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现行宪法颁行20余年来,历经3次修改。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变化的基本原因,应然是资本短缺这一经济现象寻求宪法支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行宪法修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宪法的修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修改方式上采取修正案的形式进行局部修改 ;修改程序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启动 ;修改比较频繁、修改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部分。究其成因 ,主要是由我国宪法的渊源和宪法制度、宪法自身关于修宪提案权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宪法中经济制度的内容,历经四度修改,条款涉及较多,这固然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宪法保障,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深切关注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良性违宪"引起的修宪终不是正常的宪法现象。本文旨在研读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并以此作为完善经济制度的指导思想,使宪法中的经济制度既能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又能保持适当的稳定性,提高宪法权威,促进"依宪治国"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经济制度在实践中的变革推动着宪法的修改,而宪法的修改无疑又为实践中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这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互动变化的正确性为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所证明。但不无遗憾的是,面对这种场时代的伟大变革,对个中原因进行研究的学者却如凤毛麟角,更不要说是系统性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济制度在实践中的变革推动着宪法的修改,而宪法的修改无疑又为实践中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这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互动变化的正确性为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所证明。但不无遗憾的是,面对这种场时代的伟大变革,对个中原因进行研究的学者却如凤毛麟角,更不要说是系统性地进行研究从而最终给予令人信服的解答。幸甚!武汉大学法学院桂宇石先生在这方面研究探索,他所主编的《中国宪法经济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40余万字)应该说是填补了我旧宪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综观此书.笔者认为其突出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宪法学研究中经常忽略经济制度问题。宪法经济制度包括内在和外在宪法经济制度。外在宪法经济制度由产权制度、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三部分构成,应当与内在宪法经济制度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规定的历史演变,阐释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内涵的界定及对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完善,论述了现行宪法的修改,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全民宪法意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宪法学研究中经常忽略经济制度问题.宪法经济制度包括内在和外在宪法经济制度.外在宪法经济制度由产权制度、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三部分构成,应当与内在宪法经济制度相契合。  相似文献   

9.
宪法监督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宪法监督已存在多年,比较成熟的模式有普通法院附带宪法审查、宪法法院专门审查、宪法委员会与行政法院并行审查以及议会与普通法院并行审查等4种。这些都在各国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作用。我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对完善宪法监督提出了紧迫要求,为此应对现存宪法监督模式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宪法监督模式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国家宪法监督已存在多年,比较成熟的模式有普通法院附带宪法审查、宪法法院专门审查、宪法委员会与行政法院并行审查以及议会与普通法院并行审查等4种。这些都在各国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作用。我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对完善宪法监督提出了紧迫要求,为此应对现存宪法监督模式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修改演绎着宪法内涵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是宪法嬗变的基础,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最集中最典型的反映;政治体制的变化是宪法嬗变的重要表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归宿;国家根本任务的变化是宪法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明证;“人民性”是国家根本制度的发展趋向。宪法仍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社会主义中国不会变,不该变,不能变。  相似文献   

12.
“宪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矫正已偏移多年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根据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和法律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宪法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宪法课教学模式,重构宪法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体现了大学内部治理规则,是我国大学治理中引进的西方舶来品.引进大学章程的目的是既要解决我国大学“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状,又要使其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保驾护航.通过考察西方大学章程内容后可以发现,作为大学自治传统载体的大学章程体现出了秩序规则的二元性,其内生秩序决定了大学的本质,也成为其事业发展和传承的核心,其内化的秩序规则体现了大学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内生秩序规则与内化秩序规则的变化对应了大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兴衰,而历史的经验将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宪法学研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对宪法规定的普及宣传、解释或注释,以及对其合法合理性的阐述,而更在于从批判性的立场来发现宪法内容中的不足和过时成分,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推动宪法的发展和更加的完善化。因此对宪法学研究来讲,制度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制定法完美化的批评、宪法的普遍性价值以及环境的变化都是宪法学研究要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原因。在各国,制度创新的进行一般是在兼顾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革命与改良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预备立宪时期,在一部分官僚立宪派的推动下,清政府起初选择了日本式的二元君主制度政体,但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不得不向议会君主制政体转轨.就当时中国的情形而言,选择二元君主制政体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而议会君主制政体尽管是西方长期以来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但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却很难说是最佳的政体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宪政改革,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来论者多强调改革的欺骗性。事实上,清政府采纳借鉴西方的宪政制度,着手将既有的君主专制政体改为君主立宪政体,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毕竟使传统的政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形态具有鲜明的"中间"特色与"弹性空间",运用传统比较政治理论是无法解释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制度是在与不断变动着的社会结构的适应性互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这集中体现为利益结构变迁与宪法制度的进步、阶层结构嬗变与政党制度的完善、组织结构变化与基层民主制度的成长等。政治制度的适应性成长与社会结构变迁形成了一种互强的格局和态势。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结构体系是有效地为顾客创造价值所需的关键性资源,它具有不断演化的特点,其演化的主要动因来源于顾客需求的动态变化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企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成,研究企业知识更新、组织知识结构体系演化的动因及模式,探讨组织学习对企业知识结构体系演化的影响,为企业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开始的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功的经验。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宪法制度得以完善。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宪法制度的完善,宪法制度的完善又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宪政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宪政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成功地解决了组建全国新政权和新民主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宪政的衔接转变问题,并为新中国的宪政实践做了杰出的奠基和开局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及其制宪行宪经验,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