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电影《男人河》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从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的综合上阐述了这部影片忧郁、超越和空灵的艺术品格 ;同时 ,在影片提供的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以及人与人的复杂话语中深入发掘了“三峡文化”的底蕴 ,发掘了这部作品在“长江电影”艺术风范的形成中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新阶段。城市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城市人的心理状态。电影大师们正是出于对这种对心态的准确把握,从而在记录一个时代的时代风貌的同时,可以准确地抓住这个时代的内核,使得影片增加了艺术含量和感染力,成为了揭示人类心灵的不朽的艺术佳品。中国大陆的导演着重于表现农村题材和传统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和市民心理的表现较少。城市意识在电影中的渗入是电影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为电影的表现主题和艺术手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在注重反映'-3代草根阶层人物生活方式的同时,开始一系列喜剧创新与转型的尝试。喜剧精神是在审美历史过程中逐渐生成、发展起来的。喜剧精神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和解放意识对于人性的重构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探索21世纪中国草根喜剧电影的发展情况和表现手法,深刻认识并反思草根喜剧的精神,以促进电影文化更好地服务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技术在不断拓宽着艺术创作的方式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的思想、观念、方法,逐步改变着整个艺术生态。基于艺术空间的广延和拓展,艺术的世俗化和大众化,以及艺术的虚拟化(非物质化),本文探讨了技术在艺术生态变化中的作用。技术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手段,无论是创作工具、工艺技法、艺术语言,还是艺术作品的欣赏向度、读取方式、表现范畴,均体现出艺术本身较为明显的技术化倾向。艺术表现空间的延展化、世俗化以及非物质化,既是艺术创作观念取代传统写实形态的一种表现,也是技术进步条件下艺术创作理念的"物化"过程。艺术创作的数字化、艺术作品的虚拟化以及艺术传播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促使艺术在观念性表达和传播广度方面得到了拓展,反映了高技术条件下艺术创作中新材料、新介质、新方式的广泛运用,也是艺术创作者个人精神领域的审美表达。技术进步在当代社会形成了从未有过的艺术生态,传统艺术实现了大众化,艺术创作实现了产业化,高雅艺术实现了世俗化,经典艺术实现了波普化,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推动形成了对于传统经典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认识的提升,并对流行文化庸俗化倾向形成了有力反拨,由此产生的艺术精神也自然发挥了对现实社会的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思想层面力求复归传统文化,这正是使其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对于冯小刚喜剧电影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电影作品的营销策略、思想内容和艺术心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梁焕臻 《21世纪》2005,(2):40-41
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是那些想成为艺术巨匠的人整日琢磨和费尽心思去创作的东西,同时更是启发人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反映文化方方面面的一种媒介。电影可以再现过去,可以表现未来,也可以影响人的成长。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电影折射西方文化,也是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文化皆景的方式。那么什么是文化呢,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也恰恰说明了文化的多元性。在这里我想将它宽泛的定义为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由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电影很像一个容器,它可把人生中的各种滋味都纳入其中,作为现代人去表现对过去日子的总结,对现在生活的理解,对未来发展的向往,它在不断的反映着文化这个主题。 时光荏苒,而在不断发展的电影史上,一些经典的名片经过岁月的考验已经在不断体现他们的价值,成为世界文化的精髓。今天,我想通过几部经典的电影与大家交流一下电影如何反映文化。他们是《与狼共舞》,《肖生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七宗罪》。  相似文献   

7.
现代艺术“审美自律”“审美自主”观念对西方诗电影产生过深刻影响,然而在“后文化”时代却面临危机,其根源在于西方哲学难以解决的二元对立。《周易》以“观”的方式认识世界,奠定了中国哲学主客融合的基础,并在美学上表现为整体的美学观点。因此,中国诗电影内含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与西方诗电影普遍追求个体精神世界与现实的分立不同。中国美学具有美善真相统一的特点,电影中不论是审美地传达儒家的仁义、至善,还是道家所追求的本真人格,都使人通往“诗意生存”的人生境界,这即构成了中国诗电影的核心内涵。中国诗电影的人文和审美特质,使其在新时代仍能够发挥自身功能,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土地是人的活动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人-地关系是犹太文明发生、发展的物质起点与基础,在其过程中既有地理要素对文化精神的嵌入,也有文化精神对地理要素的浸染。迦南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犹太文化的产生成长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潜在作用,后世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文化品性均可从迦南地本身寻找到源头,也可从迦南地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9.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土地是人的活动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人—地关系是犹太文明发生、发展的物质起点与基础,在其过程中既有地理要素对文化精神的嵌入,也有文化精神对地理要素的浸染。迦南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犹太文化的产生成长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潜在作用,后世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文化品性均可从迦南地本身寻找到源头,也可从迦南地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社会人的历史实践所创造和受益并依赖人与社会生活而发展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形态。文化的历史积累构成了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文化历代递传的历史连续体。这一历史连续体由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要素构成。文化传统对于后续时代的文化建设具有历史本体价值、理论认识价值和现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影像技术革新、青年反文化运动和作者电影理论是欧美现代电影运动的三大关键动力:摄影及录音设备的轻便化使影像创作能够表现更现实、更复杂的社会生活;青年反文化运动标志着战后青年一代已成长为独立的文化力量,他们推动着电影美学观念全面革新;作者电影理论有效地提升了电影导演的艺术家身份,进而推动了电影创作体系的发展与革命。在这三大动力的推动下,电影逐渐成为公众视野中具有社会价值的现代艺术形式,并成为当代文艺精神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追求事物共性精神的特质。如儒家在价值观、人论等方面、道家在本体论、辩证法思维等方面都明显表现出对共性精神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对“合”、“同”、“通”等范畴的追求也是对共性精神的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反映出对共性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艺术贡献突出体现在:他们以"凝视现实"、"抓住现实"、"描画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真实",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品格;以影像叙事艺术创造和电影表现的独特性,确立了中国电影的审美品格;以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真实性的美学原则和客观写实的表现手法,确立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形态;以在民族性格刻画中去挖掘民族现实内涵、从民族欣赏趣味着眼去结构叙事、将民族艺术美学融入镜头影像等探索,确立了中国民族电影的艺术追求。由此也就决定了第二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的发展有赖于技术的革新。数字技术的出现为电影开辟了新的发展天地 ,并使电影艺术的形式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给传统电影艺术形式带来了冲击 ,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现代技术 ,而是作为满足电子时代人类精神需求的技术进入了电影艺术 ,也许有可能帮助电影创造一个更具审美意义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孙丹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68-70
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是以西方表现主义哲学为起点的。以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表现性作品为例,对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进行了历史分析。阐释保留传统写实绘画的视觉真实,利用抽象艺术的形式构成要素,深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本源的中国当代表现绘画的艺术特征,并得出当代表现绘画艺术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的真实情感,开拓了架上绘画的新领域,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尽管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爱美国电影,但是从进步知识界和电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场看,中国电影人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这反映了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在明确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本土立场和清醒的文化理性精神。通过舆论这种民族情感和本土立场也在广大民众中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传播视域下,西藏题材电影面临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境遇:一方面是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场域;另一方面它又是西方进行西藏的"独立国想象"和妖魔化中国的重要战场。尽管近年来中国也有不少影片表现西藏主题,然而面对以好莱坞为代表传奇性叙事方式的欧美电影,中国表现西藏题材的电影难以跻身于全球文化市场。本文既批判欧美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方面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又审视中国西藏题材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中还存在的"东方人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为通过电影艺术建构客观、真实的西藏形象提供了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公共艺术建构和生产城市的公共文化和美学空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传达城市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随着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文化和美学转变,构建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但在数量尤其是质量上,北京的公共艺术与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未来的公共艺术在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应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9.
《马路天使》的新市民电影属性,决定了影片中左翼电影思想元素和国防电影(运动)背景的表现。而影片对视听语言中歌舞元素尤其是主题曲的强化运用,不仅巩固了新市民电影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的主流地位、扩大了其世俗主题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经典制作模式和承载的民族精神,成功地避免了战争对陷期区电影民族文化及风格的摧残,为战后中国国产电影的快速复兴奠定了思想和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电影再现了历史变更时代京剧艺人的生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表现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种对历史的挖掘,是大胆独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