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构造"成交积极性"变量,提出了一种在连续竞价指令驱动市场中估计信息交易概率的新方法,运用有序probit方法和马尔科夫转换技术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对该方法与基于PIN框架的经典信息交易概率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信息交易概率和资产收益波动、报价价差、成交持续期之关系的日内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模型较之基于PIN框架的经典信息交易概率模型对价差具有更好的解释力;信息交易概率和资产收益波动、报价价差、成交持续期等股票交易特征之关系具有显著的日内效应.该结论经过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香港市场的案例,研究了引入卖空制度后个股的交易活跃程度、流动性、波动性与信息不对称的变化,提出了噪声交易者假说,即引入卖空制度后重要的变化是噪声交易者会出于对更高亏损可能的担心而退出交易或变得谨慎.实证结果发现:引入卖空制度会带来交易活跃程度下降、流动性下降以及信息不对称水平升高.同时,通过对知情交易概率(PIN)...  相似文献   

3.
才静涵  夏乐 《管理科学》2011,14(2):71-85
应用香港市场的案例, 研究了引入卖空制度后个股的交易活跃程度、流动性、波动性与信息不对称的变化, 提出了噪声交易者假说, 即引入卖空制度后重要的变化是噪声交易者会出于对更高亏损可能的担心而退出交易或变得谨慎.实证结果发现:引入卖空制度会带来交易活跃程度下降、流动性下降以及信息不对称水平升高.同时, 通过对知情交易概率(PIN)的分析发现, 在引入卖空制度后, PIN值确实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 而使其升高的因素就是噪声交易者参与程度降低.噪声交易者假说较好地解释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赋予调研者信息优势,加剧其与未调研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是否需要披露调研活动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2012年7月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调研披露要求由在年报中集中披露改为在每次调研结束后两个交易日内披露调研细节,这为研究是否应该披露、应如何披露调研活动以减少前述信息不对称效应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反映其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对比2012年7月前后实地调研活动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变化,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相对差异变动,探讨实地调研信息披露对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以公司总部所在城市的极端天气情况作为公司被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实地调研频率的工具变量,解决调研者的调研对象偏好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建立调研活动与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与其被调研频率显著正向相关。但2012年7月后,前述正向关联显著弱化,且相对于无需披露接待调研情况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显著下降;在要求及时披露调研活动细节后,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参与调研对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调研中提的问题数量越多、问题的字数或对问题的回答字数越多,即调研挖掘并披露的公司价值相关信息越多,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下降程度越高。及时披露调研细节有助于将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通过调研挖掘的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迅速扩散到整个市场,抑制其进行知情交易的空间,显著降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而在年报中集中、笼统披露调研活动难以起到类似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考虑参照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做法,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接待的实地调研活动细节,以提升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的公平程度。  相似文献   

5.
张普  陈亮  曹启龙 《管理科学》2018,31(2):147-160
 经典金融学理论通常将波动性视为构成股票流动性价值的因素之一,认为股票价格波动会为市场参与者带来风险,却鲜少将其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引入资产定价模型,关于波动在股票价格及收益行为中的作用可能具有风险和价值双重属性的研究尚不充分。        基于市场参与者异质性假设,区别价值型参与者和市场型参与者;基于信息视角,区别知情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运用无套利原理和期权博弈思想,建立信息视角下基于异质信念的股票波动性价值模型。采用最小二乘蒙特卡罗模拟和海萨尼转换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条件下,股票波动性价值的分布特征,讨论现金红利率水平、波动率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时间参数等对股票波动性价值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决定股票波动性价值的首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程度,信息水平的差异能显著放大现金红利率、波动率、时间参数等对股票波动性价值的作用,提升股票波动性价值在股票价格构成中的贡献,甚至改变市场参与者的偏好和信念,实现其在市场型与价值型之间的转化。但不完全但对称的信息条件却只能对股票波动性价值起到抵减和干扰作用。此外,信息优势能使市场参与者对波动率水平的变化更加敏感,单位波动率水平变化导致的股票波动性价值变化更大;无论信息条件如何,股票波动性价值都随着现金红利率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无论波动表现为价值还是风险,股票波动性价值的绝对值都随时间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研究结果从理论角度解释信息水平及其状态对股票价格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股票波动性价值的作用机制及表现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实践中,不仅能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信息监管、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等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帮助市场参与者深入认识股票价格的形成过程,了解市场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而提高投资决策效率,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6.
把知情交易者分为内部交易者和外部市场中的信息关注交易者,两类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内生性学习。通过建立一个同时考虑有限关注和内生性学习的动态交易模型,解释关注度和内生性学习是如何共同影响期望收益的。研究表明:私人信息和历史价格揭示的公开信息对于交易策略的选择具有替代作用;内部交易者的期望收益总是随着关注度的增大小幅增大然后逐渐降低;在交易初期,信息关注交易者的期望收益随关注度的增大呈倒U型变化,而在交易末期,信息关注交易者的期望收益随关注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倾向于根据不同的信息管理自己的指令提交策略,信息在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信息性交易显著地影响了市场价格行为及交易状态.基于不存在做市商的中国指令驱动的证券市场,本文构建了拥有不同信息的投资者其订单策略的选择模型,我们研究了信息性交易者采用组合指令提交策略,在交易的第一阶段结束时,仍有部分信息未为公众投资者所知的二阶段模型中,考虑非信息交易者在交易一个阶段后存在学习信息过程,其订单策略的最优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市场(ECM)中产生质量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原因,以及与传统市场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低ECM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两种交易机制.认为信息中介可以实现信誉转移、提供检测信息与经验信息以及提高信息搜索效率,虚拟社区易于使交易者产生出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ECM的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知情交易概率指标(APIN)并证明了其相对于PIN在中国股市上具有更好的信息不对称测度效力.在内幕交易监管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并存在较高卖空限制的转型股市中,信息获取会成为股票交易获利的决定性因素.此时,一方面,当投资者无消息时,会认为自己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此时"无消息即坏消息".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倾向于卖出股票避免损失.另一方面,"无消息即坏消息"下规避性投资者卖出股票占总卖出股票的比重会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作为"无消息"投资者,这类投资者会比真正"坏消息"下的卖出者要求更高的卖价,所以其卖出增加会减小买卖价差.这会导致股市信息不对称指标(APIN)与买卖价差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并使得PIN对信息不对称的度量容易出现偏差(低估偏差大于高估偏差).总之,APIN可以刻画"无消息即坏消息"下的交易情形,比PIN更精准地度量了中国股市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相似文献   

10.
IPO首日收益异象的形成一直有争议,而发行价偏低的抑价观点也受到某些实证研究的挑战。本文在一级市场中引入噪声申购者影响,并综合信息不对称和噪声交易两类因素,对IPO首日收益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实证。研究发现,IPO首日收益与新股的一、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均有关,前者由信息不对称和噪声申购者共同决定,后者由上市首日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决定,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1.
在MTO(按订单生产)和MTS(按库存生产)两种模式下,比对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共享下产品定价、废旧品回收率和零售商利润的区别,研究结果显示:(1) 产品定价、废旧品回收率和零售商利润不受生产模式改变的影响;(2) 在某些条件下,信息共享下产品的批发价、零售价、和废旧品回收率均高于信息不对称时的相应值,进行信息共享会增加闭环供应链的总体利润,但零售商有可能通过信息共享丧失信息优势,从而使得其利润受损。因此为了促使零售商参与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参与方应投资建立安全的通信系统,以保证共享信息不被泄露。另外本文通过引入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建立了一个公平的利润划拨机制,该机制使得最后的利润划分只取决于各参与方的议价能力,与各参与方对通信系统投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2.
信息传递与管理激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企业的人与物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着包括知识、动机等几个层面的信息不对称。本文引入信息梯度的概念,并利用其对信息的激励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达到进一步完善激励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管理激励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供应商和零售商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考虑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具有不平等地位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运用信号博弈理论和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理论,研究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对供应链成员运营决策的影响。在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商总会泄露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订单信息,两个零售商存在斯塔克伯格竞争。本文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到存在信息泄露的两种均衡策略——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给出零售商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购决策。本文还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供应商可能在信息泄露过程中扭曲信息,误导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做出错误决策,供应商和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获得更大利润。当供应商扭曲信息时,尽管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利润降低,但其仍将继续留在市场中,零售商之间仍然保持水平竞争。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直观验证和说明。本文研究了供应链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问题,为现实中供应链各个主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We model a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supplier and multiple retailers facing deterministic demand. We denote some retailers as strategic in the sense that given the supplier inventory information, they will implement the optimal stocking policy by incorporating such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some retailers are denoted as naïve in the sense that they ignore supply information and resort to a simplistic ordering policy. Naïve retailers learn the optimal policy over time and adjust their orders accordingly. We study the dynamics of this game and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uch strategic and naïve retailers on the cost, ordering pattern and stocking policies of all parties. We analyze the supply chain under two scenarios: the 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where the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he total supply chain cost, and the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where each self‐interested player minimizes its own cost in a Stackelberg game setting. We fully characterize the optimal policies under both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scenarios and show that, surprisingly, the supply chain might be better off by virtue of naïve retailers. The result is driven by the fact that strategic and naïve players’ decisions shift the positioning of inventory in the supply chain with its final impact being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costs of different retailer‐types. Our results also offer managerial insights into how access to supply information can improv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对信息共享与运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飞  张婕  吕晖 《管理科学》2012,25(2):51-60
在交易成本理论基础上,构建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信息共享与运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189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信息共享与运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将信息共享划分为信息共享内容和信息共享质量两个维度,将运营绩效划分为速度、服务和财务3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与信息共享的关系层面,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对信息共享内容和信息共享质量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信息共享与运营绩效的关系层面,信息共享内容和信息共享质量均对运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对运营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论给出供应链企业和政府的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李伊岚  孙海燕 《管理学报》2007,4(2):235-242
供应链信息管理问题已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供应链上信息流特点的研究,信息分类的研究,牛鞭效应的存在、成因及弱化措施的研究,牛鞭效应以外的其它类型信息失真的研究,由信息失真引起的信息风险问题的研究,以及利用信息共享相关技术支持解决信息管理问题的研究等。对供应链上的信息分类、信息失真、信息风险和信息共享等信息管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对供应链上信息管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的分析和总结,针对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管理问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different delivery schedule characteristics affect the quality of shared delivery schedule information and, in turn, how deficiencies in quality affect a supplier’s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cess. It describes a case study conducted in the Swedish automotive industry involving a supplier that operates as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tier supplier to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The study reveals how four delivery schedule characteristics – namely, receiving frequency, planning period, frozen period and demand variation – create information quality (IQ) deficiencies in five dimensions of IQ: completeness, conciseness, reliability, timeliness and cred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t demonstrates how such deficiencies affect the supplier’s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cess by requiring additional rescheduling, reworking and follow-up activities as well as additional capacity problems, safety time, safety stock and backlogs. In effect, the paper extends previous IQ-related research by considering IQ in delivery schedules.  相似文献   

18.
具有后发优势的不完全信息专利竞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会同时存在于专利竞赛中,它们的相对大小将决定两对称企业在专利研发投资时机选择博弈中所产生的均衡类型并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考虑不完全信息和技术不确定性,引入信息披露及其滞后效应使得追随者和领导者分别具有后发优势和先发优势,建立实物期权投资决策模型。通过对各最优投资临界信念的计算和分析,结论表明,一定参数条件下,占先博弈和消耗战均有可能发生。信息披露滞后时间越长、技术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随机信号到达速度越快、信号质量越高,领导者先发优势就越明显,越易产生占先博弈;反之,追随者后发优势就越明显,越有可能发生消耗战。  相似文献   

19.
Keeping a record of operator experience remains a challenge to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a major source of inefficiency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framework that enables an explicit presentation of experience based on information use. A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is used to select fou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s case studies. The unit of analysis i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e machine shop. Data collection is by structured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ation. A comparative case analysis is applied. The findings suggest experience is an accumulation of tacit information feedback, which can be made explicit in information use interoperatability matrix. The matrix is conditioned upon information use typology, which is strategic in waste reduction. The limitations include difficulty of participant anonymity where the organisation nominates a participant.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clud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s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hop floor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在供应链成员的市场信息以及成本非对称的情形下,讨论两个终端企业(一个自产自销,一个从上游批发产品),在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策略的方案,包括:信息优势企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是否信息共享(若是,则如何共享);信息劣势企业如何根据对方透露出的市场信息来决策订货量;上游供应链如何决策批发价,从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博弈态势,使下游销售商在竞争中更为主动。经过研究发现,低市场类型时,自产自销商乐于共享信息,使竞争对手摄于低迷的市场状况从而降低订货量;在高市场类型且市场波动较小时自产自销商依然选择共享,在乐观的市场条件下表明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威摄入侵者;而市场波动较大时,由于信息共享的额外收益不足以抵消信息共享需付出的额外成本,从而选择不共享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