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农民工社会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转变角色,成为市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工转变角色遇到来自外部的制度障碍和内部的素质障碍。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以控制农民流动为主的土地、就业、教育、社保等制度为体系的阻滞农民工角色转变的制度"网络"。其中,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起着核心和关键的作用,户籍制度使农民不能真正融入城市,土地制度使农民不能真正离开农村。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加快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同时加快进城农民再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民待遇与制度道德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待遇问题"根本上说是个制度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下,中国农民的社会等级地位和城乡二元社会制度是导致"农民国民待遇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农民待遇问题"的道德尴尬就必须建立起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道德制度,即在划定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利益结构上逐步走向合理和公正,激活社会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使社会成员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充分的制度性保障,促使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格局趋向有序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基础弱化的双重背景之下,如何增强农村基层的组织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基于"制度-组织"的分析框架,对成都市公共服务资金项目实践过程进行考察发现,制度嵌入是提高基层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输入灵活资源、设置规范程序以及再造自治机构等方式,国家可以将外部供给的资源、规则和主体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灵活性的资源输入可以实现对农民的利益动员,从而激活其参与意识;程序性规则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农民的行为引导,从而规范其行为表达;自治机构的再造可以实现对农民的广泛吸纳与集体参与,从而均衡农民之间的权责关系。因此,嵌入式的制度介入可以为农民组织化提供内外部条件,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动员、引导和集体吸纳,进而使农民组织起来成为可能。这表明,制度嵌入是国家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民增收亟需推进三大“涉农”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就业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从根本上阻塞了农民通过社会转型增加收入的途径;现存农村土地制度严重制约了土地作为资本的功能的有效发挥,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阻塞了农民通过有效利用土地来增加收入的渠道;目前农村公共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三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农民增收的内在动能的释放.这三大制度应当成为"涉农"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着资金、法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且客观地从农民自身、资金、法律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才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巨大,这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很难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区只能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去建设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针对试点的情况,结合民族地区农村的特殊性,从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制度设计以及农民自身因素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解释范式中,农民的制度行为带有天然的保守性,难以实现制度创新,而改革初期的中国农民却以一系列的制度实践展示了难得的制度首创精神。这是如何实现的?改革初期的农民制度创新,是在"现实制度需求的直接推动下,以乡土传统为纽带,以集体化传统为依托,在乡土精英的主导下"实现的,具有乡土性和制度化的特征。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城镇化背景下,应从构筑新型的农民与制度关系、发掘农村社会资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三个方面促进农民的制度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现行的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的两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要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使农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农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就必须彻底地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是解决现有矛盾和使我国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入户调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的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离土地进行最后调整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和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量越多,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下降,农民越不愿意动地。无地农民的存在不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地情况下,无地农民并非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租入土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是外出打工。另外,无地农民通过家庭内部继承获得承包权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论证了无地农民群体的存在对当下农村社会而言,未构成严峻的问题;也说明土地之所以不再重新调整,是因为土地调整预期收益低而组织成本高,从而30年不变的政策从一种外部强制性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内生制度安排并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今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设计必须要把保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设,使农民能够自愿地、放心地参与土地流转。同时,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以及提高政府工作意识等手段,确保农民意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1.
虽然任何一种税费制度安排都有其客观原因,但若制度方案的选择出现失误,则必然造成弊端丛生,尾大不掉,从而使制度改革陷入困境.厘金制度和农村税费制度因其"不得已"的安排,引发了农民负担加重等不良后果.当前农民税费制度改革要走出"黄宗羲定律"所述的"历史"怪圈,必须进行从政治体制到财政体制全方位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农民组织基本理论方面的"原子化"、"不善合"之说屡遭责难,究其根源在于该学说所使用的概念不能准确表达它的"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的思想内核,导致另一些学者误以为它是在错误地批判中国农民缺乏合作性格与合作能力,从而提出与之相对立的"中国农民宜分宜合,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新观点以示批驳。对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能否较好合作同时受到制度与利益的双重约束,表明争议双方实质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因此,应当抛弃"原子化"、"合作能力低"、"不善合"等不恰当或有歧义的概念,代之以"社会化小农"、"利益决定合作偏好"、"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等为核心概念或命题来构建农民组织理论新框架。  相似文献   

1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基础上,通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和市场化取向改革形成的现行土地制度,具有土地所有权二元结构、"农转非"双轨制和使用权管制四元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近年来出现的土地经营细碎化、"非农化"过度、非农用地低效率、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以及城乡发展失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说明尽管现行土地制度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速推进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国家和农民集体两个土地权利主体的不平等、农村土地所有权虚置和管理权异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整和不稳定,以及征地制度不公平和不完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应实行全国统一的土地国有制度,建立补偿型的土地分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完善征地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市场.  相似文献   

14.
传统农区农民土地制度选择偏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对土地制度的选择偏好,将直接影响农民在土地制度形成和变迁中的“谈判”行为。该文作者通过在陕西眉县传统农业地区进行农民心态调查,获得原始数据,利用正交选优方法,得到年龄、性别、人均土地、人均收入和区位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民土地制度选择偏好的影响程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年龄和人均土地数对土地制度选择偏好影响特别显著;教育程度有一定影响;区位和性别无影响。最后,作者对调查与分析结果做出了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因此 ,农村税费改革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费改税的层次上 ,而应该进行综合性制度创新。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创新精神 ,走群众路线 ,科学地进行制度建设与创新 ,才能使农村税费改革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在保障农民户有所居、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制度探索中,保障村民宅基地合法需求以及退出宅基地后的住房保障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调查情况分析,从"宅基地换房"模式的角度,探讨农民安置房的政策优势和特点、群众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6个"新农保"制度试点县(区、市)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新农保"制度在制度模式、财务机制和工作网络等领域存在明显缺陷.后续的制度改革应尽快实施"省级统筹",提高"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逐步健全"新农保"制度的管理体系和经办平台,全面提高"新农保"制度的保障能力及其对农民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实行过程中也暴露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等方面。因此,运用社会治理理论,对其不足进行分析,从经费投入、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制度完善等方面建立健全符合各地具体情况的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也有利于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更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被征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征地博弈实质上是一种结构博弈,整体遵照"制度—结构—行动"的路径展开。围绕征地的相关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先赋博弈结构"导致了被征地农民与地方政府地位的非对等性,最终使农民成为征地博弈和城市化的最少受惠者和利益最大受损者。要避免征地博弈中农民利益受损,关键在于构建适当的制度安排,在有效制约政府权力的同时,让农民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常的制度性途径反馈到政府决策中,在制度及其设计中拥有适当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边缘化的根源何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在一个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家里,大量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农民失去原先耕作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失地对于农民来说本不应当是坏事,因为它给农民提供了告别传统生活方式、进入城市社会和分享现代文明的契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失地农民却沦为务农无田、务工无岗、社保无份的边缘化群体。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并不在城市化本身,而是多种制度、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农地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以及政府职能错位和农民维权组织缺失等,都是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