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江西省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块苏区内所建立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坚强有力的苏维埃政权。它不但领导和组织江西苏区人民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江西中央苏区,而且为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对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江西苏区是在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2.
以革命史的视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发生在赣南等广大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全然是一场阶级阵线分明的革命斗争。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地区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呈多元状态,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介入土地革命运动,从而使党的革命斗争充满了复杂性,而不完全表现为单纯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下,结合区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有可能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现代土地革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江西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抗战胜利后,随着国统区危机的日益加深,江西的学生运动也蓬勃兴起,有力地动摇了国民政府在江西的统治,配合了解放军南下江西。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的全国农民协会成立五十周年。一九二七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大革命蓬勃兴起。毛主席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亲自领导全国农民运动,三月五日,发表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纲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月七日,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作为农民革命的大本营;三月底,又建立了农民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全国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曾山是江西省苏维埃运动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成功地领导了官田暴动;他指挥攻打吉安功绩卓著;他最先提出按人口平分土地的正确主张;他大力建设江西苏维埃,以人力物力保障反“围剿”战争;他坚持游击战争,掩护红军长征;协助项英,参与组建新四军。  相似文献   

6.
1926年9月17日,正当南方北伐军兵围武昌、鏖战江西之际,北方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崛起,在绥远五原举行庄严的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宣布接受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北伐战争和全国大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1926年9月17日,正当南方北伐军兵围武昌、鏖战江西之际,北方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崛起,在绥远五原举行庄严的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宣布接受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北伐战争和全国大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闪闪的红星》以饱满的革命激情,质朴的艺术手法,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成功地塑造了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潘冬子的少年英雄形象。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第一次反映在银幕上,并得到可贵的收获。它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是一部进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教育的生动教材。“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影片描绘冬子在党的教育下,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最后成为一个红军战士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比正确。当时,在毛主席革命路线光辉指引下,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英勇奋战,连续三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围剿”,使中央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影片一开始展示了当时农村激烈的阶级斗争:红军解放柳溪村前夕,恶霸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西苏维埃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山同志逝世三十周年。为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奉献精神,本刊选登了《一个革命家庭的奉献》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阶级斗争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发生的国会改革运动、“卢德运动”、宪章运动和“斯温暴动”等历史事件说明,对于各种内容和形式的阶级斗争的作用,应该结合历史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含广东省与闽西相连的大埔县等)建立的全国最大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倾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心血的中国革命指挥中心。1933年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范围迅速扩大,至年底,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苏维埃区域。中央苏区辖区范围内的县称“中央苏区县“。大埔苏区先后在闽西、闽粤赣、福建省苏区领导下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后,红三军依据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原则,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对于苏维埃革命运动和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反对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右翼所进行的一埸严重的政治思想斗争,它对当时革命运动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发展都曾有过很大的影响。戴季陶主义是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以后在国民党内公开出现的。它在当时公开出现不是偶然的。在五卅运动前后的一个时期,随着国内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和斗争大大加剧,右派分子一批一批地分裂出去,呈现出极端错综复什的情况。在阶级斗争的这个紧要关头,各种右派分子都加紧进行反共反革命的破坏活动,以便限制和削弱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夺取革命的领导权。戴季陶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适应国民党右派反共反革命的需要而出现的反动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环境下,却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正是由于苏维埃运动模式的影响,又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求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迟滞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直至1935年以后,随着中共政策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5.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环境下,却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正是由于苏维埃运动模式的影响,又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求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迟滞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直至1935年以后,随着中共政策由苏维埃工在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6.
苏维埃政权具有鲜明的乡村政权特征,是中共以土地革命为中心,颠覆传统乡村社会秩序,推进乡村革命的初步尝试。苏维埃模式是土地革命开始以后,共产国际植入中国社会的结果,也是当时中共的唯一选择。这一模式在与乡村社会的结合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之境况。由于紧张的战争环境,苏维埃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官僚主义、事务主义、贪污腐败等问题并未彻底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效率,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共乡村政权建设的实践已初步显示出苏维埃模式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为中共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论维特     
<正> 十八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上个世纪已经完成。在法国,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所造成的严峻阶级斗争形势,正预示着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法国成了欧洲革命的中心。而当时的德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经济衰退和文化落后状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已经产生,但是比较薄弱。在法国和英国的影响下,德国的启蒙运动也发展起来。但是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一次革命运动,使这次运动只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之内。所以恩格斯说:“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8.
批林批孔运动给我们钢铁厂带来了一派生气蓬勃的革命景象。全厂广大职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家著作、批判儒家的书,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联系现实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推动了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如“有计划地建设政权”、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和造就培养大批苏维埃干部等,为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成“苏维埃模范省”作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并对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北宋的阶级斗争形势与侯蒙上书 在宋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一直是异常尖锐激烈的。北宋初年,四川地区曾发生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针对当时贫富不均的严重问题,提出了“均贫富”的革命主张,在我路农民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如果说,在北宋初年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形势还只是局部地区紧张的话,那末,到了宋太宗、宋真宗之际,便开始在全国紧张起来。当时一些官僚惊呼“下动之象已萌”清楚地反映了这时阶级关系的对立状况。及至宋仁宗统治时期,农民起义的浪潮大有“遍满天下”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