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在1995到2005年数据的基础上,以1997年1月为基期,利用单位根和VAR协整技术,对人民币兑美元、日元和港元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日元的汇率表现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兑港元的表现不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似文献   

2.
结合极值理论(EVT)和基于广义随机占优理论的高阶ES测度对三种国际主要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风险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二阶及二阶以上广义随机占优于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而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四阶及四阶以下广义随机占优关系。使用ES(n)可以提高风险控制可靠性,提升风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汇率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世贸组织将减弱中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 ,有效地扩大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 ,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更趋合理。为此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应由过去钉住于美元转为钉住于包括美元在内的一揽子货币 ,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起伏动荡 ,并确保我国对美元区、日元区和欧元区整体经济贸易关系的相对稳定 ;而且 ,在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而宏观经济环境又十分稳定的条件下 ,改革现行钉住美元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的特征问题,提出了基于R/S分析的赫斯特(Hurst)指数作为测算判据的方法。选取样本区间为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日汇率中间价数据为研究对象,样本数目共计为598个,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的赫斯特指数分别为0.64、0.61和0.62,关联尺度分别为1.42、1.34和1.37;表明人民币外汇市场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三种汇率都有关联性,并表现出状态持续性。这弥补了有效市场理论的不足,并将对相关决策者有着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3年的1771个人民币汇率日值高频数据,采用 GARCH 模型对人民币与美元、港币、日元、欧元及英镑之间的汇率波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存在 ARCH 效应,其收益表现出明显的群聚特征;(2)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均具有一定的记忆性,但除港币和日元外,大都会随时间缓慢衰减;(3)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但不同币种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2014年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呈现较大的波动性,本报告根据有效汇率指数的全年走势特点将其分为高开、下行、走强以及平稳振荡四个阶段。报告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发达国家货币以及卢布等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升值是推动人民币有效汇率走高的最主要原因。在宏观因素方面,报告认为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和QE的退出推动了美元的走强,而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的艰难决定了欧元和日元的疲软,经济制裁和油价暴跌则直接导致了卢布的暴跌。报告最后对2015年进行了展望,认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决定了美元将继续走强,欧元和日元仍难有起色,人民币对美元将出现小幅走低,而人民币有效汇率仍将进一步小幅走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考虑市场因素的Adler-Dumas模型和VaR理论,提出一种更为直观的度量上市公司整体外汇风险的指标-VaR,并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剩余外汇风险暴露及整体外汇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剩余外汇风险暴露研究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升值将对江苏省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使其股价收益降低,而对日元则相反,这与江苏省和这三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顺逆差地位相符,但不同汇率的暴露情况相差很大;整体外汇风险度量的结果表明,江苏省上市公司人民币/美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整体外汇风险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考虑汇率变动特性后缩小了各汇率风险暴露系数的差异,能有效地指导公司决策者制定更为合理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即官方牌价与市场汇价并轨,掀开了人民币汇率史和外汇市场改革的重要一页,至今已经三年过去了。 人民币何以“内贬外升”? 1993年底,市场上盛传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将大幅度贬值,当时的外汇黑市,美元兑人民币的汇价已飚升至1:11甚至1:12,一些企业和家财较丰的个人恐人民币在汇率并轨后会进一步贬值,纷纷在外汇市场上套购美元、英镑等外汇,以求保值,当时套进1万美元的外汇,付出的人民币全在10万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96~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以2005年7月"汇改"作为分界点,分别研究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为使研究结果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对美国的分类出口额为例,研究了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别的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不同类别的出口商品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以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10月29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和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三种汇率的每日中间报价为研究对象,利用R/S分析方法对其日收益率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汇率市场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设,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具有不同的循环区间长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不能对我国1994年以来的汇率水平做出很好的解释,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和短期波动的原因,为分析外汇汇率的短期决定和波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理论的分析思路可以较好地解释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超稳定之原因,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近年来实际表现为钉住美元,但中美两国间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且两国通胀率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单一钉住美元一方面不利于准确评价汇率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综合竞争力.而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在此情况下采取钉住多元货币组合的汇率制度,则可以使人民币基准汇率更能与中国的对外经济相联系,降低与美国以外的国家进行贸易的汇率风险.同时多元钉住制让人民币汇率及时随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调整,有助于内外均衡的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修正的GARCH-M模型,检验了中国2005 - 2010年期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欧元汇率收益率及波动的周内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美元汇率在周二和周四具有显著升值特征,而人民币-欧元汇率在周四则更容易贬值并同时存在波动性的周二效应,仅在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与波动之间呈现显著风险与收益的负向关系,反映出风险越高则人民币-美元汇率越容易升值,这可能是由于汇率市场中投资者的自适应预期所导致.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日渐加深,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变大,尤其是人民币离岸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人民币定价权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芝加哥商业交易所2006年8月28日推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期货与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基于DCC - MVGARCH模型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目前人民币现货在两个市场间的信息传递中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币期货并没有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但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深入,人民币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性有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和日元实际汇率均升值,而中美贸易呈现顺差持续扩大的趋势,中日贸易则出现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升值,兑欧元实际汇率贬值,但中美与中欧双边贸易均呈现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趋势.这与传统的"J"曲线效应理论相矛盾,形成了所谓的"中国贸易收支之谜".本文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方法探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认为"中国贸易收支之谜"的原因在于:中国商品的国外实际汇率弹性与外国商品的国内实际汇率弹性具有显著差异,同时中国商品的外国实际收入弹性与外国商品的实际收入弹性也具有显著差异.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与三个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此外,欧美等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政策也是其对华贸易逆差增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