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青年研究》2009,(6):F0004-F0004
《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排规范,进一步提高来稿编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请广大作者在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研究》2009,(5):F0004-F0004
《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排规范,进一步提高来稿编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请广大作者在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3.
从成年礼的社会学分析看青年研究的理论建设可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会对我们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青年研究要进入学术研究的殿堂,应该确立它的学科地位。青年研究应建立在法学门类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青年基础理论研究应以社会学理论为旨归,以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青年研究为基础,以宗教学、历史学、法学、民俗学等学科青年研究的资料为条件,加强青年研究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当代青年研究》2006,(5):F0004-F0004
《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此,诚征青少年研究类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5.
青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应从厘清“谁是青年”和“青年是谁”这两个问题入手,不求构建那种主观的、封闭的庞大体系,而应注重回归青年自身,回归社会与青年的种种互动关联研究,在一个开放的状态下,在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吸纳和吸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走一务“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逐步改变中国作为青年人口大国却是青年研究弱国的不合理局面。  相似文献   

6.
新年献词     
从1981年创刊至今,《当代青年研究》走过了30个春秋。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当代青年研究》本着“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位,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并进的原则,发扬系列性报告和集束性专题的特色,成为了中国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并逐步发展成一本兼具学术性、前瞻性和多视角的专业性刊物。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青年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是将自身作为对象的认识,对青年研究的反思,也就是对青年研究已有的认识进行再认识。中国青年研究目前尚处于前学科阶段,必须站在社会变革之中和学术探讨最前沿,青年研究才能有真正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2007年,第一届青少年研究基础理论建设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青年研究30年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回溯,对青年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以理性分析。在这次研讨会举办前后,《当代青年研究》刊登了一系列有关青少年研究理论反思的专题论文,使得2007年成为了青年研究界的理论回顾和思考年。时隔两年之后,当代青年研究论坛暨“第二届青少年研究基础理论建设研讨会”于2009年5月在杭州举行.是对青年研究进行深度反思中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代青年研究论坛”暨“青年研究基础理论建设研讨会”.本综述对青年研究三个历史时期给予了梳理和分析,概括了我国青年研究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阐释了青年研究的“对象”、“定位”和“途径”等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试验区”,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变革较快,具有许多开拓、创新的特点。相应地,广东青年研究也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崛起,产生许多富有特色的理论成果,成为国内青年学科建设和青年实证研究的一支劲旅。当前广东青年研究的格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广东青年研究走向稳健、走向深入,依托主要研究教学机构,形成各有特色、互相补充的格局。其一、以课题研究为主,这是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的特色。作为团省委属下的一个事业单位,担负着完成团省委及上级部门布置的课题的职责。近年来,他们开展了青少年犯罪研…  相似文献   

11.
以东方民族特点丰富世界青年研究──第二届亚洲地区青年问题国际研讨会开幕式致辞金志各位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的同事们:我谨代表国际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对第二届亚洲青年问题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这届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得到了澳门政府的大力支持。会...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都必须具备史、论与方法这三项基本条件。在今天,青年社会学作为青年研究学科建设领域的主流,我们理应把青年社会学史的研究尽早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只有当我们完整地清晰地勾勒出青年社会学发展的线索,科学地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才能使青年社会学本身不断地走向成熟。弥补青年社会学前学科阶段的“盲点”心理学、教育学对青年期或青年的研究,为青年社会学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者的历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割断的。我们把前者看成青年社会学建设的前学科阶段。研究青年社会学史,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研究,标准问题是基础性问题。在学者们通常使用的七个标准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学科标准和方法标准。我国的青年研究还没有成为建制性的学科,研究者的学科化诉求需要考虑在非行政权力干预下的基础条件,包括青年是否是独立的知识领域、青年研究的理论硬核等问题。在现实条件下,青年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问题意识,即青年本位的、社会关怀和公共性自觉下的自主意识、理性精神和怀疑、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青年研究的发展态势也十分喜人: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效益不断提高。然而,在青年研究走向深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仅从方法角度作若干评述:一、多样性和主旋律问题近年来,青年研究中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多样,面对这样的现实,青年研究当然不能拘于单一,需要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样性。青年研究应当覆盖发生在青年中的种种现象:积极的因素,消极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研究发展的简要回顾,从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两方面评述了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现状。研究认为,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的标志.应该是独立研究对象及其知识体系以及方法论的确立;不论是青年学还是青年社会学.目前仍然处在科恩所说的前范式阶段。文章从知识体系方面对西方学术成就的借鉴、经验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及研究队伍的整合等方面阐述了对青年研究学科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研究》2011,(12):F0004-F0004
《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学术刊物,每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7.
"啃老"视角下的青年未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青年就业问题.而研究起点则源于一项关于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由“啃老”现象引起的代际经济矛盾及其化解成为本文研究青年就业问题的切入点。“啃老”行为的直接表现即为有劳动能力的青年未就业,本文由此拓展研究,从青年就业群体的微观主体视角分析影响其就业进入的多样化因素,并从宏观政策层面进行多层次的青年就业促进政策思考,最终建议社会对各种原因形成的青年未就业现象在态度上予以包容,在政策上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18.
青年研究和青年学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表面繁荣与热闹的青年研究,以及一大批冠以《青年学》名义问世的成果,并不能掩盖青年研究事实上处于前学科时代的状态。本文试图理解这种宏大建构愿望与现实学科建设之间的张力,并在文化人类学的思考路径下,从田野、叙事和解释三种思考维度中,寻找一条但并不是唯一的从青年研究到青年学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当代青年思想的裂变与人生观的多元,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群体广泛社会参与的方式,是当代青年思想变化和行为发展的集中体现。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引导青年树立科学人生观和激发青年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青年自组织与青年人生观的塑造相融合。为我们有效研究青年人生观的发展及其塑造路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青年人生观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创造了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上海青年开通、使用微博的越来越多。微博之所以在青年中流行,主要是因为它较好地满足了青年求知、求友、求乐、求发展等心理情感需求。研究发现,青年因其身份背景的差异,在微博使用上也存在不同。其中,女青年、未婚青年、“80、90”后青年、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上海户籍青年以及党团员青年,比男青年、已婚青年、“70”后青年、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年、受教育程度低的青年、非上海户籍青年以及非党团员青年更多地接触、使用微博。因此,要对微博时代的青年文化加以引导,并加强其与主流文化的沟通,为主流文化的创造与转型提供开放的、多样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