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是古代文化和建筑中重要的空间方位,以东为尊的思想由来已久。在人类早期原始时空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从昼夜更替现象中产生最早“东”的意念,而真正意义上的东向方位则是通过长期的日影时空测算实现的。同时作为最早方位的“东”而言,其代表性的天文现象和时空测算原理对早期建筑的朝向方式影响很大。为了理清东方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建筑遗迹中朝东方式的归纳和分类研究,发现古代建筑“朝东”方位观的规律,重新认识早期原始时空观的作用和时空测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理解古代天文现象在建筑设计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古代人类对宇宙和原始时空的认知均始于日影时空测算。古人创建历法、指导农耕、辨别方位、启蒙文明等,都是以时空测算原理为基础而实现的。文章立足早期人类文明建筑,如金字塔、巨石阵、观星台等,研究古代建筑物中所蕴涵的时空原理及其时空测算的技术特征,深入挖掘时空测算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土著漂依布鲁艺术文化与中国远古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中国经西伯利亚,横穿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大陆的.现存的印第安文化尚能见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印第安人原始宗教崇拜中的"萨满"形象可从中国早期艺术如青铜器纹饰中找到根据.印第安人的早期建筑、陶器也与中国半坡原始文化中的建筑、陶器相类似。由此可以猜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与美国土著印第安人拥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是推动人类建筑与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两条主线。东方和西方为国际现代建筑文化的形成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因此,国际现代建筑文化是全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而保护民族建筑文化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反映民族思维的镜子。汉语方位词“东”从具体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社会域、心理域以及时间域,形成了丰富的概念隐喻类型。“东”的概念隐喻体系背后是人、物理世界、文化世界互动的结果。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阴阳八卦传统文化与方位“东”的互动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认知方式。“东”的概念隐喻不仅反映了概念“东”在人们的方位空间认知中的优先性,也折射出中国人时间空间化、主客一体化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中日建筑民俗的变迁中,体味两种文化背景所铸造的民俗特征及所构建的文化空间,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从"龙"、"气"等风水理念之差别入手,对中日建筑民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出我国两大风水流派"形势宗"与"理气宗"的吉凶观念;对照证实主义的科学方法和自然生态景观理论,剖析两国建筑民俗变迁、发展的要义及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风水"在中日建筑文化中都有着长久的传承,应该给"风水"一个生存的空间,留待进一步研究和感悟。民俗中的"玄学"部分,其中有些神秘文化现象虽至今仍未能以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但其与"科学"并非一定存在矛盾,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两者的切合点,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妨令其共存。  相似文献   

7.
"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传统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和"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味,文章从建筑空间尺度、虚空间与灰空间、空间的布局三个角度分析传统"和"理念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并得出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歌与诗起源于不同的言说时空。歌源于原始人类自由的言说,诗则起于西周集居住、行政、宗教祭祀于一体的宫廷政坛的"限定言说时空"。不同的起源,决定了歌与诗不同的原始功能:歌的本质是音乐,更多用于个体的抒情言志;诗的原始本质是一种政治工具,其原始功能限定在政治的歌功颂德与讽谏。  相似文献   

9.
大量文献资料与社会调查资料的相互印证,说明包括淮阳泥玩具在内的河南民俗遗存反映了我国早期各民族古民俗文化的生成、流变及融合,也体现了西部黄土高原炎黄系统部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淮阳"泥泥狗"中的"人祖猴"应是东方部族始祖神的肖像原型所化,其诸多造型反映了原始民俗中交合、怀孕、生育的过程;而河南民俗中的"桑园古风"不仅是远古生殖崇拜遗风的表现,更与关涉部落繁衍和桑间濮上之音的高禖之祭有关;从对人祖伏羲的民俗溯源中可知,"龙凤呈祥"一词反映了中国远古西羌部族(龙图腾)向东发展而东夷部族(凤图腾)向西扩张,两大部族斗争、融合、统一而成为华夏民族的过程;河南民俗美术中常见的"三足蟾"因其祈寿、祈子、祈福而备受欢迎,追溯其源,实乃由川西北古羌族高禖神和水神信仰演化而来,它既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物,又是后世月中蟾蜍观念的演义。通过对淮阳乃至河南各地民俗遗存的研究,可从中发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几乎全部典型事物的遗影,它们是古史研究中民俗美术的精彩物证。  相似文献   

10.
祭祀文化是儒家礼制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祭祀是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的书院都有祭祀的建筑以及相应的仪式空间。东亚书院祭祀建筑的布局有着严格的规矩,遵照传统礼制思想中的方位观念。因礼仪交往行为中的宾主位置关系形成了古代建筑(包括书院建筑)中的东西阶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佛教建筑装饰的文化多样性,可以从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所形成的时空秩序来加以认识和理解.就文化情境而言,其文化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宗教性、民族性、跨界性和象征性四个方面;就时空秩序来看,需要使佛教艺术作品和建筑构建互生共融,通过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融入,分步骤构建一个跨越时空的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12.
尽管方位的表达在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已是个老话题,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导入方位文化的教学恐怕是近些年来的事。学习探究方位表达中的文化蕴含对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及汉语文化势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探求对留学生如何进行方位文化和礼仪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探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是地域文化研究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东西方建筑文化方面的一些差异,并且从语言元素、语言逻辑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对其展开了具体论述。指出加强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取代",促进其"多元化",而不是全球文化"均一化",这样才能够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未来的建筑文化必然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探讨宋代福建孔庙选址及建筑布局有助于丰富宋代孔庙研究。据统计,宋代福建孔庙选址于治所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等方位,其中东、东南方位最为集中。从大成殿和明伦堂的位置关系看,宋代福建孔庙建筑布局包括左庙右学、左学右庙、前庙后学等常规形式,以及中庙旁学、庙学独存、庙学分异等特殊形式。研究表明,影响宋代福建孔庙选址及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风水学说、环境静谧与否、教育实际需求、曲阜孔庙与京师孔庙建筑规制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东西方两个不同世界里成长起来的赛珍珠,既能感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也能在异质文化碰撞中获得超越性视界。她所期待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景观,希望东西方在文化碰撞中相互增进了解和促进发展。这种认知在文化霸权扩张的今天尤其具有特殊意义。从赛珍珠一系列"中国叙事"的作品分析入手,体察赛珍珠对于文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黥篇》以"黥"为篇名,集中、系统、大量地介绍了唐代社会中文身、文面及点面等内容。通过对"黥"篇中有关唐代文身习俗的记载进行系统的分类,不难看出唐代汉族文身(黥)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和民族文化,不仅体现了人类一种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还是一种个体情感的宣泄方式,甚至黥面、黥体除了作为美饰和成人礼、民族尊严的象征外,也作为一种刑罚和妒妇对奴婢的一种惩罚手段。另外,从文身在中原汉族中的流行不难看出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和唐文化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徽派建筑中的雕饰艺术,对"徽文化"对徽派建筑的影响以及徽派建筑的历史、艺术、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现今的传统建筑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姬归汉"是汉魏之交民族关系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文姬归汉"考察汉魏胡汉婚俗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封建婚姻形态更趋完备,并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以匈奴为代表的边地游牧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原始的婚俗习惯,民风显得更为原始和开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重人文、轻理工的传统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外生性"特征,使科技与人文二维冲突尤为激烈,从"道""艺"之争到"中学""西学"的对抗,直至现阶段培养"工具人"与"精神成人"的争鸣。通过构建中国高等教育文化二维思路模型证明:科技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是贯穿于中国高等教育历程的文化二维思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与科技思路没有固定的、一劳永逸的路径,应在不断变化的时空背景下彼此不断消长,在相互磨合中找到最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拾遗记》中拈出一个不被理解的语词──八百,通过民俗和原始文化的相互比证,说明"八百"的原始含义是男根和女阴的组合图纹,而两者的组合结构意义是男女交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