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少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17-122
通过对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与当今村民自治制度及村民委员会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二者在产生背景、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及具体职能等方面的异同,试图为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探寻更好的范式和摹本。研究发现二者在"对民主化的解读、社会化基础、组织层次、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至关重要;农民在治理过程中的政治参与意义重大;治理须与相应时期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这些经验教训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村级治理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对我国的乡村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一些党史材料,分析了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协会的发展背景、发展过程、组织系统、主要活动、性质和特点,以求勾勒出这一时期农民协会的概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农民协会对新时期乡村治理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农民协会建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农会。其特点是:农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平衡;农会组织农民开展以减租为核心的经济斗争;农会组织比较涣散。第二阶段为高涨时期。其特点是:时间短,发展快;白经济斗争进入全面斗争;农会组织渐趋严密。第三阶段为深入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重点;重视武装斗争。农民协会的重要作用是:组织农民团结起来斗争;思想启蒙和宣传教育;协调各方关系,缓和矛盾;推广经验,共同发展;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三农"问题自共产党建党以来一直都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的尝试,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党日后政权的建立和稳定以及革命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也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民协会发展探析——以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农民协会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仵希亮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48-51
农民协会的发展有自己的路径轨迹,它的发展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自然而然.农民协会的发展是多元主体主导,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社会企业家的因素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蒲州农民协会的案例能对全国其他农民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悦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121-125
大革命时期,在我党推动下,中国妇女界第一次大联合正式形成.在女界联合中,我党初步阐明了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以工农妇女的联合为基础,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统战策略等.这些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战思想,奠定了我党关于女界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农民协会、贫农团等群众组织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激发了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热情。在农民协会和贫农团的参与和推动下,苏区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苏维埃政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并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姜界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Z1):10-11
大革命时期列强对华政策总的说是一致的,但前期与中后期有较大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革命形势的发展、列强的反动本质以及在华经济政治利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5):33-35
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农民观。他提出的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观点,较为系统、明确地指出了农民革命的对象、动力和任务。同时,他这一时期的观点还不完全成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运动中"左"的倾向和农民运动组织松散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张新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1789~1814 年的法国大革命开创了欧洲历史的新纪元,其结果最终以法律指导着资本主义社会强劲发展。其间,一系列的宪法、行政法、刑事法、民事诉讼法、刑法、民商法的相继制定,大大加快了法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刘海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2):22-29
大革命时期,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高涨,工贼问题也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从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大局出发,对此相当重视,不仅从理论上界定了工贼的性质,分析了工贼的成因、行径与危害,也在实践中积极领导工人与工贼斗争。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堕落分子、工人运动的背叛者,工贼混迹于工人队伍中,从内部破坏工人的团结,成为工人运动最危险的敌人。而在中国革命的语境中,工贼不仅仅是资本家破坏工人罢工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国民党右派等反动力量镇压革命的工具,以至于工贼本身亦成为反革命势力之一种。反工贼斗争之于工人、工人运动、国民革命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革命时期中共对工贼的认识与斗争,是其革命理论的具体化表现,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孙一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5-19
大革命时期全民公决的理论依据带有难以克服的模糊性,它只能作为代议制的补充,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一项非经常性的制度。然而,大革命时期就宪法所举行的三次全民公决又为这一制度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全民公决观念从此在法国落地生根。全民公决虽不存在民意操纵问题,但却有政治派别斗争的成分掺杂其中。这一特点预设了全民公决制度化发展过程中的全部困境。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谭平山对农民问题的探索及其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3):112-114
谭平山是大革命时期身任国共两党要职的关键人物。他参与了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理论、政策及其指导方针的提出、讨论和实施。涉及他有关农民理论的构建及其农民运动的实践,应衡之于谭平山身历的当下时代语境,作出符合历史客观实际的评度。 相似文献
14.
李慧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3,(1):18-20
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宏观指挥、领导及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领导者的决定———即对国民党的扶持和对共产党的限制这两个大的方面 ,论述了共产国际是大革命时期的宏观领导者。 相似文献
15.
杨会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67-72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理论对中国的革命动员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为手段,以政治动员、征集新兵、筹款以及肃反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动员思想。这一思想,既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一个深入理解。不过,由于当时革命的不够深入,他对革命动员问题的思考也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步形成和发展完善的过程,也经历了由差异很大到基本接近再到分歧日益加剧的过程。比较、研究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关系及其异同,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鲍和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4):108-114
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十分关注农民问题,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了丰富的农民革命思想。这一切都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生智势力崛起的基本原因有多个方面。特定的时代、经济地理条件、大革命的高潮、中共的支持和工农运动的支援以及北伐战争的推进等因素是唐势力不断发展的客观方面。唐生智本人励精图治 ,顺应潮流 ,倾向革命则是其势力发展的主观方面。而其中 ,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和工农的支持以及他个人的作用 ,是其势力崛起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蔡和森以鲜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从革命领导权、农民问题、工农革命武装三个方面对党内右倾错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蔡和森的批判为我党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何元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本文引用国外新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英国保守主义的思想内容、舆论宣传、组织特点以及英国政府的作用,认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存在一种保守主义舆论氛围;并分析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