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有许多地区教育资金紧缺,教育资源匮乏,市区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又不完善,“校校通”工程的推广存在一定难度。面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利用少量资金完成大面积的校园网建设任务,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并实现校园网信息系统的校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数据传输,远程教育和协同工作等信息化功能是市区级,县级教育城域网建设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交际和娱乐带来了心理和行为方式上的变化。对于学校而言,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对象,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理解以及操作模式诸方面的差异,真正结合国情、校情、学情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并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并不多见。因此,探索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初级阶段中一线教师积极努力的方向。广东佛山一中作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成立“网络教学的设计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组,同年5月课题组被纳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实验校,几年实践下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应用,让关注中国教育行业网络建设发展的个人和单位加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之中,为我国教育行业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出谋划策,锐捷网络在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举办了第一和第二届“经典100工程一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两届赛事的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单位和个人参与比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关注信息化教学的热潮,并受到了来自各界领导,业界同仁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在前不久举办的一个教育行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教育系统主管领导和很多行业专家不约而同地谈起“校校通”工程开展以来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关注的焦点落在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与出路上。自2001年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各地纷纷建设的校园网、城域网究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大效益?很多信息化设备提供了非常强的功能,但常常闲置、最后淘汰废弃的现象俯拾即是;各地学校的资源库少则几十GB,多则成百上千GB,可老师们还是找不到适用的资源;各地教研部门进行了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而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常常用于公开课的“表演”;……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有何解决的思路和对策。为此,本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博士做客资讯研究室,请他就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以区域为中心的信息化发展空间 2000年,“校校通”工程拉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同年“城域网”的概念在中国首次亮相,此后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在国内掀起了一个高潮,教育城域网实际上营造了一个区域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空间。如何实现“以区域为中心的信息化发展空间”中的信息交流、政务电子化、资源共享、学习社区营造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各地进行着同样的思考,也面临着一些相同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厦门大学作为我国较早加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队伍的重点高校之一,其教学、科研、图书馆等部门的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网建设的发展,扩大校园网的覆盖面,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便利的学习环境,厦门大学决定启动校园宿舍网建设项目。经过反复比较选择,厦门大学决定与锐捷网络携手,以“高效、安全、可管理、灵活计费”11宇方针建设校团网。  相似文献   

7.
今年山西省教育城域网建设暨初中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选址在阳泉市召开,想来该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必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怀着好奇的心理,记者赶赴山西阳泉,全程参会,并实地走访了阳泉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和当地学校,看到了师生们利用阳泉市教育城域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火热场面。丰富而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犹如巨大的水库,为师生提供了不尽的水源。同时它又如一块巨盘的磁石,将师生牢牢地吸附于周围。工程浩大,加上阳泉处于并不发达的经济大环境中,这座巨大的“水库”是如何建成的?它的磁力又从何而来?会议间隙,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国红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介绍了阳泉市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历程,吐露了其中的艰辛,同时也指出制约当前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园网站都存在内容单一、功能简单及资源匮乏的问题。实际上许多网站自建成之日起,就很少有内容更新,访问人数也寥寥无几,而学校自身也较少关注自己的网站资源建设问题。中小学校可以从哪些角度建设自己的校园网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来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本课题源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作为课题成员之一的大兴区第九小学在确立自己学校的子课题时,坚持以校为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利用网络支持家校合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5):M0002-M0002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日益成为高校信息化工作的主旋律,高校信息化职能部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建设重在应用,应用是衡量产品最直接的标准。校园网的“教育信息化专用设备”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得到了充分的推广与发展.产品以及技术也日趋成熟。现代中庆作为“教育信息化专用设备”的提供商,成功将产品推广到全国1500多所学校,占全国同类产品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庆现代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东茂先生。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围绕争创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苏州大学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把它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层次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以校园网及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及管理模式,缩短物理距离,拓宽办学空间。  相似文献   

12.
渤海之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战——锦州,她曾以“辽沈战役”闻名中外,在今天的信息化浪潮中,锦州市抓好学校电化教育的普厦与提高工作的同时,建设并完善了“天地网合一”的锦州教育宽带城域网。并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工作核心,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使本市“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得以稳步实施。这里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并收获了一片灿烂的春光。  相似文献   

13.
我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领导一贯很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管在硬件、软件、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都舍得投入,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为了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再加上学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网建设标准很高,而要把校园网充分利用起来,全体教师必须都参与使用,电脑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了电脑,校园网上的资源库,服务才能真正用起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才能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了解全国高校校园网的网络建设状况,软硬件使用情况,掌握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以及高校用户对现有教育网络设备,服务的满意度,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进行了“2004年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共向全国普通高校和民营发放问卷1800份,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回收问卷360份,经有效性筛选后,最后确认有效问卷共计315份,形成“2004年高校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调查报告”,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内高校在网络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化建设以来,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深入,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程。特别是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建设目标,时刻牢记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应用”,所有离开了应用为目标的建设,都不会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网络建设回顾,2004年教育城域网建设投资超过45亿元,“资汛”调查显示,全国已有3万多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至2004年底,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成了教育城域网,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城域网几乎全面覆盖,西部地区则成星火燎原之势。2004年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多集中在几家经济实力雄厚,技术精湛,专业性强、信誉好的大公司,从前鱼龙混杂的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7.
2005,教育信息化早已在教育界耳熟能详。回道眺望,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并把校园网建设作为此后工作的重中之理,已有4个春秋的交替变换。四年里,教育信息化工作者们用坚贞与果敢回应了困惑;用辛勤和奉献耕耘了累累硕果;用智慧和锐利开创了信息教育的平台。进入了200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如何进一步深入应用的发展,本刊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教育信息的权威和一线专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的推进通常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建路”、“买车”、“跑车装贷”。所谓“建路”,是指建好校园网,包括校园局域网、广域网的建设和接入,也就是计算机网络建设;“买车”,是指配备以计算机为主的终端使用设备;而“跑车装贷”,则是指应用的问题。大多数沿海城市中小学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建路”和“买车”的任务。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更多的学校是先有“车”,再有“路”,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车”在不断地增多,’“路”的建设则日趋规范和超前。“过去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有路无车’、‘有车无贷’、‘各自为政’等问题,已经开始得到初步解决。”那么,剩下的就是“跑车装贷”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各类学校纷纷购置电脑、服务器,建校园网、打造数字化校园成为学校建设的热点。而在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及应用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数字化资源匮乏。为了解决“有路无车、有车无贷”的状况,很多学校通过教师自制课件、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以及购买教育软件等方式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资源,但从管理、规模、功能、层次结构、人员落实等方面来看,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系统、深入地构建中学数字化资源库正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校信息化建设以“九五”期间的“211工程”校园网建设为先导,到目前为止,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一”期间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实现全面、科学、规范的管理,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