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因为众所周知的理由,在现代戏剧的研究中,普高戏剧的艺术价值已得到了充分肯定。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化,人们已经将对其戏剧外在表现特征的观注,转入对内在构成模式、悲剧张力以及具有人类共同特征的价值取向等问题的探讨。尽管曹昌自称(北京人》是一出喜剧,在其中枢歌了向往中自在状态的生命赞歌,在解放后所创作的《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中设置了理念化了的大团圆结局,但我们仍不得不承认,曹禹的伟大在于他是一个悲剧诗人,其剧作的成功在于他在前期的创作中,率真地坦露了自身雄浑沉郁的悲剧灵魂,构铸了杂操着中…  相似文献   

2.
当下所强调的审美的政治转向并不是对统治阶级可以运用审美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统治的再次强调, 或是通过揭示让被统治阶级看清社会权力的运作而识别意识形态的虚幻性; 而是关注那些根本没有资格进入平等 /不平等、 控制 /反控制权力关系的群体, 通过审美或艺术手段, 在改变人的感觉方式时让我们看到、 读到、 感觉到这些非主体的存在, 重新思考权力的分配和享用。 20 世纪之后, 现代悲剧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戏剧形式, 而是作为一种美学观念繁盛一时。 作为美学观念的悲剧决不是认识的, 而是在更情感、 更直觉的审美层次上达成的认同。 由此, 马克思主义对悲剧的研究和阐发总是基于一种政治的维度。 在这种政治维度的关怀下, 马克思主义对悲剧的研究跳离了以往亚里士多德式的研究框架, 回到悲剧最先的仪式表演中以获得对悲剧的元认识, 因而注重的是悲剧的语境研究、 悲剧事件的真理性呈现以及悲剧情感中的政治学分析, 并将悲剧与社会性危机、悲剧与真理、 悲剧与政治联结起来。 马克思主义对悲剧的政治性分析意在揭示悲剧中所包含的新的感受和反应, 培养新的情感结构和社会关系, 从而在介入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政治功用。  相似文献   

3.
易卜生重返挪威后的第一部剧作《建筑师》是其后期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之一,整部戏剧以主人公索尔尼斯为中心,在爱情和事业两个层面上搭建起两组人物象征结构,其中蕴含着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与事业悲剧。在两重悲剧背后深藏着文本的第三重悲剧,即对成功之代价的悲观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剧史上到底有无真正的悲剧,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该文以元代戏剧为例,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与特点,阐述了植根于民族土壤上的元代悲剧是立于世界悲剧之林而毫不愧色的佳作,从而否定了学术界关于“中国无真正悲剧”之说。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艾·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不久,在一片强烈的反驳声中,有评论大声惊呼,艾·勃朗特在本质上是不可多得的悲剧天才,《呼啸山庄》是一部可与《李尔王》相提并论的悲剧小说。尽管艾·勃朗特被誉为最少受别人影响的天才作家.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古希腊传统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对她的影响。古典戏剧是作家蛰居偏僻的霍渥斯荒原所能接触到的不多的经曲作品,戏  相似文献   

6.
阿瑟·米勒的创作倾向和悲剧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阿瑟·米勒一直关注戏剧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谕作用。他把戏剧分成三个等级,认为“在悲剧的最高意义上,普通人跟国王一样,都是适于作为悲剧描写的对象的”。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雷雨》在吸取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展现旧中国人物性格悲剧上对我国现代戏剧的创造性贡献,揭示了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借鉴、继承、吸收和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方戏剧史上有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等类称谓,而中国戏剧史上却从未对自己的悲剧有过类的划分。有的文艺理论书把我国悲剧按照题材分成冤案悲剧、复仇悲剧、爱情悲剧等。这种划分我们认为是不科学的,它不是从悲剧的实质来界定悲剧的类别。而是停留在悲剧的表面形式——即悲剧的题材上来把握悲剧。如果照此划分,悲剧类型的界定明显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对此,本文拟对我国古典悲剧的类的分属问题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在悲剧中展现的人性光辉,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30余部戏剧,创造了许多充满悲剧色彩但闪耀着人性光芒的角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时代的背景和色彩。主要对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进行分析,同时对莎士比亚戏剧中人性的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物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华,而意象的精妙运用,则是莎翁最令人叹服的高明之处之一。本文力图从利用意象塑造悲剧人物性格、通过意象对比展示人物的善与恶以及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预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意象在莎翁四大悲剧中对人物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元代命运悲剧与古希腊命运悲剧都包蕴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二者异同点的比较探悉了戏剧艺术的某些规律。文章认为,中西艺术创作实践给予后世以深刻的启迪,我们应该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尽快适应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2.
试析奥凯西的悲喜剧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凯西是二十世纪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中重要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枪手的影子》、《朱诺和孔雀》、《犁和星》共同构成了都柏林三部曲。他的戏剧极大地丰富了爱尔兰的民族戏剧,开创了剧坛新风。奥凯西创造性地将传统的悲剧与传统的喜剧叠影重塑成了全新的悲喜剧,即以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实质,这是萧伯纳“矛盾修饰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奥凯西创作悲喜剧的原因大致有二:一为其辩证的生活态度,他一向认为有失方有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二为社会对戏剧的要求和需要,观众渴望热烈的场面和诙谐的戏剧语言,对当时舞台上的中产阶级生活已感厌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悲剧有无”问题讨论经历了近代启蒙话语、现代启蒙话语和民族本土话语三种不同话语形态。蒋观云、欧榘甲着眼于“戏剧改良”,从戏剧类型视角提出“中国无悲剧”的问题,偏向于近代社会启蒙话语。王国维第一次把“中国有无悲剧”问题带进悲剧精神层面,鲁迅、胡适受到王国维的影响,从“国人之精神”“国民性”视角分析“大团圆”戏剧结构。熊佛西、朱光潜、钱钟书依据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和西方经典悲剧理论,用西方的“绳墨”量度中国古代戏剧,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的悲剧。20世纪30年代以后,戏剧理论研究中的民族话语逐渐觉醒,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季思、张庚、陈瘦竹等学者悲剧美学、戏剧精神、戏剧形式结构等层面,回归本民族文化立场,基于中国戏剧发展实践,参证西方悲剧美学成果,揭示中国古代悲剧“悲喜相乘”“崇高”“悲愤”等美学特征,肯定中国古代悲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由此可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应该基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艺实践,将“悲剧”放置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变迁中,放置在中国人的文艺创造心理机制,放置在中国观众长期养成的文艺欣赏心理机制,参证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和悲剧美学成果,方能真正揭示中国古代悲剧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若燕 《中南论坛》2009,4(2):81-83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和宗教仪式。悲剧在古希腊文里作tragoidia(特拉戈狄亚),意思是“山羊之歌”。古希腊悲剧着意在“严肃”,而不着意在“悲”。喜剧和悲剧一样,起源于民间歌舞。喜剧一词在希腊文中叫科摩狄亚(Komoidia),意思是“狂欢歌舞剧”。  相似文献   

15.
一、《雷雨》的主要戏剧冲突《雷雨》的戏剧冲突复杂多样,究竟哪组矛盾是主要戏剧冲突,历来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戏剧冲突的主线。这种意见看到了周朴园与侍萍冲突的本质是封建阶级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具有深刻的社会、阶级意义,而且四凤的悲剧是侍萍悲剧的继续,周萍的死亡也与这有关,它是《雷雨》整个悲剧的历史的根。但是,这组冲突无法包括剧中周朴园与蘩漪、周萍与蘩漪这两组重要冲突,这些冲突,在内容上不是阶  相似文献   

16.
1 似乎戏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规律,戏剧的盛兴,与战争有着某种攸切的联系。对此,法国的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笃信不已,其观点是:“一国戏剧兴起的时刻正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意志十分高昂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在其本身内部,我们发现其戏剧艺术也达到发展的高峰,产生出其伟大的作品。希腊悲剧与波斯战争同时。埃斯库罗斯和米提亚人打过仗;相传欧里庇得斯正是在舰队在萨拉弥斯附近的海面交战的一天降生的。”我们毋须论证这种  相似文献   

17.
西方戏剧学者通常用崇高感和滑稽感来区分悲剧和喜剧的审美效果。富有崇高感的并不一定都是悲剧,但悲剧一定是富有崇高感的。西方戏剧学者大多认为,悲悯是悲剧效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又不是悲剧的主要标志。西方古典悲剧往往有意将悲悯置于较低位置,避免激发观众过于强烈的同情心,对观众的“软心肠”决不轻易给予迎合。在欧洲戏剧学者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剧晚熟原因新探梅新林中国戏剧为何在晚于古希腊悲剧高度繁荣近二十个世纪之后的元代才趋于完全成熟,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的一个难题。我认为。在探讨这一难题之前,必须首先从戏剧本身的独特性出发:戏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正如阿。托尔斯...  相似文献   

19.
试论《精忠旗》的悲剧冲突和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冲突决定着戏剧作品的性质,作为一部悲剧,悲剧性的冲突不但对作品的属性有着质的规定性,而且还蕴藏着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悲剧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美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悲剧冲突的展开和悲剧结局必然性的昭示而得以体现的。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打算把李梅实草创、冯梦龙详定的悲剧杰作《精忠旗》放在明末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岳飞戏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悲剧冲突的特点及主题思想,以期说明《精忠旗》悲剧特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元杂剧悲剧的题材、角色及价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是中国戏剧的成熟期,是中国真正的悲剧的开始。元杂剧悲剧既有与西方古典悲剧相同之处,又有与之不同的独特的中国悲剧特色。中国悲剧的特色在元杂剧悲剧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解了元杂剧悲剧就把握住了中国悲剧的大体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