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云 《南方论刊》2012,(12):38-39,26
信宜市统战资源十分丰富,努力打造“同心”品牌大有作为。信宜市通过打造好“七大工程”,对推动信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好地利用好“同心”品牌这个平台、载体、抓手,能够很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统一战线成员同心同向、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2.
李福磊 《南方论刊》2013,(12):24-25,10
文章以“同心”思想结合对台工作,从创新宣传途径,架起“同心”桥;拓宽交流平台,打造“同心”路;维护台胞权益,多办“同心”事;丰富联络方式,齐绘“同心”圆;携手同促发展,共圆“同心”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同心”思想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理解辨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现今的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教材当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外国列强联合镇压太平军的重要证据的“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或“中外同心灭贼”理解有误,是错把“中外”的古义“朝中、朝外”理解为今义“中国、外国”。  相似文献   

4.
同心思想是我们党统战工作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同心思想,以先进的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力量,以中国梦汇聚同向目标,以发展为民积聚同行之力,大统战思想又赋予同心工作新的认识、新的重点和新的任务,在同心思想的运用上展现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和超凡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一些学者提出和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企图的思想陷阱。从其本质看,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把西方的特别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一种超阶级、超时代、超越历史条件的“普世价值”,企图用以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即企图以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尺度”、作为“政治准则”,来“设计”中国的“基本制度”,通过曲解中国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公开主张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实现所谓“价值回归”、“融入人类文明主流”,也就是要“西化”和“分化”中国,实行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的附庸资本主义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了“普世价值”的久远历史根源和现实政治背景,以及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揭示和论证了“普世价值”的片面性和荒谬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同心文化是统战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逻辑严密又相互贯通的理论体系。历史延续性、结构稳定性、主体平等性与归旨一致性是两者共有的鲜明特色,也是彼此融通发展、深入契合的桥梁纽带。两者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源流、独有的理论视角、伟大的实践条件和统一的奋斗归宿。进一步研究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同心文化互动发展,厘清发展脉络,梳理核心内涵,提炼时代特征,有利于找准两者互动发展的切入点,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同心文化丰富内涵,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文化历史基础寻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大共同价值观”是9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在精神理念上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从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基因入手,通过对古代、近代华人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自治后的新加坡受到的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阐述,剖析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与中国儒家思想存在着的密切联系,进而得出“五大共同价值观”是我国儒家思想文化在新加坡传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佳 《云梦学刊》2013,(5):75-77
苏格拉底以“德性”为核心的伦理思想是在批判智者相对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苏格拉底的“德性”是客观性、普遍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苏格拉底的“善”的目的论思想和追求“善生”的主张对当代的道德重构和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是无形的,它需要一个载体。文明是抽象的,它表现为文化。价值观具有超越性,它诉诸我们良心最深处的理想,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中国价值观的核心是稳定的思想。稳定是通过天、地、人之间的“太和”而实现的。这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重新思考其传统价值观。那时具有代表性思想是,承认西方文化在科技方面的先进性,同时保持自身文化和道德的价值观。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把基督教神学引入中国,但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首先在于它缺乏中国知识分子的支持;其次,革命阶层…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观讲究人文化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一般地讲,文化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把握:广义上,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上,文化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是其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是处于文化最深层的内隐文化体系.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外扩张过程中的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特征与构建,深刻探讨其所隐含的核心价值诉求指向,指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是对外贸易全球化、资本支持全球化和商业运作跨国化,以实现文化传媒的“传播培养”功能,将文化产品与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和高效传播,依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内容,全面渗透到文化产业链之中,这是西方输出其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和传播策略.这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文化产业,无论是在市场化实践操作还是在思想文化意识导向等方面都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整合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以品牌文化商品作为国际贸易载体面向国际市场,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向世界传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人民利益价值观的确立 ,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价值实践活动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科学价值标准和方法论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并得到发展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确定了在价值多元和价值冲突中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选择的主旋律 ,并以其时代性、整合性、实践性、动态性为鲜明特点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价值思想和价值理论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和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16-2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人民群众实践的价值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它包含了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和中国特色与世界文明的逻辑统一,对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提升主体自觉性,夯实民族精神基础和打造新型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论的名称是近代才有的,而关于价值的思想学说,则不论中国与西方,都是古已有之。在中国,至少可上溯到孔子;在西方,至少可上溯到柏拉图。在先秦时代,孔子“仁者安仁”的价值观,与墨子以“国家人民之大利”为最高准绳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分歧。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价值观与庄子“万物一齐”的价值观,更是相互对立的。到宋元明清时代,主要的哲学家莫不各有其关于价值标准的观点。应该承认,价值观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很少谈到价值观的问题,今试述其大要。  相似文献   

15.
儒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价值观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现代设计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三方面略述儒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联系,同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及“仁”学思想也为促进和谐设计发展、提高设计品质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靠文化作根基、靠价值作支撑。本文从思想文化视角探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性,并以博弈论为工具、从制度层面剖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江畅  张景 《山东社会科学》2015,(2):28-32,37
从思想源流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涉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真正源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基础。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也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但这种融入是一种开新,而不是一种复兴。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我们的态度应从侧重学习吸收转向侧重借鉴比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超越,努力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当代人类最先进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是否树立“三个自信”,对于其能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意义重大。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后现代价值观,广泛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正确对待后现代价值观的影响,树立当代大学生“三个自信”的信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明 《中文信息》2013,(8):155-156
“亲民”思想是儒家经典《大勃中的“三纲”之一,它所蕴涵着的以德为本表现出来的善民、重民、爱民、利民等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织部分和重要的思想资源,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天,依然闪耀着进步的光芒。为此,本文以唯物历史的辩证视角,探讨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当下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7,27(1):27-31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扬,常致力于破除思想文化经典化过程中的历史屏蔽——特别是话语屏蔽现象,在追寻原典和原典精神,打破儒学“经学”传统和“理学”模式方面有明显建树。同时,其自身理论又成为历史的价值屏蔽对象,他的许多错误甚至荒唐的理论及时地遭到了历史的淘洗,使得他在价值屏蔽的作用下保全了起码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