,不良用药行为率为50.9%,81.7%的学生希望学校进行药品知识宣传教育.结论:应对大学生进行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的知识,预防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其身体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明显的亚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简约、形象、多样和随意的网络语言,从表面看是应对网络交流的技术性、娱乐化反应,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和逃避,对群体认同的追求和构建。大学生喜欢“宅”在网络、热衷“恶搞”经典、沉溺网络游戏,这既是回避主流社会规训、压力和责任的“仪式化解决”方式,也隐含着对新意义的探索和诠释。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日渐依赖,已然形成网络亚文化信息圈、交际圈、娱乐圈、舆论圈相互叠加的亚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网民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网络平台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网络非理性行为对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稳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树立大学生选择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大学生人数众多,生活资源消费量庞大,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生活资源再利用潜能。依据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生活资源再利用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80%的大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资源再利用意愿,但缺乏有效的利用平台。流行的大学生物品二手交易并不理想,为此搭建一个具有"4U"特征("U盘作用"资源中转、Utility实用高效、U化平台、University生态校园)的大学生生活资源再利用U平台,值得高校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集群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由于高校在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不时出现的大学生集群行为成为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本文从社会学社会控制的视角出发,认为目前的大学生集群行为主要分为管理失当类、社会事件类、涉外事件类、情绪冲动类四种类型,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匿名性、无组织性、情绪性、狂热性、失范性、短暂性等基本特征,可以通过事前预防和控制、过程控制以及事后控制等社会控制环节.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网络群聚行为和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做了明确的界定,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形式,归纳总结,分析网络群聚行为特征和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表现,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网络群聚行为存在广泛的消极因素以及网络群聚行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意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的重视,成为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作为具有较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且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支重要力量,影响着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但我国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进行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对此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厘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和特征表象,引导其有序参与网络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互联网金融的诱惑之下,大学生网络借贷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例如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网络金融界最为流行的一种大学生借贷方式。本文对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研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一直居高不下,由传统犯罪手段逐渐转化为新型的犯罪模式,例如:传销、网络犯罪等,可见大学生法制教育滞后,大学生法制意识较淡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有生力量,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和使命。本文着重研究西安市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于涛 《现代妇女》2014,(12):I0067-I0068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催生了以“微博”、“微信”、“贴吧”为载体的网络新媒体,这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交流渠道、学习方式、思维模式。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求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与途径,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趋利避害,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问卷、攻击性行为量表,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贵州省83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较好,虚拟人际关系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虚拟人际关系与攻击性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越好,越能融入群体,其攻击性行为便越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抽烟行为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抽烟心理和青少年抽烟心理有显著的差异.作者从大学生自身心理年龄特征出发,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建议借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行为管理模式,以减少大学生的抽烟行为,让他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高校女大学生是大学校园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性别等因素差异导致其不愿意过多的参与体育锻炼,也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认识,因此,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办法,促进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部提出双一流建设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院校未来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大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普遍情况,并给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学术素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