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文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33-36
人们一直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简称马克思主义人学。哲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普遍规律,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宇宙中存在的无非是自然、社会和人。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包括有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的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创立的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也全面包括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自然、社会、人三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获得了三种不同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 相似文献
2.
崔丽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52-5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了苏联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研究视域,重新建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人和实践为主题的新马克思主义。从表层看,关于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问题的探讨,但从实质看,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人道主义与异化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展示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路向,它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必须在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中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石元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5-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大众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将人学思想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中,才能准确、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真正实现大众哲学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姬海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29-32
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是一种本体与认识相分离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造成了哲学本体论的"人学空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认识与本体有机契合的本体论思维范式,在这种思维范式中,人才真正具有了本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庆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11-13
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坚持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要牢固树立和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吴海广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2):116-120
在现代西方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法兰克福学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弗洛姆无疑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学思想主要涉及到三个领域人的本性、人的异化和未来社会。这是对发达工业文明社会人文精神的总体反思。系统地了解弗洛姆的人学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加强我国的人学研究是很有启发性的,这也应该是中国未来哲学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异化思想源于柏拉图的世界模式理念,成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意味着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掉,受到异己的物质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而自由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在笔者看来,异化本质上应当是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世界”,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自然社会和人相统一的“感性世界”、“现实世界”、“现存世界”、“对象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应是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自然观、历史观和人学相统一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9.
鲁本录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7-29
哲学是反思的学问,这种反思不仅指向哲学思考的对象内容,而且也指向哲学思考本身,即哲学是思想思想。任何哲学理论、哲学研究都绕不开人与世界的关系,而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根本上是为了研究人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是一种反思的人学。 相似文献
10.
11.
陈爱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6-9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梅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自己的理解。通过梅林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环境,依据对梅林著作的解读以厘清梅林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和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6):655-661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曾令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5):7-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都具有批判性、问题学等特征 ,在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某种惊人的相似 ,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的致思取向是从平面到平面、从语言到语言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从社会的表现走向历史的深处 相似文献
14.
刘树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85-88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张云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27-32
历史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关键维度,具有本质的重要性。历史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马克思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从具体的、现实的历史出发得出抽象的观念,再由抽象的观念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历史是哲学的服务目标,“为历史服务的哲学”就是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特征,首先,完整的“合乎人性的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其次,历史性是人的根本特征;最后,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历史整体中才能获得自身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方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3):278-283
现代化语境下,文化哲学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重要维度。文化哲学作为反思现代化的哲学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同质性,这使得建构得以可能。同时,文化哲学作为一种现当代哲学,在哲学的本体论提问方式、思维工具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禹国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17-22,59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具有其自身的生成理路。异化史观下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形成的前奏,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和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生成,而自然价值论对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误读与现代性困境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发展的曲折和现代境遇。然而,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仍是现时代不可逾越的科学的环境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喜咏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34-3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十分复杂的,多重逻辑线索交织在一起。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本质上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方法论必然,其次依次是费尔巴哈哲学理论上的唯物主义、面对客观现实的隐性科学逻辑、赫斯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最弱势的逻辑,"应该"的价值悬设只是表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全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3)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真正继承者和发展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不仅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引证某些中国哲学的语录,以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正确性,而且要对中国哲学进行总结和概括,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吸取中国哲学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通、相似的内容,吸取中国哲学中讲得比较充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得较少、甚至没有讲的某些内容,总结和吸取中国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并使之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 相似文献
20.
喻文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从实践出发理解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是它的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导致了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